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w-Fi随聊第118期】绿叶—索尼Sony MH750蹭听简评

此条mh750依然是来源于好友name,感谢出借。

平心而论,我确实不是特别想聊这条塞子。
这条来自于好几年前的塞子在19年前后,莫名其妙在各个舆论网站上收获了相当的讨论度。
其中很大的原因还是在于mh750被一部分玩家发掘成为了一条比较适合eq的塞子。
这也是我不太想聊这条塞子的原因,因为我确实不是那其中之一。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mh750包括mh1c等一系列产品所归属的mh产品线全体定位都是手机佩塞,几乎无一例外。虽然现在基本都是清一色扔到ex线处理了,如今也几乎没有过去那么明确的产品分类了()。不过我个人印象比较深的一条产品其实还是mh810,当年忘了是哪部手机的佩塞了,也是从小学用到初中的一条塞子。
结局是找不到了,挺可惜的。

依然首先是外观,mh750外观很朴素,通体材质为塑料。前后腔分别为光面和磨砂材质,背面印有sony的logo。除顶端一个开孔外,没有其他出气孔。


线材为长短线,单键线控,弹性很强,自缠绕现象和听诊器效应极强。且因为年代原因,线皮有明显的老化倾向,较为脆弱。

外观的确是没什么好讲的,明显地没有在这个地方上下功夫。

前端依然是采用paw6000。
说实话开声这个高频其实让我挺摸不着头脑的...属于有点“指哪打哪”,而且始终有些上不去。没有什么延伸。这条塞子的低频量还挺合我口味的,但平心而论确实有些多,而且质感一般。个人感觉这条塞子重心基本在中频到中高频一段。也是导致我觉得听感略微有些亮的原因之一。信息量也是出乎我意外的好,相比于现在的夸克而言也说不上逊色,本身的动态瞬态也还不错。

也是因为中高频,所以我个人觉得这条塞子的人声表现也还算比较突出。足够干净,也给出了一个不错的密度。而且过量的低频也没有太影响人声的表现。
器乐方面,由于高频的表现比较凑合,稍显灾难,暂不点评。

总得来说mh750本身的素质以及表现确实比我预期好上那么些,但是我个人确实没那工夫去折腾eq,所以也不予置评。毕竟本专栏即不跟发烧搭边也不跟hifi搭边,我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把目光放在产品本身上,而不是延伸更多玩法。
就单体而言,表现确实还算亮眼。但实际上,我个人依然还是不推荐入手,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确实年代较为久远,状态难以保证;
二来是货源难以分辨,对于多数人而言并不具备一个长期稳定的入手渠道。
所以单独玩玩可以,但不太建议拿来跟当下市场上的产品作对比。
且如果真想玩mh750,个人建议参考一下其他大佬们的讲解,不必把此文太当回事。
预防某些人搞“hifi正确”的那一套轰到我身上,我先叠个甲总没错。


那这期就到此为止了,有什么想问的想聊的也欢迎留言评论私信或者加群:602700938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