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航母发展史

2022-06-25 16:15 作者:飞碟说  | 我要投稿


图片
欢迎关注飞碟说官方微信公众号

1979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年初中美正式建交,二是年末苏联入侵阿富汗。


次年5月2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军委秘书长的耿飚和海军上将刘华清受邀赴美访问。在为期11天的考察中,参观「小鹰号」航母是美方为中方代表团安排的压轴大戏。

图片

而那张流传于各大军网的照片,便是在满载排水量直逼82000吨的「小鹰号」上被抓拍到的。

刘华清上将当时的心情我们不得而知,但他踮起脚尖,像个学生般好奇打量面前美军装备的神情,深深刺痛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军迷的心。

图片

回国后,刘老说了一句话:如果中国不搞出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


01  黑铁时代


对一个保守的陆权大国来说,建设及发展一支强大的海军绝非易事,但中国人的「航母梦」由来已久。

96年前,东北海军副总司令沈鸿烈就将一艘商船改造成「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

两年后的1928年,刚刚升任民国海军中将的陈绍宽在上报给最高统帅的《条陈扩充海军呈文》中,明确提出了建设航母的构想。

15年后,已经成为民国海军一级上将的他又两次提出宏大的航母舰队计划,但彼时民国的政治环境、军事实力、经济基础摆在那里,陈绍宽的航母梦注定无法实现。

图片
陈绍宽

1969年7月30日,陈绍宽去世。经历了清朝、民国、共和国的老同志至死都没能等到中国海军的首艘航空母舰。

好在,航母的火种没有熄灭。当时还是海军舰艇研究院院长的刘华清已成为国内坚定的航母派人士。

1970年5月16日,他主持完成了人民海军首份事关航母建造的论证报告。从时间的尺度来看,这只是航母建造的一小步,但少数同志的一厢情愿终于有了落地的可能。

1980年的美国之行,更加坚定了刘华清的航母梦。五年后,中国联合拆船公司从澳大利亚购得满载排水量两万余吨的退役航母「墨尔本号」。1985年5月21日,这艘关键设备已被悉数拆除的轻型航母被拖进广州黄埔船厂。

图片
「墨尔本号」

为了解航母的内部结构,由30人组成的海军专家组一头扎进舱室,在大热天打着手电没日没夜的进行拍摄、取样、测绘。最终,他们仅用30天便完成全部工作,为中国的航母事业积累了宝贵的原始数据。

一年后的冬天,80多名军内外专家、学者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海军战略研讨会上,发出了尽快启动航母建造的呼声。

1987年2月,刘华清上将发出重要指示,第一期飞行员舰长班在广州舰艇学院正式开课。

为了选出最优秀的种子学员,这期特殊的培训班只在海航歼击机飞行员中挑选飞行小时数超过500小时、职务在飞行中队长以上的王牌飞行员。

经过严苛的筛选和考核,柏耀平、何虎、李晓岩、李海龙、马业隆、彭建林、王玉成、王大忠、王仲才、杨宏脱颖而出,成为首批学员。经过三年半的高强度学习,九位学员成功毕业,成为具备复合型指挥能力的航母后备人才。

图片


02  青铜时代


1991年,东欧剧变,巨兽解体。

风雨飘摇的俄罗斯无力维持苏联遗留的庞大军备,只得自毁武功,将大量尚在寿命周期内的武器装备除役,包括「基辅号」及「明斯克号」航母。

由于经济濒临崩溃,俄罗斯甚至动起了拍卖这两艘航母的念头。一番波折后,两位老兵最终落户中国,前者被先后改装成国防教育基地和航母酒店,后者则成为航母主题公园。

图片
「明斯克号」

人民海军之所以没对这两艘航母进行现代化改装,主要是因为它们存在先天缺陷。虽然被称为航母,但「基辅号」和「明斯克号」本质上仍属于重型载机巡洋舰,且排水量不上不下,缺乏改造潜力。

当然,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当时我国已从乌克兰买到了满载排水量达到67500吨的真航母——「瓦良格号」

图片

2000年6月17日,自苏联解体后便停止建造的破产版「瓦良格号」计划启程回国。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已相当严峻。

发生在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1996年的海峡危机、1998年的东南亚暴乱、1999年的五八事件,让缺乏远程投送能力的中国有苦难言。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军迷都知道,那时候我们头上飞的都是天生腿短的歼-7、歼-8,海里飘的则是被戏称为「黄水战列舰」的037型猎潜舰和「大型导弹艇」的051型驱逐舰。

放眼全国,具备远程干预能力的常规军备只有24架被供着的进口苏-27,以及勉强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开封号」、「青岛号」、「哈尔滨号」、「深圳号」驱逐舰。

图片
051型驱逐舰

没有航母的日子实在太难受了!所以「瓦良格号」在准备通过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地中海时,即便遭到土耳其政府的阻拦和勒索,我方仍好声好气的与其谈判、周旋。

一年半后,对方最终松口,但土政府提出了20个附加条件,其中最恶心的是逼迫中方缴纳10亿美元的保证金,也就是买路钱。这可不是笔小钱,要知道「瓦良格号」总共也就花了咱们2000万美元。

最后还是希腊站了出来,表示可以为「瓦良格号」做保,土耳其才不情不愿的打消了讹钱的念头。这件事后,中希间的政治、经济交流越发频繁,双边关系不断升温。

图片

2002年3月3日,「瓦良格号」抵达大连。等待她的,除了重生,还有一整个国家的期冀。

在进入大连造船厂后,「瓦良格号」先是接受了极为细致的「体检」。在海军工程人员给出可以续建的结论后,中央政治局在2004年8月的会议上为其亮出绿灯,「瓦良格号」续建工程正式启动。

2005年4月26日,相关的续建及改造全面动工。

图片

此后数年,航母钢材、阻拦装置等原材料、设备被陆续国产化。

与此同时,工程技术人员在不伤及「瓦良格号」筋骨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最新技术对船体结构、损管系统、飞行甲板、机库、舰岛进行改造升级

2012年9月25日,「瓦良格号」在历经7年半的续建、改造、海试后,正式以「辽宁号」的新身份加入人民海军现役。

图片

2012年10月12日,「辽宁号」驶出大连港码头,奔向碧波汪洋。中国的领海上终于有了自己的航母。


03  白银时代


对一个领海面积庞大、海外资产遍布全球的国家而言,一艘航母还远不能实现「以和为贵」的目标。

为了满足一艘执勤、一艘训练、一艘维护的最低配置,我国在「辽宁号」逐渐形成战斗力期间,启动了纯国产航母的建造。

图片

从目前公开的资料来看,这艘最终被命名为「山东号」的航母于2013年11月19日在大连造船厂开建,2017年4月26日正式下水,2019年12月17日正式入列,仅耗时六年便完成了从动工到服役的所有程序。

比起改造空间相对有限的「辽宁号」,工程人员大幅优化了「山东号」舰岛、机库、飞行甲板的设计和布局,使其在吨位与前者相近的前提下,能多搭载12架固定翼载机。

图片

当然,受制于新技术的研发进度,「山东号」依然沿用了前辈的滑跃式甲板,这多少让人有些不甘心。

图片

但这个遗憾很快就被弥补。本月17日,采用平直甲板加三部电磁弹射器的第一艘重型国产航母在上海长兴江南造船厂下水。

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这艘被命名为「福建号」的航母在吨位上与刘华清上将曾访问的「小鹰号」航母接近。

一旦正式入列,她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在役常规动力航母,满载排水量仅次于美国的「尼米兹级」和「福特级」核动力航母。此外,横空出世的「福建号」也打破了由IJN「大和号」战列舰保持的长达82年之久的亚洲最大军舰记录。

图片

今天,人民海军已有两艘航母在列,一艘航母预备入列。

此刻,距郑和奉天命南下西洋已617年;距虎门要塞全军尽墨有181年;距邓世昌壮烈殉国有128年;距民国海军自沉于江阴要塞有85年;距「重庆号」对峙「伏龙芝号」有35年;距「银河号」之辱有29年;距王伟被撞牺牲有21年;距航母之父刘华清去世有11年;距舰载机之父罗阳殉职有10年。

图片
「重庆号」对峙「伏龙芝号」

自此而后,人民海军当乘长风破万里浪,直挂云帆沧海间。

如果有人问你中国为什么要造航母,记得告诉ta,我们发展军力,不是要吓唬谁、欺负谁,只是希望讲道理的时候别人能听得进去。


作者/南海上空的鹰

运营/稿新结

中国航母发展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