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过程控制概况
88标题:第一节过程控制概况
plc控制柜,变频柜,软启动柜,低压配电柜,蓄热式烧嘴燃烧控制柜,蓄热式煅烧炉控制柜,蓄热式溶铝炉燃烧控制柜,除尘脱硫控制柜,除尘plc控制柜,脱硫脱硝plc控制柜,污水处理控制柜,废气燃烧控制柜,垃圾焚烧控制柜,风机变频柜,恒压供水变频柜,风机软起动柜,直流润滑泵控制柜,发电机专用软启动
第一节过程控制概况
plc控制柜(变频柜)获得较准确的模型,随着生产的进行,模型又要发生变化,致使现代控制理论在过程控制中未能很快见效。过程控制界一直在寻求、探索现代控制理论的最佳应用方案。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出现的预测控制,就是为了克服过程控制中很难获得过程模型的缺点而研究的。在过程控制实践中,摸索出采用冗余量很大的脉冲响应模型或阶跃响应模型,并进行误差反馈校正和滚动优化的方法,实现了用现代控制理论思想建立起来的高性能的过程控制。这个阶段,国际上出版了大量自动控制书籍,如1974年美国William等写的

“Modern Control Theory”,日本绪方胜彦等写的《现代控制工程》。我国原化工部自控中心站也组织了自动化从书的编写工作,出版了大量有关过程控制、现代控制理论、建模方法等方面的书籍;国内有关人员也组织了几次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比如《化工自动化》,后来的《化工过程控制原理》、《化工过程控制工程》等,这些教材对我国过程控制专业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在自动化过程控制中对数字计算机的大规模使用,计算机过程控制有了很大的发展。以1975年第一套计算机集散控制出现为标志,工业过程的计算机控制前后经历了两个大阶段。
1957 年~1959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首先实现了过程计算机控制,我国原化工部瞄准这一目标,1965 年在陕西兴平化肥厂引进巡回检测系统;同年又组织技术力量,在兰化公司化肥厂进行计算机控制的大会战,实现了过程计算机现场控制。1970年前后,又在北京有机化工厂实现DDC控制,后来还进行了优化控制的试验。同一时期,石油系统也在上海炼油厂和兰州炼油厂进行了计算机控制的试验。
软起动柜(低压配动柜)当时过程计算机控制出现故障是普遍现象,针对这种问题,研究者们改变全部集中的 DDC 控制的设计思想,提出将“功能、危险和故障分散,管理集中”的新理念,于1975 年由美国Honeywell公司和日本横河公司分别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套集散控制系统,从此开始了过程计算机控制的新纪元。
DCS 出现之后,可以将过程计算机控制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975年~1985 年前后。世界上一些有能力的仪表、计算机厂家,纷纷投入开发、制造DCS。我国原化工部于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从日本横河公司引进DCS产品 CENTUM 应用于吉化公司。是这一时期,企业管理者看到了新技术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
第二个时期是1985 年~1995 年前后。这一时期,全世界开发的 DCS 有近百种型号,我国也涌现出实力强大的浙大中控和北京和利时公司。DCS 已发展成为现代过程控制的主流,在自动控制技术发展史上有了划时代的进步。由于前期各DCS 厂家为了争夺市场面实行技术封锁,不同厂家的 DCS 很难进行联通,影响了先进控制的应用。应用户要求,DCS 厂家逐步开始生产开放式的DCS产品。
plc控制柜(变频柜)第三个时期是1995年至今,DCS与FCS蓬勃发展的时期。几乎绝大多数大中型的化工、石化、炼油企业,都已进行了 DCS技术改造,中小企业也已使用DCS工业PC机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监控系统。而且,很多企业还有了先进控制算法的技术应用,已经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了厂级信息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