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书的名字叫《当代教育心理学》
写在开头
注意力和金钱、能源一样,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在某时刻,只能注意有限的事物。合理分配注意力很重要。
因材施教,不同老师的本质属性不同、不同学生的特点不同,扬长避短、不断地磨合、互相成长,没有通用公式。
活到老学到老
有些人在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都很差,但后来他们却成为伟人,有了很高的智力水平和伟大成就。例如,达尔文小时候曾被认为是低能儿,牛顿小时侯学习很差,华罗庚在初一时还补考过数学。那么是什么使他们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是学习把他们大脑中的潜能发展起来了。甚至到了中年、老年,还可以发挥个体头脑中的潜能。老年学研究认为,老年人的晶体智力不仅没有减少而且有提高,但流体智力有所降低。
一些问题
一个叫托伦斯的人在1964年曾就美国的社会文化,指出了5种影响美国儿童创造性发展的因素。它们是:
第一,过分重视成绩,养成儿童们不敢有超常或越规行为的习惯。他们学会只能在已知社会规范内追求成功,而不敢对失败可能性较大的未知事物冒险。
第二,在社会团体生活医力下,个人不能不放弃自我的独立特点,去遵从大众,迎合别人。标新立异者,被人视为异端。
第三,教师不鼓励甚至阻止学生发问书本之外的问题,因而学校教育常常阻滞了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第四,社会上过分强调两性角色的差异,忽视培养女生从事科学创造思维的能力。
第五,把游戏与工作截然分开,使工作的情境过分严肃,过分紧张,因而不能从工作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这些因素当然是从分析美国社会得来的,但对我们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们深思。
工具1
在面临一种新的学习情景时、主动索求当前情景与已有学习经验的共同要素或联系,对当前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形成良好的建构,形成一定的组织,并运用已有的经验对当前的情境进行分析概括,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具体如下:
1.有关这个主题我已掌握了哪些知识?
2.我需要花多长时间去学习这个主题?
3.一个解决该问题的好的计划是什么?
4.我如何去预测和评估学习的结果?
5.我应该如何时时修正我的学习步骤?
6.如果我出错了,我如何查出来?
7.我理解我刚刚读过的内容吗?
工具2
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他要回答这样三个问题:
1.我们要到哪里去?(教学目标是什么?)
2.怎样才能到那里去?(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3.怎样知道我们是否已经到达了目的地?(选择什么测验手段?)
工具3
1.变化阅读的速度。对于比较容易的章节读快点,抓住作者的整体观点;对于较难的章节,则要放慢速度。
2.中止判断。如果某些事不太明白,继续读下去。作者可能会在后面填补这一空隙、增加更多的信息、或在后文中会有明确说明。
3.猜测。当所读的某些事不明白时,养成猜测的习惯。猜测不清楚段落的含义,并且读下去,看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4.重读较难的段落。重新阅读较难的段落,尤其是当信息仿佛自相矛盾或模棱两可时。
工具4

一些研究1
1.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少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攘,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则较少。而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无论对成功或失败均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
2.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
3.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而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受到最低评价。
个人理解:上面列举了很多事实,就好比我们观察到天地间有下雨、下雪、刮风这些现象一样,既然我们知道a、b、c会导致愉快、羞愧、满意等情绪,作为老师或许可以利用这种规律,更好的培养学生,让50分升级为60分,让60分升级为70分,让80分升级为90分。然后,能力是不可控的、但努力可以控制,真正能力强的人永远是少数,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更加多的、各个方面的人才,所以,我们通过教育进行干预,发扬“努力”这个可以控制的因素,赞美这个因素,因为无论能力强弱、努力些总是不会错的。
一些研究2
一个叫布卢姆的人认为,认知方面的目标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6级水平。
1.知识
指人们获得的实际信息。学生必须知道确切的事实、术语和方法等,所有这些都属于对信息的回忆。例如,回忆杜甫的诗《春望》。
2.领会
指学生领悟教材、观念、事实和理论的能力。如学生能从教材中吸收知识,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例如,用自己的话表述《春望》。
3.应用
指学生运用所学课中原理或观点的能力。学生要能在特殊的具体的情境中,正确地实际运用所学的原理和观点。例如,交给学生一些钱,要他们模拟到商店买东西,由此观察他们能否准确计算,以检查他们所学的加减法知识。
4.分析
指学生进行分类或把教材分解成若干成分的能力,以及理解各成分间的关系、并认识构成该系统或组织的原理的能力。例如,让学生区分一篇报道中的事实和观点。
5.综合
指学生集合部分以构成整体的能力,主要包括:创作新产品的能力﹔融合多种观点形成新理论的能力;超越现有认识水平的能力;提出新见解的能力;独创交流成果的能力,如写作或发表演说等。例如,给定一些事实材料,学生要能写出一篇报道。
6.评价
指学生就特定目的,去判断概念、教材和过程等价值的能力。它处于认知技能的最高层次,包含了以上5种能力中的各种要素。学生要能创造性地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权衡、检
验和分析。例如,给学生两篇有关某一事件的报道,学生要能评定哪一篇较为真实可信。
一些研究3
动作技能目标,这一方面的目标有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和习惯化等6种。
1.知觉
指学生通过感官,对动作、物体、性质或关系等的意识能力,以及进行心理、躯体和情绪等的预备调节能力(如表现出外部的感觉动作)。
2.模仿
指学生按提示要求行动或重复被显示的动作的能力,但学生的模仿性行为经常是缺乏控制的(如表演动作是冲动的、不完善的)。例如,在观看乒乓球后手提的录像之后,能以一定的精确度来演示这一动作。
3.操作
指学生按提示要求行动的能力,但不是模仿性的观察(如按照指示表演或练习动作等),这就是说,学生要能进行独立的操作。例如,在进行一段实践之后,能在操作成绩表上10点中得7点。
4.准确
指学生的练习能力或全面完成复杂作业的能力。学生通过练习,可以把错误减少到最低限度(如有控制地、正确地准确地再现某些动作)。例如,能表演一个可以接受的后手提,至少成功率为75%。
5.连贯
指学生按规定顺序和协调要求,去调整行为、动作等的能力(如准确而有节奏地演奏)。
6.习惯化
指学生自发或自觉地行动的能力(如经常性的、自然和稳定的行为就是习惯化的行为)。也就是学生能下意识地、有效率地各部分协调一致地操作。例如,在乒乓球比赛中,能有效地使实施后手旋打击对方,能将十分之九的各种情况变到后边。
一些研究4
对象:
独裁组(100%服从老师)
放任组(老师什么都不管)
民主组(学生老师经常讨论、商量)
结论:
实验表明,这三种班风中独裁组不是最差的,而放任组则最差,无论从工作的数量、质量、对自己和对别人的感情和态度,放任自流组肯定是在最后。由此可见,如果教师给学生自由不加指导、批评和责任感,比起传统的独裁方法讲,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改变。
另外,民主组虽然在领导人离开时,他们的成绩仍能保持高的,但比起独裁组来,民主组并没多学习些或产生高质量的工作。这意味着在独裁的班上,学生是依赖于教师的,但并没有发展起创造性和责任心。总的来说,民主教学的学生在态度和责任心方面比较好,而从学到多少来看,民主组并不高。
一些研究5
1.鸡尾酒式的倾听。一个人与另一个人谈话,只是为了找机会进入并讲自己的故事。这时只有最小限度的交流。
2.竞赛式的倾听。与其他人争机会发言,去谈谈关于谁有最好的车、房子、地位,或谁接受了最大的荣誉等。这种倾听容易形成一种高威胁、低信任的关系。
3.内容的倾听。比起前二者来,这种倾听更着重于实际说的是什么,而不是交流中双方的相互关系。这类倾听是致力于认知水平的真正交流。
4.承担义务的倾听。这是整体的全面的倾听,其中,内容和个人都受到集中的关注。听的人用集中注意的耳朵和饱含关切的心去倾听,这类倾听需要练习和关注,但它给别人以友好的感情,精神病医生和咨询心理学家常常用这种类型的倾听来对待他们的病人。﹐
5.创造性的倾听。在这一类倾听中,听者把讲话人的交谈作为生成和加工新观念的一种刺激。这种听可能涉及的只是第一、二种倾听(鸡尾酒和竞赛式的倾听)那样有限的程度。但当有目的地进行这种倾听时,创造性的方面就可以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