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军假装投降,身后藏6个日军打黑枪,新四军连长负重伤
作者:铁锤杰克
1944年的车桥战役后,新四军第1师7团准备归建3旅。战斗结束后,便在团长彭德清、副团长张云龙的带领下,返回如皋的根据地。
7团的行军队列,从头到尾足有六七里长。3营为全团前卫,而团直属队、教导队则与1营一道为本队,2营担任后卫任务。彭德清则与参谋们骑着马,走在队列的前方。
6月23日上午10时,队伍行进至如皋县海河滩一带时,突然发现周围响起了刺耳的枪声。没多久,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慌忙跑到队列前,拦住了彭德清的坐骑,说前面有大批日伪军。
这个年轻人说,他是区小队的队员,他们的队伍被大批日伪军打散后,碰巧看见新四军的队伍,才跑来求救。彭德清举起望远镜观察,果真发现在前方一条东西走向的干道上,出现了大批身着黄军服、屁帘帽的日伪军,而且离队伍已经不远了。
这样突发的遭遇战,对7团来说还是首次。最危险的是,日伪军居然一下子杀到了团指,而7团的行军队列由于过长,无法快速聚拢部队,情况变得火急。
【彭德清(1910-1999),福建同安人,开国少将】
【行军中的新四军部队】
彭、张两人根据敌情,迅速命令随行的干部和勤杂人员马上占据有利地形,就地迎战日伪军。同时,派人与1营联系,从右翼迂回包抄日伪军,2、3营则随即投入战斗。
这股日伪军足有500多人,系一个日军中队及伪军26师的1个营。其指挥官加藤清刚,刚打散了新四军的区小队,俘虏了10余人。日伪军趾高气扬地走在大道上,与新四军遭遇后,不仅不退,反而发起了冲锋。在夺下大干渠后,打头阵的日伪军离新四军占据的房舍越来越近。
眼看部队顶不住了,彭德清刚准备下令撤退,教导队队长秦镜领着战士及时赶上,用火力掩护团部。作为7团的精锐分队,教导队官兵在秦镜的带领下,主动向优势敌军发起冲锋。虽然处于开阔地域,但战士们在重机枪、掷弹筒的火力掩护下,迅速夺回了大干渠,与日伪军形成对峙。
1营营长邓若波也听见了前方的枪声,很快知道团部遇险了,马上带着队伍从右翼穿插,一边支援团部,一边包抄这股日伪军。
巧合的是,敌我双方都在迂回。加藤清本以为自己遇到的是一支地方武装,便派了一个小队也从右翼迂回,谁知却撞上了有着“老虎团”称号的7团官兵,没打多久就被击退了。
打前卫的3营,此时离团部有3里多的路程。营长陈桂昌带着战士从左翼向日伪军包抄,由副营长吴景安亲率一个班打头阵。吴景安是一名老红军,扛着一挺轻机枪冲在最前,却不幸被流弹击中。副营长牺牲,战士们杀红了眼,更加勇猛地向日伪军冲去。
此刻的日伪军,已然变成了7团的“猎物”。他们陷入在新四军的包围中,好似一头发狂的野兽,东冲西撞,却都被打了回去。彭德清抓住时机,将全团最能拼刺刀的2营6连调了上来。
发起决战前,彭德清用手指了指远处的一座坟包,告诉6连的干部:那里就是日伪军的指挥所,有30多个日军,还有上百伪军在外围。你们连的任务,就是插进去,打垮他们。
在冲锋号的激励下,6连官兵仅用20分钟,便突破了日伪军的防线,冲进了纵深。面对新四军亮闪闪的刺刀与喊话,伪军开始动摇。有的人准备举手投降,但日军仍死守不退。
连长彭加兴与几名战士杀到一座茅草屋前,听见里面有伪军喊着要投降,便进去缴械。谁知,几名伪军身后藏了6个日本兵。一见战士们进来,举起机枪就扫。站在最前的几名战士当场牺牲,连长彭加兴也负了重伤,好不容易才被救出来。
见日伪军拒不投降,指导员袁俊下令投掷手榴弹,将这伙顽抗的日伪军一并送上了天。
以6连开路,2营4、5连也投入了战斗。在全团的猛攻下,日伪军控制的阵地被分割成好几块,覆灭不过是时间问题了。
在车桥战役中攀上碉堡勇悍杀敌、被授予“飞将军”的战士陈福田,此次遭遇日军,又杀红了眼。他顾不得对付伪军,专门找头戴“屁帘帽”的日军拼。两名日军企图与他过招,结果一个被他剖了肚肠,一个扎了脑袋。陈福田也挂了彩,全身上下5处受伤。当第三名日军扑过来时,他拼尽全力刺了过去,与日军一同倒下,壮烈牺牲。
6连还有个战士,名叫黄七,是一名司号员。战友们与日伪军杀得难解难分,他也举起刺刀,与日伪军展开肉搏。连续刺倒2个敌人后,他的胸口被另一名敌人刺中牺牲。
经过3个多小时的浴血战斗,7团与当地民兵、抗日武装协力配合,终于把这股日伪军击败。其中,击毙日军加藤清中队长以下100余名,活捉14人,毙俘伪军营长以下3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
【战斗中缴获的日伪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