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菜鸟入门课】从零开始学摄影 从29节摄影课带你从入门到精通

1. 曝光正常:亮要有细节,暗要有层次。亮处不能过曝,暗处不能漆黑一片。
2. 大光圈拍摄景深浅,主体清晰背景模糊;小光圈拍摄景深长,主体和背景都很清晰。
3. 快门是控制进光时间的装置,快门时间越慢,进来的光线越多,曝光也就越多,快门时间越长,进来的光线也就越少、
4. 高快门记录瞬间凝固,慢快门记录轨迹。
5. ISO感光度越高,感光能力越强,画质越粗糙,噪点多;感光度越低,感光能力弱,画质越细腻。
6. 一张有噪点的照片比一张拍虚的照片有价值。
7. 定焦镜头成像质量好,方便性差;变焦镜头成像质量相对定焦镜头略差,但方便性好。
8. 焦距其实代表了镜头能看到的范围是多少。镜头越短,拍摄的范围越广,视角越大;镜头越长,拍摄的范围越小,拍的距离越远。
9. (1)广角镜头:小于24MM,特点为取景范围大,多用于拍摄风光、建筑等。
(2)标准镜头:50MM左右,特点为和人眼的感觉相同,适合拍摄标准人像、静物、产品。
(3)中长焦镜头:70-135MM,特点为适合拍人像。
(4)长焦镜头:大于135MM,特点为取景范围小,适合拍摄动物,体育。
10. 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11. (1)手动对焦:MF,通过人手调节镜头的对焦环来实现对焦,调到最清晰时按下快门。
(2)自动对焦:AF,尼康相机三种自动对焦模式:AF-S(单次伺服自动对焦),AF-C(连续伺服自动对焦),AF-A(自动伺服自动对焦)。
佳能相机三种自动对焦模式:ONE SHOT(单次对焦模式),AI SERVO(连续对焦模式),AI FOCUS(自动智能对焦模式)。
AF-S(ONE SHOT)单词对焦模式:半按快门释放键完成对焦后,若重新构图,对焦主体改变,将重新进行对焦。
AF-C(AI SERVO)连续对焦模式:半按快门释放键完成对焦后,若重新构图,对焦主体改变将进行重新对焦。
AD-A(AI FOCUS)自动对焦模式:自动选择以上两种对焦模式的一种。
12. 单点对焦:使用多重选择器来选择对焦区域;相机仅在所选择的对焦区域内对拍摄对象进行对焦;用于静止的拍摄对象。
动态对焦:手动选择对焦区域,如果拍摄对象暂时离开所选对焦区域,相机将根据来自其他对焦区域的信息进行对焦;用于不规则运动的拍摄对象。
不知道对焦对哪里,选择动态区域对焦;单点区域对于个别拍摄比较多,成功率高。
13. 白平衡的功能就是对光线颜色的影响进行补偿。
14. 光质就是光的性质,摄影中的照明光通常分为直射光和散射光两种:直射光——硬光,散射光——柔光。
15. 光方向性强,明暗反差大。
16. 光位:光位是指光源相对于相机与被摄体的位置,即光线的方向与角度。同一被摄体在不同的光位下就会产生不同的光位的明暗效果。摄影中的光位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主要有顺光、侧光、逆光、顶光、底光五种。
17. 顺光:光线主要来自被摄体的正面,随着角度高低可分为半顺光、高位顺光、正面平顺;平顺光,正面平顺光照射,光线均匀主体明亮,但立体感较差,缺乏大的明暗变化。用顺光拍摄景物,能够给人明亮、清朗的感觉,但是,顺光照射景物过于平正、明暗之分不明显,这往往会使景物主体与背景的色调融合,画面缺乏立体感。
18. 侧光:即光源位于被摄体侧面成45-90度,侧光下被摄体呈阴阳效果,富有戏剧性,突出明、暗强烈对比,立体感强,利用侧光作主光拍摄的画面影调浓重、气氛强烈。侧光在风光摄影中是用得较多的一种形式,尤其是45°角的前侧光,不仅能够使景物具有一定的明暗反差,增强景物的立体感和画面影纹层次,同时,对画面色彩的还原也比较理想。而90°角的侧光,能够使景物的明暗各占一半,画面的明暗反差和立体感非常明显,尤其是在表现建筑物等表面不平整的物体时,效果更为突出。
19. 逆光:即光源位于被摄体后面,逆光是艺术之光,突出被摄体的轮廓。主体与背景得以明亮的分开。逆光最适合表现前后层次较多的景物,在每一景物背后都勾勒出一条条精美的轮廓光,使前后景物之间产生较强烈的空间距离和良好的透视效果。
20. 顶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上方,会使被摄体产生浓重的向下阴影,光线从正上方照下,阴影浓重,突出局部。
21. 底光:光线来自被摄体下方,这种光使用很少,常常和其他几种光线混合使用。
22. 光比:在构图上比常常会影响画面的调子产生对比,光比是指被摄物的主要亮光受光亮的差别。
23. 景别:远取其势,近取其神。景别越来越小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的神态。
24. 高视角:从高于被拍摄的角度向下拍摄其形态属于高视角。用这样的角度观察景物可以让观众有高高在上的感觉,这种角度适合拍摄宏大的场面,表现宽广、遥远。
25. 低视角:低视角多数是从被摄物下方延伸上去的拍摄角度。仰视是从下向上拍摄,可表现出主体的高大。在低视角的影响下,景物可能出现某种程度的畸变效果。
26. 平视角:以平缓、宽广为卖点的平行视角表现最为保守,平行视角非常接近于人眼观察物体的角度,因此很多人都认为采用平行视角是稳字当头,平行视角应该适当使用,因为它会使作品过于平淡,但能给予作品稳重气氛。
27. 视角和景别没必要过分计较、限制的太死,即使存在误差,也属于正常,在景别与视角的应用上,个人应该尽量秉承多变的原则;只要做到心中有数,明白选择景别与视角有这么一回事即可。
28. 三维效果:照片本身是一种二维的表现方式,为了丰富其表现力,我们可以运用画面的纵深感和距离感营造出三维视角;那么,如何合理运用好空间构图的方法就是成功的关键。
29. 透视:用线条或影调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
30. 平面:用线条可以表现立体空间感。
31. 线性透视:近大远小,物体会向画面中间靠拢,直至消失在画面深处。
32. 空气透视:透过空间距离,景物在画面上出现色彩或影调变化,越近颜色越深,越远颜色越浅。
33. 前景的作用:加强气氛,均衡画面,增加画面空间的层次感。
34. 背景的作用: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的内涵。
35. 平面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注意处理好画面中的点、线、面)
36. 如何学好构图:(1)构图从观察和模仿开始(2)把经典的构图规则熟记于胸(3)让构图方法自动跳出来(4)打破陈规寻求突破。
37. 日出日落拍摄技法:(1)选择拍摄地点:选择的地点应该比较开阔,地势以高为宜。在野外拍摄的时候选择地势比较高的地点,比如高山上,拍摄的视角选择高处向下的角度,这样在取景时近处和地面就不会有什么多余的物体遮挡太阳,有利于主要内容的表现。重峦叠嶂在旭日东升时处于大逆光会产生一种层次丰富的效果。如果在城市中拍摄,可以选择一个比较高的楼,具有同样效果,层次也比较丰富。
(2)拍摄时间:日出日落的时间线很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表现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在拍摄之间必须很重视拍摄时间的选择。从季节方面来看,拍摄日出和日落的最佳季节是春、秋两季。这两季比夏天的日出晚,对拍摄有利,在春秋云层较多,可增加拍摄效果。
(3)如何侧光:要较好的反映天空云霞的特点,应按云霞的中等亮度部位进行测光,还要注意回避太阳的强光影响到测光的准确。通常可选择“中央重点测光模式”对天空云霞的中等亮度部位进行测光,如果选择平均测光模式,很可能因较暗的地面景物影响测光的准确性,造成曝光过度。
(4)注意构图:在拍摄取景构图时,应该将太阳放在画面的趣味点上,并注意前景的选择和处理。在处理前景时,可选择有代表性的物体,如花草树木等等;这些前景在逆光的照明下,常常以剪影效果呈现于画面前,从而增加了画面的纵深效果。
38. 如何拍摄瀑布:瀑布的拍摄作为一个摄影师来说是件美妙和富挑战性的事。首先它是个美好的景致,其次它经常需要我们应用更多的经验和设备,还有一个就是动态主题。当瀑布流淌倾泻时对于摄影师意味着一个挑战:动态拍摄的一个机会。
在拍摄流动的瀑布时摄影师一般有两个选择:(1)使用高速快门凝结往飞溅的水花和奔流的场景(2)用慢速快门拍摄雾状的水流和整体的水泻效果。
瀑布拍摄的几种方法:(1)合适天气:采用正确的天气和恰当的时间做为你的瀑布摄影,并且您能给予自己更多选择用更长的快门速度拍摄。(2)滤镜:利用减光镜,减少光线直接进入相机。(3)低ISO:选择更低的ISO意味你的相机传感器是敏感的和需要快门开放时间更长;它将意味着给你的拍摄带来更好的细节,更加清晰,减少颗粒。
39. 烟花拍摄技法:(1)如何记录烟花绽放的过程:设置小光圈,这样画面的景深范围大,清晰范围;使用手动对焦,对无穷远的地方对焦;注意按下快门的时机,采用B门拍摄;使用三脚架,保证稳定,完美的记录烟花轨迹。
(2)拍摄位置的选择:拍摄烟花应选择顺风位置,风可以将烟花产生的烟吹走,使画面保持干净;可以运用湖面的倒影丰富画面层次,也可以利用城市的夜景作为衬托,避免画面单调。
40. 夜景人像,逆光时需要使用闪光灯补光;控制夜景曝光选择带有灯光效果的背景,体现人物在环境中的气氛。
41. 光斑拍摄方法:大光圈、灯光、虚焦。
42. 常用滤镜使用效果:(1)保护镜适用所有题材,作用防污、防刮花,同时起到一定防潮作用。(2)UV镜适用所有题材,可以有效过滤紫外线提高照片的清晰度,提供更真实、艳丽的画面,同时还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3)偏振镜/PL镜适用所有题材,作用消除镜面反光,压暗天空、表现蓝天白云,同时降低快门速度。(4)ND中灰密度镜适用风光摄影,作用降低快门速度、防止过曝,适合在光照强烈的白天拍摄长曝光作品。(5)硬变GND中灰渐变镜适用风光摄影,作用压低天空亮度,平衡天空与地面、海洋的曝光;一般来说,有比较明显的分隔线,适合拍摄地平线明显的题材。(6)RGND反向中灰渐变镜适用风光摄影,作用反向渐变滤镜是越靠中间越黑,有效阻拦画面中央的高光物体,平衡上下与中间部分的曝光。(7)彩色滤镜适用所有题材,作用更改画面颜色,不过由于数码照片强大的后期空间,这种滤镜已经不多见了。(8)冷调、暖调滤镜适用所有题材,作用矫正色彩表现,或者通过更改白平衡,达到改变照片氛围的作用。(9)近摄镜适用微距摄影,作用缩短镜头对焦距离,放大被拍摄物体。(10)黑白滤镜适用所有题材,黑白滤镜一般分为黄绿橙红四种颜色,可以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线,从而呈现出不同效果的黑白照片。
43. 人物摄影用光常用方法:(1)顺光拍摄:与照相机方向一致,顺光使被摄体均匀受光。整个景物的照度一致,没有明显的亮度和暗部,因此缺乏立体感,拍出的照片显得平淡、呆板,如果在强烈的阳光下拍摄,被摄者往往双眼眯成一条细缝。顺光拍摄时,注意抓好人物的表情。(2)侧光拍摄:阳光从侧面照射景物,使景物一部分亮,一部分暗。侧光突出了景物上的明暗对比,受光部明亮,背光部分假设在阴影中。侧光照射的景物显得层次丰富,立体感强是风光摄影和人像摄影中常用的光线,但拍摄人像时要注意光比的变化。侧光拍摄背景线条感强。(3)逆光拍摄:阳光从被摄体后面射来形成逆光,被摄体正面比较暗,边缘有一道明亮的轮廓线。如果被摄体处于一个暗背景,这道亮线就会把被摄体与前景截然分开,产生强烈的立体感。逆光拍摄要注意补光,逆光拍摄常见补光方法:反光板、外置闪光灯、内置闪光灯。逆光拍摄注意光圈大小,脸部和发丝不能过曝。(4)漫射光拍摄:漫射光是晴天背阴处的反射光或阴天透过云层的光线,没有明显的方向,光线比较柔和,景物没有明显的亮部和背部,反差柔和,适合拍摄集体照。
44. 常见人像构图形式:虚实对比,前虚后实,大小对比,远近对比,色彩对比,剪影表现形式。
45. 外景拍摄中不同拍摄角度的运用:(1)平摄时镜头与被摄对象在同一水平线上,被摄人物没有明显的透视变形,视觉效果与人们正常观看事物的感受相同,拍摄效果显得自然、客观、平等、亲切。
正常情况下拍摄人像,全身像时照相机高度等同于被摄对象的腰部,半身像时期照相机高度等同于被摄对象的胸部,特别时照相机高度等同于被摄对象的眼睛。
(3)俯摄时镜头高于被摄对象的视平线,从高处向下拍摄,这时被摄对象显得低矮且身体压缩,如果是近景头像,会出现额头夸大而下巴窄小,视觉上可给人清秀之感。
(4)仰摄时镜头低于被摄对象的视平线,从低处向上拍摄,这时被摄对象显得高大且身体修长,如果是近景全身,会出现脚长身短,视觉上可给人高大挺拔感觉。
46. 影调:在不同强弱的光线照射下,被摄物体产生不同的明暗反差。
47. 高调的拍摄方法:(1)用浅色或白色的背景,服装道具,亮的占80%以上,暗的占20%以下。(2)一般用顺光拍摄,光比不大于1:1.5,采用浅灰色的轮廓线将人与背景分离。
(3)用数码相机拍摄应准确曝光。稍安情况,可在后期适当提高照片的亮度。(4)高调作品一般以半身特写居多,背景亮度亮于主体1.5倍(0.5-1.5档之间)。高调构图要求,画面背景十分靓丽,亮部在80%以上。中间调构图要求,亮暗基本持平,低调而不实内涵。
48. 低调的拍摄方法:(1)背景,服装道具应选用黑颜色或深颜色为主。(2)用侧光或侧逆光布光,光比控制在1:3.5以上,暗的占80%以上,亮的占20%以下。(3)拍摄时可按亮部准确曝光或过0.5挡曝光。(4)用轮廓光打亮头发,让主体与背景分离。低调构图要求,景别以特写,半身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