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写在旧日里的话

2021-10-02 11:35 作者:金玥的琴弦  | 我要投稿

  不知从何时起,我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总会往坏的方向去想,尽管我十分希望它会是完美的。我记得小时候从没有过这种想法,只是做好分内的事便可安然下去。诚然,人是趋利而避害的,但是虽然没坏心,却总是爱想那些最坏的结果。
  其实这或许是个好事情,至少对我来说。做一件事,往坏的方向想可能会让我有些心理准备。至于我有这种思考,可能是那些天始终没有去做最坏的打算。现在渐渐远了,我似乎也有如我所说的那种思维,尽管日夜都会有困扰自己的事,但心情却异常平静,像是一潭死水,风也带不起来太大的涟漪。
  我见过一些人因为失败而崩溃,当然我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这是一种很败坏道德的行为。能把一个人整崩溃,那必然是他的心灵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在我看来很简单,但是换角色承担这种事情,也仅可发生在虚无里。
  近些天和宁煊对话,谈到了和这有关的话题。他的一个观点我很赞同,人为何会往坏的方面想,因为他们经历过一次坏的结果,切身体会过这种难受,所以这也许是一个成长的信号。是非交给时间去评判,能做好当下,且行且珍惜也便是必然的事情了。一些人,一些事,或者说头上四角的天空里有过怎样的眷恋,都是过去了,回首往事,可能美好,但眼下春秋也或许是必然会发生的了。
  我想这一代人在同龄阶段,或多或少是要比上一代强的,不排除个例,但这是一个大趋势。纵使没有过十几岁当家的经历,但是一轮新式教育的路程也决定了他们的价值观。思想总是要跟着时代变的,后面的日子会越走越残酷。一年前,我在想,如果我中考考的不好,会怎么样。现在,我在想,如果我高考考的不好,又会怎样。我所待的高中,用我现在的眼光看,充满形式主义,从底蕴文化、学生素质和爱校情怀来看,它畸形的管理方式也注定它达不到我的母校的高度。骂我自负或是浮躁,我都能接受,但不会改掉我的想法。我知道我的母校是什么样,我也知道现在这个学校是什么样。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至于我为何会有如此的情怀,也只有在其中求学的人能够理解了罢。
  每每想起旧日里发生的事,我都在想,为什么当初不去做最坏的打算。做了最坏的打算,起码能有一个准备,甚至能够避免坏结果的发生。人在紧张慌乱的时候思维是复杂的,做出来的事和本心完全不符合。导致的结果也很令人糟心,我本人就是这样。现在想挽回的可能性很小,只是做好自己,默默祈祷有那样一个解释的机会,把所有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可能也是奢求了,自己当初做的事,你现在总是要还的。
  前些天度过了我的又一次生日,是一个很棒的开端,亦是一个很糟糕的收场。一路下来,看的书在变,说的话在变,见的人也在变。我为何如此崇拜曾国藩,或许是唐鉴教育他的话触动到了我,尤其是每日修身十二事,亦或是他的拙诚踏实的精神。现如今的历史家们批判他很具局限性,但局限这东西,身处背景不同,社会决定了局限性的来源,因此它是一直伴随于人间的,无法抹去。批评曾国藩,或是其他人所作所为有局限性是正确的,也是必然的。但决不可以此来批判,批评与批判虽是近义,但不能混用,这种行为说难听点是无耻的。有一天夜里,躺在床上难以入眠,又回想了去年里让我记忆犹新的事,才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因愚昧而做错的所有事。
  有所为,或有所不为,今日与昨日的想法皆是不同的。人文这个词很大,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延续传统,打破僵化的思维的壁垒,重构一个真正的人文体系。旧日里所做是主观的,是感性的,但当我写下这篇东西的时候,我的所想是辩证的,是双向的。我记不清那时候为那个人写过多少东西,包括现在也是。当然,我不是一个舔货,写这些东西是一种憧憬,也是一种愧疚的感叹。话题回到旧日,想在那个时候考虑到今人所想是很困难的,正是如此。做一个最坏的打算,或许在发生的时候依然难以接受,但是痛思后,可能也不至于长久地撕心裂肺罢。
  在那个心态不稳定,心智不成熟的过去,我犯下了很多错误。万望今日能时刻警醒着,梦想也好,情怀也好,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投入的。些许琐碎的事忘记也便忘记了,心中留下本源的美好和对那个人最初的想法也最是清欢了吧?
  空负使人内敛,而过思则毁人一生,形式主义要不得,强制畸形的管理体系,只当做笑谈罢了——人在屋檐下。
  当我的心智成长到一定阶段时,也许别故,然则无恙;唯尔意思,亦是难可逆料了。
  


写在旧日里的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