谁来定义的“奸雄”?(二)
袁绍四世三公也得向他们家的点头卖个面子,曹操刚刚20出头,得到其他人的评价,对你做官有影响,没有那么大,他迫切需要许家兄弟的评价,能给他在仕途当中添上一份重要的履历,在乔玄等人的推荐下,曹操也来求戒了,徐少,这个具体过程当中,三国志没有记载,他压根就没说没有记载,可能有多种原因,第一个是我没听说这事儿,但第二个事儿,对曹操不利,还是尽量别说为好,第三个,是众说纷纭,也没有一个去。我也没有记载,这个事儿怎么平白无故地传出来的
三国志当中没有记载曹操去见许少这件事情,但是另外两本书当中的确有记载,而且这两本书的记载,确实有重大的反差,我们首先来看异同杂语这本书当中的记载,书上讲,曹操去见许少见了许绍之后,许绍明显对他爱答不理,这种情况下曹操怎么办?就不停的磨人精,给个五星好评呗,结果许少连续不回答,最后被问急了,这才说一句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听了之后,曹操是大笑
从这段话描述来看,两个并列的语句肯定是后一句的,重要性要比前一句更强烈一些,所以更集中在奸雄上,这段话的描述,对曹操的形象塑造是非常不利的,接着又补一刀,说曹操大笑曹操本对这个描述也很满意,你看我就是个奸雄,这种说法显然可信度并不高,而且这本书还是笔记类的书,裴松之看到这段话就把它摘录下来,放到了他对三国志的注当中,三国演义曾经教过三国志演义,他是七分真三分假,罗贯中很老实,他把三国志当中乔玄的评价挪过来,又把三国志注当中这段话挪了过来,这两个话组合到一起就变成了我们今天非常熟悉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另一本正史当中,可完全没有这么讲,在后汉书当中,是这样记载的,曹操还在太学进行学习的时候,专门去拜访许劭,想许劭兄弟给自己做一个评价,去的时候他还非常礼貌,带着一份重礼,结果许少,很不满意,他这种做法你看来就来,还带啥东西?
你这点钱?想到会了,我获得一个好评,我的名声何在?曹操就开始威胁许劭许劭,情急之下只好说出一句,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这句话的重心其实放在乱世之英雄上,因为当时所有人都知道马上会迎来一个乱世,乱世英雄起四方,能够匡扶天下当然是这些英雄人物
曹操听了之后大越大越这个词用的就非常高明,他让人觉得曹操是一个很豁达的人,你说我是奸贼也罢,英雄也罢,我不在乎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这个结果我比较喜欢,同时对我是徒有正面和积极的影响,这就可以了,曹操还是比较满意的,三国演义引用这句话,重点放在了奸雄,而且曹操还是大气,显得特别没有深沉,特别没有风度,这样一来,在很多读者心目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