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献中的南沙】南沙农民运动的先驱者——凌希天

2023-03-29 20:12 作者:南沙区图书馆  | 我要投稿


南沙地区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20世纪20年代的农民运动中,当地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英勇斗争,付出巨大牺牲,留下很多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20世纪20年代,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席卷整个中国大地。在时代的浪潮下,南沙及邻近各地与全国形势一样,农民运动蓬勃兴起,纷纷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开展打土豪、拒苛捐、减租减息的斗争。这一时期,中共先后派出人员到南沙地区开展农民运动。其中,凌希天同志就是该时期南沙农民运动的重要领导人,在领导南沙地区工农群众开展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反抗剥削压迫的正义斗争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01

青年觉醒 主动反抗不公与压迫

少年时期的凌希天曾到祖父经营中药铺当店员。当看见祖父虐待店铺工人的时候,他心中对店员工人们充满同情。1918年,刚满18岁的凌希天往香港谋生,经亲戚介绍先后在永乐匹头店(即布铺)和机器厂当学徒,备受白眼和凌辱,痛感老板对工人的残酷剥削,深恨港英政府歧视华人,渐渐产生了对资产阶级压迫工人群众的不满和愤慨情绪。


1922年下半年,彭湃在海丰县从事农民运动,组织农会,引起社会很大的震动。消息传来,凌希天异常兴奋,对农民革命运动很是理解和同情.并马上做出了支持响应的行动,在家乡凌氏大宗祠门前挂起了长条横额“农会是贫人之会”,提出“取消各种田信和苛捐杂税,向田主宣战”等口号积极宣传组织农会的意义。

凌希天的宣传,受到了贫苦农民的拥护和欢迎,但也招惹了乡间豪绅、上层人物的讥讽和打击,说他“贫极无聊,少年狂妄”,并通过泼牛屎和人粪、给他家庭施压等各种下三滥的手段,逼迫凌希天离开家乡。

02

接触进步思想 联系南沙工农作斗争 


1924年初,离开家乡的凌希天辗转到了石井广东兵工厂当起了技工,恰逢中共广东省委到该厂组织和发动工人运动。凌希天也在这个时候接触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进步思想,被选为工人代表,与工人们团结在一起,带领工人们展开一系列的斗争。

这个时期的凌希天除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外,还十分关注农民运动。他时常回到家乡深井乡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1925年秋,凌希天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初,凌希天在接受完广州农讲所宣传教育后,与其他中共农运特派员来到禺东、禺南地区,组织农民协会、农民自卫军,发动农民向地主提出二五减租(即减租25%)。当时的人们把流经广州市南部的珠江为界,江之南称为禺南地区。禺南地区包括现在南沙区的榄核镇、东涌镇、大岗镇、黄阁镇、横沥镇等区域。

 (1996年《番禺县志》番禺县境变迁图)

6月,凌希天受中共广东省委派到榄核主持召开番禺一区党员大会,成立中共番禺一区特别党支部(又称“榄核支部”)。自此,番禺农村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榄核党支部成立。当时番禺县署强令加收田亩捐,农民怨声载道。

凌希天发动数百农民群众列队到广东国民党当局请愿,请求取消田亩捐,但农民群众的真实诉求却被国民党当局无情拒绝。

03

不畏“白色恐怖”,坚决保存有生力量


1927年4月15日,在广州发动“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到处捕杀工人和共产党员。国民党广东省当局为解除共产党对农民运动的领导,发布了《广东省农民协会改组委员会改组各地农会条例》宣布改组农民协会,禺南地区的农会被捣毁。

在严峻的形势下,凌希天的工作被迫转入地下,继续带领农民对反动的农民协会改组委员会进行斗争。

(资料图: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

12月,广州起义爆发,凌希天参加起义并负责运送军械枪支、弹药等工作。广州起义失败后,国民党加紧镇压和屠杀革命群众,凌希天通过各种关系和途径将一批参加广州起义的省港大罢工的工人转移到禺南榄核地区,并动员当地农民协会妥善安置和转移外地,保护了一批革命力量。

在“白色恐怖”的高压态势下,一些党员和骨干分子对革命产生了急躁情绪,要与反动派拼命;有部分人因斗争失败而消沉。

凌希天及时地对他们做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鼓励同志们坚定革命的信心,积蓄力量,做好长期斗争的打算。他深入发动农民,秘密组织农会和农民赤卫队,克服低潮时期的种种困难,坚持革命斗争。

凌希天还十分注意培养骨干,在积极分子中发展党员,扩大党的力量。

04

“护沙捐”再起,团结南沙群众反护沙


广州起义失败后,反动派一时气焰嚣张,地主豪绅加紧压迫农民,重新开始向农民征收“护沙捐”,捐费提高一倍,每年每亩征收大洋一元二毫。农民为之哗然,坚决反对。

要知道,当时农民每月收入也仅有一两元,而所谓的护沙捐也只是地主豪强巧立名目向农民掠夺的费用,收取不成还会勾结民团、军队对农民进行报复、强征。

对于地主豪绅罔顾农民群众生死的强取豪夺的无耻行径,时任中共临时县委委员的凌希天深恶痛,在中共番禺临时县委的领导下与南沙农民先后在灵山乡庙贝村召开二、三分区(今榄核镇、东涌镇、大岗镇属)各乡农会代表联席会议、在酬劳沙(今灵山镇属)“天后庙”旁召开番禺一区全沙反对“护沙”示威大会,揭露地主土豪勒收护沙捐的罪行。

为了对付地主土豪勾结民团、军队报复,凌希天等党组织领导又在各乡把原来的农民自卫军改为农民护耕队,并组织常备队互相联系互相帮助,提防敌人破坏,严阵以待,随时打击来犯之敌。

05

遭叛徒出卖 被捕后英勇牺牲

1928年8月,凌希天任广州市南郊区委书记。当时,南郊区委管辖的范围很大,北接广州河南( 即珠江以南 ) ,南至榄核、灵山等地。12月,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姚常在广州被捕叛变。

姚常带着国民党军警到各地搜捕共产党员,形势非常严峻。共产党员冯德臣、黄泽南和梁少依不幸被捕。为了营救同志凌希天不顾个人安危,几次前往广州市仓边路的番禺县监狱探监,设法托人保释。经过凌希天的努力,不久三人先后被保释出狱。

1929年5月,凌希天到香港向省委请示工作,省委决定任命凌希天为广州市委书记,并继续兼负领导番禺县的工作。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凌希天努力恢复党的组织。经过凌希天几个月的努力,成功恢复了一部分党员的组织关系,并发展出新一批党员。此外,他还坚持在南沙地区组织工农群众开展抗捐抗税、反抗帝国主义军阀的斗争,带领南沙人民反压迫反剥削,争取更多的权益。10月10日,凌希天利用国民党纪念“国庆”活动的契机,安排广州党组织的一些党员及积极分子到街上派发传单,揭露国民党军阀混战、摧残屠杀革命群众的滔天罪行,号召广大劳动人民行动起来,打倒国民党,推翻国民党反动政府。但凌希天在西滚口码头派发传单时被国民党的特别侦缉队队长梁子光认出,当即被捕,屡经严刑审讯而不屈。10月27日,凌希天在广州市东沙路(今先烈路) 第五军坟场前被杀害,年仅29岁。


凌希天的牺牲是广州市、番禺县党组织的重大损失。凌希天牺牲后中共广东省委常委通过的《广东党的目前任务与广暴 (广州暴动 ) 纪念周的工作大纲》中指出:“各地对于国民党军阀屠杀革命领袖一一彭湃、杨殷黄学增、凌希天......事件,要努力地扩大宣传,并组织群众的反抗行动。”同年11月6日,中共广州市委秘密印发的《半周宣传大纲》 (第五期 ) 中的《反对国民党屠杀广州工农革命领袖凌希天》一文中高度赞扬了凌希天在极恶劣的环境中组织工人群众,团聚广州市郊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农民武装反护沙队的斗争,在极短时期内恢复了广州党的组织,表现了伟大的组织天才,称赞“他是我们同志的模范,他是工农群众最亲爱的领袖,他是国民党、帝国主义最痛恨的敌人”。

参考文献:《红色榄核》、《沙湾镇志》、《番禺县镇村志》、《番禺县志》


统筹:佘海霞、

编辑:何就明、佘海霞、孟昱伯

服务电话:020-39279988

【文献中的南沙】南沙农民运动的先驱者——凌希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