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校的食堂

2023-06-04 21:40 作者:有的弱鸡  | 我要投稿

作为吃过四五个学校食堂的食客,对于学校的饭菜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随着时间的推进,饭菜确实是越来越丰富,对于出身农村的学子,感受是最深的。

小学的时候,刚开始食堂是只提供米饭,没有菜,那时候不给钱,需要家里带米到学校食堂,换成等额的饭票,家里大人忙得过来的时候,就会亲自多带米,忙不过来,就让自己背少量的米去换,小学读书每天都会回家,只在食堂吃中午一顿,拿着饭票,排队去食堂打饭就行了,至于下饭的菜,从家里带,装在买的饭盒里面,那时候的饭盒密封性不是很好,从家里带的菜,有汤汁都要尽可能滴干,不然汤汁漏到书包里可不好处理。还记得我的姐姐经常在中午开饭前,就把带去的下饭菜,当成零食吃掉,然后中午我总会分一部分我饭盒的菜给她;食堂的阿姨,在打饭前,都喜欢把米饭刨的蓬松,打到碗里的饭,看起来很大一堆,压平后就不多了,这种现状持续到了高中,不知道是因为学习压力大,还是因为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当时明明吃饱了,过不了多久,总会觉得饿。有时候前一天晚上家里做的菜吃光了,大人就会给点零花钱,让在学校小卖部买点榨菜下饭,当时人小,嘴又馋,有点可支配的小钱,就忍不住去小卖部换成零食吃,零食吃完了还意犹未尽,到了中午正餐的时候就惨了,只能吃白饭,白饭确实难以下咽,没有其他味道,只能去食堂打点米汤,泡着将就一顿,吃白饭的时候就在后悔,为什么不用给的钱买榨菜,但是已经晚了,吃是肯定要吃的,不然下午饿的受不了。

初中开始,学校离家里的距离稍远些,需要住校,回家的频率变成一周一次,大人会把一周的花销一起给我,当时每周在20元左右,那个时候,饭票不强制使用米来换了,用钱买也是可以的。刚开始进校,看着这么多的伙食费,高兴的不得了(顺带提一下,小学一天大约在5毛钱左右),感觉瞬间变成了有钱人,想买啥买啥,那时还没规划过一周的花销,很多人都在一周初就把钱花的差不多了,包括我也吃过这样的亏,想向家里求助,免不了挨顿骂,只有自己抗住,好在后面慢慢调整过来,就好了,总会留点余量,以便不时之需。我们学校的领导在开家长会的时候,也说过这个问题,说部分学生周一是富翁,周五是乞丐,可以说很贴切了。

初中的食堂提供饭菜,菜品还挺丰富,荤素都有,还有汤,早上基本都差不多(初中-大学),包子、稀饭、馒头、鸡蛋、面条,我一般都选择包子稀饭,主要是快,除去排队等待的时间,吃饭还需要时间,那是后吃饭都是打好了,自己找地方吃,食堂没有就餐的地方,没有桌子,凳子可供使用,要么回寝室,要么就在食堂附近,或者在水龙头附近,蹲着,站着吃,吃完了就近洗碗。在小学,自己的餐具,大多数都是带回家洗,偶尔自己在学校洗,初中,高中,餐具都需要自己洗,有时比较油腻的菜品,吃完了确实不好处理,夏天稍好,冬天就难了,好在冬天学校(初中高中都有)会提供热的洗洁精水,方便洗碗。如果要吃面的话,就需要早点排队,煮面的是一口大锅,和我家的差不多,锅周边摆满了碗,要吃面的,把钱交了,把碗排队放好,你会看见锅边码好了各式各样的餐具,煮面的阿姨放好佐料,等着苗条打好,端走就行了,那时的佐料很简单,盐、酱油、辣椒酱、酱油,基本就差不多了,偶尔还会有葱,从味道来讲,面条确实要比包子稀饭好吃些,可能也有我很少吃面的原因,不经常吃面,主要是难等,花的时间太多,时间很挤。我还记得早上吃过一个包子,连续咬了三口,没见到包子的馅,就离谱。在初中临近毕业的时候,换了校长,学校的食堂改革,两家食堂刚开始,饭菜都弄,把选择权留给学生,那段时间,菜品更多了,而且量也足,而且两家的老板在打饭打菜时,都会问我们另一家饭菜的价格,竞争是好事,我们是乐见其成的,那个时候荤菜在1元左右,素菜在8毛左右,后来改为一家专门做饭,一家专门做菜,一周后轮换。吃饭是按照楼层来的,楼层低的先去,教学楼,操场,食堂都有老师执勤,一轮一轮的放人,后面的不用担心没饭菜吃,食堂在持续做,毕竟学校的人数相对固定,食堂那边也好计划,虽然食堂的窗口少,但是速度还挺快的。

到了高中,学校离家更远了,仍然住校,回家的周期变为一月一次,生活费也变为一月的量,大约三四百元,有了初中的花钱经验,倒是没有出现月底变成乞丐的情况,高中的食堂,窗口多了许多,十几个,菜品也多,吃饭要想快,就得比速度,每天中午12:00的铃声响起,几栋教学楼的楼道都会传来人快速下楼的脚步声,中午的时候,只要老师不拖堂,那么我也会快速跑一波,早点到食堂可以吃到头一轮,能选的菜品更多,后面的,虽然有菜吃,但食堂可能正在做,做好的菜所剩无几,现炒的菜还未就位的情况,就比较尴尬,还有一点,早点吃完,可以多留点时间午休,高中12点-14点,都是午餐时间,走读的学生会离校,或回家吃,或者在外面吃,住校的吃完饭可以选择回教室,也可以回寝室,吃完午饭,我会选择回寝室睡一觉,一点多再起床,准备去教室。高中的菜,偶尔会出现菜或者肉丝连成一片,藕断丝连,不知道是刀不够锋利还是其他的原因,这个问题有人给我吐槽,说这个刀工还不如他家里打猪草机器切出来的精细,这属实笑到我了。

早饭不会去抢时间,起床时间不算太晚,去吃都不挤,早上一般吃面,因为时间是足够的,早自习老师只巡视,不会讲课,晚自习也是,因此早晚饭,我都不会刻意跑快点。面条有三种臊子的口味,有两个清淡些,一个碎肉颗粒,大约和米粒大小差不多,一个是小肉颗粒,和手的尾指尖大小差不多,都是滤过油的,比较好清理餐具,捞面的容器是一个竹子编的漏勺,三两面是一大勺,二两面是大半勺,给了钱后,只需要等待把面打到你的餐具里面,端碗走人就行,佐料要自己加,外面有酱油、醋、盐、味精、葱,大概就这些,吃起来挺香的,葱的味道加上猪油的香味,臊子干脆的口感,现在脑海里都能想起那个味道。还有一个口味是肉丝面,肉丝和海带丝熬的油汤,这个口味更接近现在普遍接触到面的味道,更浓郁,油汤里本身就添加了葱姜蒜,加上油水足,浸泡过的面条,口感就更好了,唯一的缺点是餐具不好洗,一般早上不会提供热的洗洁精水,只有打开水龙头,冲掉大部分的油,少量的使用纸巾擦洗。

大学对吃饭反而没有那么上心了,一是生活水平提高了,二是学习任务变轻了,大学的课,理论上一天最多四节,实际上就没见过每天排满的,最多就三节,因此身体消耗也变少了。食堂早上的品类就不少,多了煎饼、烙饼、抄手、水饺等,午餐晚餐除了普通的套饭外,还可以点菜,吃小炒,而且食堂独栋,几层都是卖吃的,除了主食,也有小吃,像是冒菜之类的。偶尔也会到学校外面换下口味,学校后门外面一条街,中午晚上都有流动商贩,炒饭,各种口味的面,烧烤,油炸,很多,铁板的鱿鱼,吃起来很脆,油炸,烤的整茄子,也很好吃。但我在食堂吃的时间还是更多,最主要是便宜。早上基本上吃几个煎蛋,喝点稀饭或者豆浆就解决,忙不过来就带走,偶尔也会吃面,干拌面条居多,底楼常吃那家面条,泡菜味道很好,每次面条做好后,我总会多加些泡菜,泡菜味道很淡,回味微甜,午饭和晚饭,基本上以套饭为主,吃完就开溜,也不用收拾餐具,在大学,饭量变小了很多,再也没有出现过初中高中那种时而传来的饥饿感。

工作了这么些年,我时而还会想起学校食堂,想起学校的饭菜,想起那段自己还会发笑的时光。


学校的食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