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作文素材:“过滤气泡”“信息茧房”“回音室效应”“协同过滤”

2022-11-14 13:08 作者:解语析文  | 我要投稿

《算法推荐时代的“过滤气泡”》

一、现象(亦可作为“影响”):

 “过滤气泡”(“信息茧房”“回音室效应”“协同过滤”)最早由互联网活动家帕里泽提出:在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可以精准掌握用户偏好,为用户过滤掉异质信息,打造个性化的信息世界。但与之同时,信息和观念的“隔离墙”也会筑起,令用户身处在一个“网络泡泡”的环境中,阻碍多元化观点的交流。

传播学家桑斯坦认为,信息的协同过滤会造成信息窄化,使群体成员倾向于加强与本群体的联系,忽略同外部世界或者其他群体进行信息交流,导致群内同质、群际异质现象,促使“信息茧房”的产生。处于“信息茧房”之中的公众有如“把自己封闭在自我设计的回音室里,每个人听到的只是自己的回音,相同的意见会不断被重复,异质的观点会被过滤掉,这无异是一个作茧自缚的过程。也有学者把“回音室”效应与虚假新闻联系在一起,认为社交媒体上聚合了相似的信息和同样的观点,使人们原本的态度不断被印证和强化,隔离了其他领域的信息和异己的表达。人们听到的只是封闭空间内被放大的回声,而不是网络空间中全面而真实的声音。

二、影响(负面与正面):

负面:用户的兴趣习惯成为内容推荐的核心要素,用户不再需要手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机器算法代替用户完成了选择的过程(即“我们的选择权被左右”)。

正面:我们对此既不能过于乐观,也不必过于夸大“过滤气泡”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如果没有算法过滤技术,我们注定会被信息洪流所淹没。另一方面从前那种传统的、非定制的新闻也未必能保证多样性。

三、原因:

既有算法推荐技术的推波助澜,也有人性和情感结构的内在需求,还与社会结构和权力息息相关。

四、办法:

不仅需要不断改进算法技术,使用户可以接触到多元化的观点,还需要借助一个平等、自由、开放而理性的公共领域平台,开展协商对话,凝聚共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本之道。


作文素材:“过滤气泡”“信息茧房”“回音室效应”“协同过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