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中医:脉象的要素及正常脉象

8.3脉象的要素及正常脉象
同学们好,下面我们来学习脉象的要素,以及正常的脉象。
(一)脉象要素
脉象的辨识主要靠手指的感觉,脉象的种类很多。中医文献常以位、数、形、势等方面加以分析。
位,是指脉位,它是指脉动的部位和长短。
其中,
脉位,是指脉动的部位深浅,主要有浮脉和沉脉两种;
脉长是指脉动应指的轴向范围的长短,主要有长脉和短脉两种。
数,是指脉数,它是指脉动的频率和节律。
其中,
脉率,是指脉动频率,频率有快和慢。快者为数脉;慢者为迟脉。不快不慢,为平脉。
脉律,即脉的节律,主要是脉动均匀度的变化,脉律,是指脉动节律和搏动力度大小是否一致。病变的脉律主要表现出结脉、带脉和促脉;
形,是指脉形,它是指脉动的宽度和紧张度的形态。
其中
脉宽,是指脉动应指的径向范围大小,分为洪大脉和细小脉。
脉的紧张度,是指脉管的紧张或迟缓程度。紧张的,有弦脉、紧脉;弛缓的,有缓脉、濡脉。
势,是指脉势,它是指脉动的强弱,流畅等趋势。
其中
脉力,是指脉搏来势的强弱程度,分为有力的实脉和无力的虚脉;
脉的流利度,是指脉搏来势的流利通畅程度,流利圆滑的,为滑脉;艰涩不畅的,为涩脉。
(二)正常脉象
脉的位、数、形、势4个要素,是体察脉象的基本要点。
正常脉象,又称为平脉,或常脉。是指正常人在生理条件下出现的脉象。既具有基本的特点,又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和范围,而不是指固定不变的某一种的脉象。
1正常脉象
正常脉象,描述为:
一息四~五至;
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流利有力;
寸关尺三部均有脉,尺脉沉取不绝。
2正常脉象的特点
正常脉象,反映了正常的位、数、形、势的变化。古人将正常脉象的特点,概括成为有胃、有神和有根。
其中
有胃,是指有胃气。脉的胃气,主要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营养状况的优劣和能量的储备状况。
有胃的正常脉象,主要体现在:
脉位居中,不浮不沉;
脉率调匀,不快不慢;
脉力充盈,不强不弱;
脉道适中,不大不小;
脉势和缓,从容流利。
有神,是指有神气。脉的神气,主要反映精气的盈亏和胃气的盛衰。
有神的正常脉象,是应指有力而柔和,而且节律整齐。
有根,是指脉有根基。脉的有根和无根,主要反映肾气的盛衰。
有根脉,主要表现为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3脉象的生理变异
正常脉象特点是有胃、有神、有根。
但是正常脉象,也会受到年龄、性别、形体、生活起居、精神情志、季节气候、昼夜和地理环境的影响,而出现生理性的变异;只要有胃、有神和有根,这些生理性变异的脉象,仍然属于平脉和常脉的范畴,临床上应与病脉相鉴别。
比如
(1)在年龄上:
年龄越小的孩子脉搏越快,
青年人脉搏比较大而有力,
老年人的脉象多弦。这都是平脉。
(2)在性别上:
一般来说,女性的脉势比男性的脉势弱,而且脉搏频率较快,脉形也比较细小。
(3)在体质形体上:通常来讲,
身形高大的人,脉位比较长;矮小的人,脉位比较短;
瘦人,脉多浮;胖人,脉多沉;
运动员的脉多缓而有力。
由于禀赋的不同,体质的差异,
有六脉同等沉细而无病者,称为六阴脉。
有六脉同等洪大而无病者,称为六阳脉。
(4)生活起居上:
剧烈运动后,脉多洪数;
入睡之后,脉多迟缓;
酒后、饭后,脉稍数而有力;
饥饿时,脉多缓弱。
(5)精神情志上;一般来讲,
喜则气缓,而脉多缓;
怒则气上,而脉多弦;
惊则气乱,而脉动无序。
(6)季节气候,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会影响到脉象。比如:
春天,脉位比较浅,而且端直而长,如按琴弦;
夏天,脉来形体较大,且来盛去衰;
秋天,脉在肤下,但脉势已减,而见浮象;
冬季,脉位深沉而有力。这些应时之象,不属于病脉。
《素问》将四季平脉总结为“春弦、夏钩、秋毛、冬石”。
(7)昼夜的影响,比如:
白天,脉偏浮而有力;
夜晚,脉偏沉而势缓;
(8)地理环境的影响,比如:
我国东南方地势低下,气候温暖潮湿,人体的肌腠疏缓,所以脉象多细软而偏数;
西北方地势较高,空气干燥,气候偏寒,人体肌腠致密紧缩,故脉多沉实。
(9)另外,脉位的变异,是指桡动脉解剖位置出现了异常,表现出来的脉象变异。
比如
斜飞脉,是指寸口不见脉搏,而从尺部斜向手背出现的脉象;
反关脉,是指脉象在寸口完全见不到,只能在寸口的背侧见到的脉象。
斜飞脉、反关脉,都是桡动脉解剖位置异常,不属于病脉;
以上这些生理性的脉象变异,只要是有胃、有神和有根,仍属平脉范畴,应该与病脉相鉴别。
以上是我们所讲的脉象的要素及正常脉象的内容。
本节课就讲到这里。
各位同道,本人自学中医并取得了行医资格,其中走了很多弯路,这是暨南大学孙立老师讲的课程,我认为这个课程非常优秀,我整理制作,同道共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