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研为0,实习不对口,到放弃Columbia热门offer,我的2020申请总结

基本背景:
学校:多伦多大学
专业:精算专业
申请专业:统计和商业分析
Offer: UC Berkeley Statistics, Columbia MSBA, Columbia Statistics, Cornell MPS Applied Statistics, University of Toronto MFI, Johns Hopkins BARM(18000刀奖学金)
从高二就在加拿大就读的我,直到大四开始之前都在为留加做准备,所以即使美国的许多研究生项目很诱人,我却一直没有下定赴美求学的决心。在大三的暑假,听说了一些优秀的学长学姐都申到了很不错的项目,在和他们交谈之后,我发现美国的研究生可以提供一些更吸引我的学习和工作资源,毕业后的平台相较于加拿大的研究生而言更为开阔,于是我决定尝试开启我的申请之路。
然而一切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轻而易举。虽然海外本科的就读经历帮助我豁免了语言考试,但由于前三年选定的方向与最终的目标有出入,意味着我要在短时间内弥补许多缺口。
赤裸裸摆在我面前的第一道关卡就是GRE考试,我在大四初才开始为其准备。了解考试形式、学习考试大纲、练习考试题目这些其他学生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完成的任务,我却要在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不出所料,在11月初的第一场GRE考试里,我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呈现在冰冷屏幕上的320刚出头的分数,生生地给我浇了一盆冷水,也在提醒我,把这一条一时兴起而选择的布满荆棘的道路想得过于轻松。好在我在世毕盟的mentor和培训师姐姐帮助分析了我的优势和劣势,并且宽慰我还有时间,可以再尝试一次。于是我在一个月后进行了第二次GRE的考试,取得了328这个不高但也够用了的成绩。
另外一个困扰我的问题是GPA。我的本科是多伦多大学,出了名的压分能手,学生的平均GPA只有2.97。虽然我3.78的GPA在学校里还算不错,但是放到全世界申请顶尖美国学校的学生里,就变得没有什么优势了。不过我也明白,GPA是四年学习成果的沉淀,也是最直观反映学习能力的手段。幸运的是,我的几个奖学金可以体现出我相比同校其他学生的一些小成就,我在世毕盟的mentor也帮助了我在CV上凸显出奖学金的含金量,所以GPA并没有成为我的短板。回望本科学习生活,我还算努力,每一门考试都有认真面对,那么尽管GPA分数无法让我出众,我也欣然接受。所以想要微微地提醒一下学弟学妹们,研究生的申请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一点一点地慢慢积累,在每一个环节都尽力做到最好,才能迎来不让自己后悔的结局,也许这样的结局不够完美,但也没有缺憾了。
我的科研经历是完全空白的,实习经历也只有一个不对口的券商实习。所以花在校内projects的笔墨较大。在写PS和CV的时候,我在世毕盟的指导小组花了很多时间给我提供思路,一步步教我如何把不起眼的小项目描绘成体现数据分析能力的经历。本科期间积极学习如Python、R、SAS这些工具的经历也使我的简历看起来不那么单薄。还要再提一下世毕盟的native speaker的语言润色部分,虽然我高二就在加拿大读书了,但是对自己的写作还是没有很大的把握。看着润色回来的PS和CV,觉得世毕盟太强大了,文书的语言改地也太地道了吧,不愧是世毕盟的主打服务内容。还有我的培训师姐姐,总是很及时的发系统整理的针对性面经给我,遇到真人面的时候也会及时帮我安排GGU Native模拟面试。
我的课外活动经历的目的并不是丰富简历,而是为了自己的兴趣,所以在这一部分我的内容还算比较充实。我大一便加入我们学校的中文辩论社并且担任了社长,还参加了几次或大或小的辩论比赛,举办了我们学校第一个大型华语演讲比赛。我不确定课外活动经历是否会影响到招生官的决策,但是课外活动能够更全面地体现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而证明你不是一个所谓的“书呆子”。
最后就是offer的选择啦,其实我一直心仪的专业是哥大的MSBA,收到Berkeley Stats的offer的时候我也挺意外的,因为Berkeley Stats的bar挺高,也是我的冲刺项目,所以我在哥大和Berkeley之间纠结了很久。由于考虑到da或者ds工作在湾区机会更多,加上Berkeley这个项目的学生不多内卷不严重,以及加州的天气和环境一直是我向往的,所以最后就接下了Berkeley的offer啦。
最后,感谢世毕盟一路陪伴,感谢mentor和培训师姐姐的帮助,感谢大家的耐心鼓励让我渡过了那段焦虑且难熬的日子。祝愿大家都能申请到自己心仪的项目,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