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三十而立”之“立身”初问(三待续)
“妙明”来之于父母“立身”之德之“余庆”
万物负阴而抱阳,阳即是妙明之身,阴即是觉明之体。是父母给了我们这个妙明之身和觉明之体。
中国古代除了自己的姓名,男子到了二十岁还要冠而字,女子十五岁要笄而字,这个“字”就是对“身”而言,名是对“体”而言。取字就是提醒自己,要“立身行道”,履践孝、悌、忠、信的德行。
“立身”是阳是明,身为存德之本;“行道”是阴是觉,体为德之所在,为“身”之用。阴阳交感,运动不息,互为存在,聿修厥德,而生妙明。
没有“立身”无从断明与无明,没有“行道”,何谈觉与非觉!
父母人人本有,所以“妙明本觉”亦是人人本有!
孔元2574年八月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