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西班牙发现约1.7万年前的狗谈起

2023-03-10 00:22 作者:历史基因溯源  | 我要投稿

https://doi.org/10.1016/j.jasrep.2022.103706

1985 年在西班牙巴斯克地区的 Erralla 洞穴中发现的犬类肱骨现已确定为距今 17410 至 17096 年之间。经过形态学和线粒体分析,可以证明发现的不是狼的骨头而是来自狗,这是至今发现的最早的狗遗骸。

狗骨

经检测其线粒体类型为C,这个时间非常接近线粒体C的最近共组时间(TMRCA),证实了C线粒体起源于西欧地区。

文中涉及到的遗址分布

文章还设计到了其他遗址的线粒体检测结果,其中特别令人注意的是在南意大利的一处1.1万年前的遗址中发现了线粒体B(图33位置),葡萄牙7千多年的几处遗址中发现了A(图28/32/31)。结合之前的考古结果,新石器后线粒体A类型崛起,开始替换C类型的主体地位,B类型虽然很早就已出现在欧洲,但是在古犬中比例稀少,蛰伏在欧洲某个地方,经历了较长的瓶颈期,在距今2千-3千年后开始大规模爆发式增长,

线粒体类型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欧洲犬随着殖民者的脚步开始全球扩张。在东亚这边也能发现殖民者遗留的痕迹。论文Complex history of dog (Canis familiaris) origins and translocations in the Pacific revealed by ancient mitogenomes曾测过台湾十三行文化的两只古犬线粒体基因类型,其中一个具体类型为B1a5,根据NCBI上的数据显示,此类型高比例的出现在比利时。曾经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部部分地方并称为尼德兰(低地国家)联系十分紧密,台湾曾经被荷兰人殖民,不由得让人猜测遗址中发现的B1a5是殖民者带过来的狗或者是其混血。

NCBI中的B1a5类型
荷兰及其曾经的殖民地

诸罗县志卷8载:“樸仔籬、烏牛難等社有異種之狗,狀類西洋,不大而色白;毛細軟如綿,長二、三寸。番拔其毛染以茜草,合而成線,雜織領袖衣帶間;相間成文,朱殷奪目。數社之犬,惟存其鞹”

除了上述疑似引入的小型类狮子狗的西洋犬,据记载,荷兰人还引入了大型的欧系犬种进行捕猎或者展示统治者的殖民权威。这些猎犬除了自身繁殖,甚至还流入到原住民部落和当地汉人手中,与台湾本土犬杂交混血,由于荷兰来的猎狗过多,164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甚至得颁布命令,要求饲主把所有养的猎犬牵至公司的秘书处进行标记。海东札记载,“番犬高倍常犬,状尤狞狰,中土人每重直购而畜之。” 小琉球漫志载,“番犬大如黄犊,吠声殊异。剪其双耳,以草木蒙密,且多钩刺,欲其驰骤无挂碍也。能生擒者曰生啮,独擒者曰单倒。捕獐鹿,发示追踪,百不失一。价至三、四十千。番人以田犬为性命,时抚摩之,出入与俱。凡鹿捷于犬,然每奔尽一湾,则反而顾,故犬及之。予在道宪署,见番犬约重可六、七十斤。”

通过古DNA结果结合历史文献记载,能够探查出已淹没于历史尘埃中的点点滴滴,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从西班牙发现约1.7万年前的狗谈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