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前转移篇 第九章 “秋”
·前转移篇
第九章 “秋”
少年写完了信,整个人摆在床上,他开始畅想跟家人团聚的场景
不知不觉中,家人早就已经成为他唯一的支柱
他一路上这么走下来,都是因为对家对从前的美好有着这么多的执念
明月如故,
秋躺在床上,陷入了梦境中
“父亲,爷爷的晚宴要开始了,我们还不出发吗”,秋这样问着他的父亲
父亲宽大平和,露出了春风般的,温暖的笑容,拍了拍秋的肩膀
柳絮如雪,遮住了行人的眼
一朵雪白的柳絮浮在秋的鼻子上,
“啊....啊嚏”,秋的鼻子红的像朝阳,那朵柳絮飞上了半空
朝阳从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
母亲走了过来,
“怎么样,没冻着吧,冬天还是有些冷的”,母亲哈着热气,用手摸了摸少年衣衫的厚度
“哎呀,现在正是夏天呢,有什么冷的,晚宴快开始了,别在这里磨蹭了”,父亲这样说道
爷爷走过来了,
“秋啊,上次给你讲的那首古诗你还记着吗?”,爷爷将秋抱了起来
“记得,记得呀”,稚嫩的童声传了过来,秋被爷爷抱着,小嘴嘟嘟
“自古...逢秋...额...悲寂寥,我言秋日..唔...胜春朝”,
支支吾吾的背出来了,
最后奶奶也走过来了
“老头子这么抱,会把小秋弄得不舒服的”,奶奶瞪着爷爷,爷爷尴尬的笑着
最后叔叔走过来了
婶婶也走过来了
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围了上来
“你们家真好啊,生了这么个可爱的娃”,婶婶赞叹着,脸上的斑点一抖一抖的
“是啊”
“是啊”
大家围着这里连声喝道
但是,现在不是春天吗,为什么母亲会说是冬天来了?
再说我这么大,爷爷怎么抱得动我?
我为什么还能讲话?
秋睁开了眼睛,
明月如故,
该死的明月!
房门已经被推开了,士兵推着床上的秋,头上冒着豆大汗珠
“醒醒,醒醒,敌人进攻了,诗圣大人命令我们向后转移”
啊,为什么敌人会在这个时候来呢
秋的脑袋晕乎乎的,清辉月光撒在少年的脸上
“喂,你怎么了,为什么在流泪呢?”
是啊,为什么会流泪呢,明明应该习惯了才对吧
秋努力清醒过来,翻身下了床,随着士兵一起向着远处转移
城里的灯火亮着,但是却没有什么人,大家应该都已经早早转移了吧
秋这样的想着,敲了敲自己的脑袋,迷迷糊糊的跟着士兵向着前面走去
小巷里的路是用鹅卵石铺就的,卡着脚,生疼
灯火在秋的眼中是模糊的,不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说
也许是因为住的离中心区域近的原因,没走上一会,已经到了
这里的人很多,衣着都很混乱,可以看得出大家应该睡得都挺香甜的
“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北方军队来了”
“啊?那能撑多久,城破了我不会被杀头吧”
“傻,杀你做什么”
“相信诗圣大人吧,毕竟现在也只有他最可信了”
人们簇拥着,互相谈着话,
母亲们将自己的孩子搂在怀里,父亲们手上大多抄着一根棍子,尽管他们知道这并没有什么用
“你是那位贵宾吗?”,一个老头子好奇的凑上来问
秋点了点头。
“诗圣大人现在在何处呢?”
秋摇了摇头,
那位诗圣现在在何处,他怎么会知道
他的心现在正在怦怦跳着
不仅仅因为刚刚跑了的原因
敌人进攻了,那封信可还能送出去吗
敌人进攻了,父母可还有机会能找到吗
与其他人一样,他此刻脑子里想的全是关于自己的事情
老头看着眼前的少年,摇了摇头,又转身跟大家伙凑在一起,继续聊起来
秋一个人站在民众们的外围,他望着那轮明月,
更加的,坚定了要找到父母的决心
他决定要参加守城的战争,为了那个明天
秋的眼神中看不见任何光彩,如同死物一般,但他的内心中,却开始波涛汹涌起来
秋突然向着反方向跑去,他的竹剑还留在房间内
不对,竹剑怎么能够上战场,该去向那位诗圣要一柄铁剑,这样才好
他飞奔着,向着城墙跑去,士兵在后面招呼他
“喂!别去,很危险的”
再危险也得去,为了那个明天
今夜的风很凉,道路上没有什么人,只有红色的灯笼挂在两侧的民房上
秋从来时的小巷往前奔走,太累时又停下来,休息一会又继续迈开步子,跑起来
周围的环境像流光,像岁月
他要与流光赛跑,与岁月赛跑
气喘吁吁的秋跑到了城墙的下方,这里并不像城内的小道那么明亮
大量的士兵正在城墙下集结,他们手里的铁剑,闪耀着明月般的寒光
“有什么事吗”,一个士兵将秋拦住
借着城墙上的灯火,士兵看清了眼前少年的样貌
他感到有些眼熟
“你是、?”
秋把厚厚的小本子掏了出来,手微颤,将毛笔从怀中掏出,但是此时墨已经干了
秋一下懵了,
突然一个兵士挤上来,
“欸,这不是那个来穿城门然后被诗圣请回去那个吗”,那人的门牙外凸,说话也漏风
“哦,确实是,我说怎么会这么眼熟”,方才的兵士点了点头
“那么,有什么事呢”,他旋即这样问道
毛笔没墨,写不了字
于是他用手指在地上的尘土上画字
‘我’
‘想’
‘参’
‘加’
‘守’
‘城’
‘战’
字歪歪扭扭的,
两个兵士用不信和质疑的目光看着眼前的少年
就在这个时候,那个招呼秋的兵士追了上来
“很危险的,快些跟我离开这”
秋摇了摇头,
如果现在诗圣很忙的话,那么便就在这里等到他不忙的时候,在跟他说明自己的想法
少年就在灯火阑珊处这样等着,他感到有些迷糊,但更多的,应当是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