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每天一个文学考研知识点(秦汉时期的汉诗)

2023-03-24 23:00 作者:文学考研带你背  | 我要投稿

[专题复习6]秦汉时期的汉诗


考点一、楚歌


楚歌,古代的楚地汉族民歌。带有鲜明的楚地文化色彩,秦末汉初最为盛行。楚歌在汉代十分流行。项羽的绝命之作《垓下歌》和刘邦的还乡之作《大风歌》均为楚歌的代表作。


楚歌在形式上有别于《诗经》的四言体,而多在隔句末尾以“思”或“兮”字,很有规律,在形式上显示出一定特色。后为屈原所吸收,发展成为参差错落的骚体诗。先秦时期的楚歌,散见于《诗经》的“周南”、“召南”及部分古籍中。至秦汉时期,楚声短歌进入宫廷,登上庙堂,颇受封建帝王的喜爱。如项羽有《垓下歌》、汉高祖刘邦有《为戚夫人歌》、《大风歌》 ,汉武帝刘彻有《秋风辞》、《瓠子歌》等。其中以刘邦的《大风歌》最出名,文帝、景帝年代曾奉作宗庙颂歌。


考点二、郊庙歌辞和“乐府歌辞”


乐府歌辞是古代的中国诗歌总集。分为郊庙歌辞、 燕射歌辞、 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 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


乐府歌辞的原生态状况,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其一,乐府歌鲜的音乐性结构,如解、辞、声、艳、趋、乱、正曲、和、颂等,正因为音乐性结构,乐府歌群多有拼凑与分割的情况,其创作构成与诗不一样。其二,民间乐府教辞被采入乐府,或文人创作的乐府歌辞,此为本辞:但本辞在演唱时,往要经过乐工加工,这是乐奏辞,不可将二者混淆,二者的差异既体现时代性,又是诗人与乐工的差异。其三,乐府歌辞有其音乐性的限制,音乐的评价与歌辞的评价属于两个系统,不可不细加分辨。 其四,乐府歌辞多有本事、原型,对其本事、原型及其变异的探寻,有助于我们深切理解、把握乐府歌辞的内涵。

每天一个文学考研知识点(秦汉时期的汉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