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得不好,多数是思维被误导,厉害的人都在做这3件事儿,建议收藏!
前天在平台上看到有人提问:学历低,家境贫寒,到底怎样可以超越同龄人?
每当看到这样的提问,心里都不禁一惊,年少时犯下的错误终究会在未来的日子还回去。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我曾经的一个大学同学成绩还可以,但当时兴起了一股创业热潮,当时他拿着几万块钱就投入到创业大军里了。
据说每个月可以赚到一两万,这对于我们这些一穷二白的大学生来讲,真的太有诱惑了。而他因此付出的代价是丧失了一个拿到本科学历的机会。
后来,我们同学都毕业了,他的生意也破产了。当同学们都找到工作的时候,他却一筹莫展,因为他只有高中学历。试想下,在当下这个社会,高中毕业想要进一个正规的公司真的太难了。
之后一次聚会,同学们都刻意避开工作和跳槽的话题,看到他多少有些局促。然后他说了句:“我虽然不后悔出来创业,但真的蛮后悔没有坚持读完大学。现在虽然日子过得还行,但现实对我的限制太多了。就好比一群人参加马拉松,你们穿着舒服的运动鞋,而我虽然身强力壮,却只有一双拖鞋。”

虽然说学历不是最关键的,但如果你不是自己创业,做生意,学历还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这里也提醒大家:我们可以有理想化的梦想,但千万不要抛开现实去幻想,否则,生活会将我们一拳打倒在地。
那么作为普通人,如何能够快速的超越同龄人呢?为大家总结了3个顶级高手的做事的底层逻辑,助你实现10倍速增长。
1、选准赛道,事半功倍
有句老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交错郎。”
这句话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越发觉得说得太对了。赛道的选择,不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公司都至关重要。
就拿身边的例子来说,有人虽然拥有硕士学历,名校毕业,但工作很多年却依然漂泊不定,而有些人虽然能力差些,学校也并不显眼,就是因为选择的行业热门,几年的时间就买车买房。
虽然这样讲多少有些俗气,但作为普通人不就是这样吗?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老婆孩子热炕头!

关于赛道的选择,给大家解释下,到底什么样的赛道算热门儿?
首先,概念炒得比较热。比如最近的芯片,新能源,智能家居等等。
其次,有了概念还要看市场,最直白的一点就是资本市场是否在这个领域投钱。
有句话说得好,资本的逐利性就是行业热度的风向标。就好比前几年的共享单车,甚至有人曾调侃道:“在这么下去,颜色都不够用了。”
最后,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行业,虽然人工智能很火,但你就是个本科生,专业跟人工智能完全不沾边,所以你就没必要非要去做算法工程师,
但也别因为条件不行就放弃热门行业,退而求其次在热门行业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水涨船高,这个行业那么热,其他相应的岗位也差不了。
2、寻找定位,聚焦长板
书接上文,在热门行业里寻找定位,聚焦自己的长板。
这个虽然看上去简单,但真的去做的时候还是会有很多困难,因为我们很多人太依赖外部了。甚至连自己的兴趣爱好都分不清楚。
比如有些年轻人,当我问他:你的兴趣和爱好是什么?他竟然回答说:“跑步、听音乐。”我问他每天跑几公里时,他却说:“一个月跑两次吧?因为工作太忙了。”

这种根本就不是爱好,甚至连基本的兴趣都不是,他所谓的听音乐、跑步不过是一种消磨时间的方式而已。
找不到自身定位,我们谈什么聚焦长板呢?
一个人真的感兴趣的事情,他不论如何都会坚持去做的。就好比我一样,就是喜欢读书,上下班的地铁上,睡觉前都会阅读。
有时候因为事情太忙,没来得及读书,心里会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所以有时候即便是凌晨一点了,还是要阅读半小时在睡觉。
如果你一时间找不到兴趣也无所谓,毕竟外界对我们的干涉太多了,导致不少人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个很正常,但我们还是要正视它,在内心种下一个寻找定位的种子,把精力慢慢地聚焦在自己的上板上。
3、减少信息,构建认知体系
一个人接收太多的信息,思绪 必然会凌乱,甚至在面对很熟悉的事情上,也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我们现代人非常的幸运,能够借助科技的发展,获取知识的越来越便捷。但如果你没有自身的认知体系,势必会迷失在信息的浪潮中。
构建认知体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尽量减少无效信息的输入,碎片化信息对我们个人没有多大的作用,但破坏性极强。比如一些八卦新闻、小道消息,这些碎片化的东西让我们上瘾,就像短视频一样,刷到凌晨一两点还不愿意睡觉。
最后,通过“费曼学习法”来构建认知体系,这个学习法的核心就是:以教代学。当我们耳边的无效信息减少了,取而代之的就是有用的信息。比如读书,与牛人沟通,带着问题去主动寻找解决自身问题的文章。
当这种“断舍离”的生活状态养成后,随着阅读量的提升,个人的思维就会发生改变,而对事物的认知就会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