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方文明》转载

2023-06-13 14:19 作者:世纪之初的旋律  | 我要投稿

西方文明探索(1)古希腊文明

西方文明有2个源头,一个是古希腊的求知,另外一个是希伯来人的基督。趁着有时间,把自己之前的一些认知总结一下,今天先说古希腊文明。 (1)为什么文明起源于四大古国,而科学最终起源于西方。 人类由东非大峡谷走出,第一个文明肯定也必须是建立在离它最近的地方,就是埃及,因为这里有一条大河——尼罗河,由此给与了农耕文明基础。由于农耕文明能比采集狩猎更能养活人口,同时农耕文明也客观上促使了人类大量的聚居。由此产生了部落-村寨-城市-国家。于是,人类第一个文明古国——古埃及产生了。 同样的道理,随着迁徙路线,在埃及附近的,两河流域与恒河流域,相继又产生了另外2个古国,古巴比伦与古印度,最后,在黄河流域附近最后产生了古中国。(当然,你也可以认为,中国是由于更早一批走出非洲的人种迁徙并且半独立发育的。我不是历史学家,也不会对此反驳。) 所以,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诞生了,为什么文明产生于四大古国,而科学确在古希腊启蒙?我的答案是“自由”!也就是所谓“个人主义”只在希腊诞生了。 因为大河的流域更适合农耕,所以更早的诞生了聚居,同样,大河流域与农耕文明同样会面临对于他们生计影响更大的自然灾害,比如洪灾,这样就必须出现一个强有力的,更高效率的组织去统一协调。于是“集体主义”就出现了。很明显你可以看出来,四大文明古国都是这样的结构。 “集体主义”的一个特点就是,你不需要问“为什么”,更多的时候你只需要服从。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正是因为如此,最终科学只能萌芽在了希腊。 (2)古希腊 相对于四大文明古国,古希腊显然是更迟出现的文明。古希腊文明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地中海文明,这里典型的特点就是面对大海,少土地而多山林,也没有大江大河的哺育,显然不适合大面积的农耕。而由历史的发掘也不难发现,这里的文明是以商业与手工业为主。 他们的文明首先起源于一个地中海的中心岛屿-特里克岛。大家看地图,它很明显的坐落在了地中海的中心,而且很明显比其他岛屿大很多。于是它天然的成为了东方文明向西方迁徙,或者说交易的前哨。而希腊文明也由此开始向地中海的另外一岸铺展开来。 地中海气候宜人,一年长期日照充足,由于缺乏农耕文明的基础,所以古希腊人只能靠出海与做一些手工业与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小麦,橄榄榨油,葡萄酿酒)以此与东方交易为生。 为什么希腊人敢于航海呢?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远古时期,无论是谁面对一望无际的海洋都会心生畏惧的。而地中海却给了沿海地区人民一件珍贵的礼物,就是多岛屿。无论你在任何一个海岸线或者岛屿上的最高峰向前看,都可以看见另外一个岛屿。这样无疑给那些先民吃了一颗定心丸。所以他们热爱航海,勇于航海。 由上面我们可以看见,交易,航海,小范围种植经济作物,产生手工业 ,这些都为交易(商业)奠定了基础。这是明显不同于四大文明古国农耕文明的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所以,也由此诞生了另外一种新的文明——海洋文明。 由于不需要集体面对重大自然灾害,自然也没有了集中统筹的必要性,而航海,小范围种植与手工制造更多的是小范围的人群搭配,因此让个体文明也就是个人主义有了萌芽的基础。 同时,地中海地区气候宜人,终年阳光灿烂,也让当地居民喜欢呆在户外,他们上面没有集体主义的君权制约,更加让彼此的交流肆无忌惮,什么都敢说,然后产生了什么都敢问的八卦,最终产生了“为什么”?这个人类历史上我认为最重要的三个字出现了!由此已经注定了,科学最终只能在西方出现。 (3)总结 在四大河流域,因为要面对农耕的效率,最终产生了国家,相应的产生了集权,也就是所谓的“集体主义”。在这种背景下,虽然很多优秀的人产生过很多发明,比如天文,观星,日晷,司南等等,但是他们的发明更多的基于实用性而来,就是我发明它是为了解决问题的,一旦问题解决了,我就不会更多的去思考它“为什么”会产生。这是集体主义的副作用,因为从小到大已经习惯了听从与服从,这种惯性思维并不会因为你智商比其他人高就有所改变。 但古希腊文明不同,由于地理条件,他们没有产生集权,只有星罗密布的城邦,彼此之间也只有松散的行政制约。这样就让这里“个人主义”盛行。而个人主义的创造性的乐土,是温床,他们更容易释放天性,在好奇与八卦的驱使下对事物进行刨根问底,也就是会有一件事物的实践升华到理论,他们喜欢在公众场合与别人夸夸其谈而不觉得累,也没有什么权力对他们这种天性束缚,所以才有了苏格拉底天天在四处找人辩论的事实。于是古希腊的哲学诞生了。 思想文化是需要交流的,交流越充分,我们历史上2个思想的爆发期一个是战国,一个是民国,前者是因为“礼崩乐坏”同时朝不保夕,让诸子百家充分交流辩论。后者是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产生了交流。 古希腊文明是一种精神的“自由”,是一种“个人主义”的闪耀。后来随着古罗马的集权形成。这种“自由”的思想被“集体主义”所替代,到了中世纪更是被神权掩盖得毫无光明,于是,古希腊文明终于失落了。直到后来的文艺复兴,这种自由的个人主义才被重新挖掘。当然,大背景其实也是因为欧洲没有形成集权的君主国家,同时神权被打破,资本原始积累,需要大航海去交易产生。但无论如何,我认为,正是由于这种“自由”的思想与“个人主义”的基础,才让科学最终在西方诞生。

西方文明探索(2)希伯来人的遗产

今天来讲西方文明的第二个源头——犹太的基督。为什么题目却用了希伯来人的遗产这个词呢?因为犹太人的问题比较复杂,而基督教的问题更复杂,我想来想去,还是直接用希伯来人的遗产作为源头展开更合理一些。因为这里涉及到很多西方文化的知识点,所以我先展开说一说。分三部分:希伯来人的历史,基督与圣经的故事,总结。 (一)希伯来人的历史 犹太人与基督教都是源于古代希伯来人。它开始其实只是生活在中亚地区一支很弱小的游牧民族。大家都知道,中亚这个地方实在谈不上什么富饶,到处是荒地。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民族注定是艰苦的。不过在这里也是有一片沃土的,它就是人类第二个文明诞生地——两河流域,也叫做美索不达美亚。这里被称为新月沃土。直到现在都是中亚各民族心中的沃土。先上一张图。 大家都很清楚看见,上面是伊朗高原,高加索山山区,下面是阿拉伯大沙漠。仅有两河流域这块成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平原外,可谓荒凉至极。附近这么多民族都想成为它的主人。所以注定了这块沃土不会是一片安宁的乐土。而希伯来人的悲剧也由此注定产生。 如果没有《圣经》的故事,希伯来人恐怕就会与人类历史上绝大部分种族一样,最后会默默无闻的淹没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甚至连名字都不会留下。但,就因为它创立了人类第一个一神教宗教——犹太教,并且留下了一部《希伯来圣经》,让它不朽于民族之林。 早期的希伯来人是游牧的方式生活在新月沃野的边缘,后来逐步向中心带迁徙,但最终又迁徙到了新月沃野的另外一处边缘巴勒斯坦。这一段过程没有太详细的史料。但《圣经》有记载,关于《圣经》部分等会在展开。先说我自己的理解。 为什么希伯来人由边缘向沃野中心迁徙,最终又退出了中心向另外一个边缘定居呢?我想极大的可能性就是在竞争中落败,不得不退出水草最丰美的土地。因为希伯来本身就不是一个强大的民族。更悲惨的是,就算他们已经退到了沃土的边缘,仍然逃脱不了灭族的危险,最终不得不完全离开了这片沃土而进入了埃及。当他们进入埃及的时候,仅仅只剩下了几十人…. 当时的埃及已经建立成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文明古国,这几十人进入埃及可以说生存是得到保障的。而他们进入埃及后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并且在后面400多年的时间,由最初几十人发展到后面200多万人,成为了埃及一个大的族群。而这么大的一个族群,自然就不能不被当局重视了。更悲催的是,他们在这个时候居然站错了队伍,支持了当时埃及的入侵者。后来法老复国后,直接把他们贬成了奴隶。 奴隶的生活肯定是悲惨的。我其实一直都是认为,“苦难是文学的沃土,是宗教的温床”。后面很多人都认为犹太教的产生是“巴比伦之囚”时期,我个人觉得,“巴比伦之囚”时期更应该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一定要说,我更相信在埃及做奴隶这段困难的日子已经让犹太教产生了萌芽。只是后来回到了耶路撒冷过上好日子,又把这段苦难埋藏罢了。直到成为了“巴比伦之囚”后,在重新迸发。在埃及当奴隶这段时期,不但萌芽了犹太教,更创造了《旧约圣经》的前五卷。这样的解释,我个人认为是更合理的。 接着上面说的,在奴隶期间,出了一个民族英雄——摩西,带领了他的族人逃离了埃及,又回到了神应许之地——迦南(现在巴勒斯坦附近)。这一次回到新月沃土的希伯来人应该是比之前强大了很多,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希伯来人王国,迎来了两任强大的君主,勇武的大卫建都耶路撒冷,与智慧的所罗门建立了第一圣殿。 所罗门之后,内部出现了分裂,希伯来12族人分裂成北方10族建立了以色列国,与南方犹大王国。在这种周围虎视狼顾的凶险之地,你分裂当然是给了你的敌人可乘之机。于是后面的故事毫不例外的两个兄弟王国先后被外族吞并征服。公元前586年,犹大王国被新巴比伦王国攻陷,希伯来人成为了“巴比伦之囚”。很不幸的经历了逃出埃及后500年,再次全族成为了阶下囚。 在这个时候,所谓的“犹太教”其实已经成了规模,蔚然已经让当时新月沃土大地上的底层民众所认知接受。这个时候,他们遇见了一个神人——波斯的第一个大帝居鲁士,也就是现在伊朗的国父。他打败了新巴比伦王国,解放这批希伯来人。为了在新帝国西边建立一个缓冲,同时认同了犹太教的一神教论,他允许了希伯来人在原来神应许之地复国。重新回到耶路撒冷建立了第二圣殿。这时候的希伯来人已经是以犹太人为主了,因为原来北方10族的希伯来人战败后已经被流放,最终去向到现在都是迷。而成为“巴比伦之囚”的那批希伯来人主要是犹大王国的希伯来人,后来就被成为了犹太人。 落后就要挨打,永远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占了这么好的地方又没有相对应的能力,注定只能是悲剧。后来,地中海另外一边,古希腊文明的崛起。在那个神一样的君王亚历山大的方阵下,耶路撒冷再次被攻破,可怜的犹太人再一次臣服在希腊-马其顿王国之下。 后来,亚历山大东征回途中病死,新王国一分为三。而耶路撒冷恰巧处于埃及与叙利亚中间,成为了两大王朝角力的战场。那些不肯向世俗妥协的死硬犹太教分子成为了牺牲品,被残害。于是又有了“马卡比起义”,犹太人再次建国….. 这个时候,欧洲已经进入了古罗马时期,罗马的统帅庞培再次攻破了耶路撒冷的圣城。后来犹太人多次起义失败,最终罗马皇帝哈德良下令把所有犹太人从耶路撒冷驱逐,并且把耶路撒冷用一对公牛犁成平地,仅仅留下了第二圣殿的一面西墙,也就是现在以色列的网红打卡点——哭墙。 顺便说一下这位罗马皇帝,哈德良。是古罗马五先贤之一。在艺术方面的成就很高,在罗马西郊外的哈德良花园是我梦想中去罗马必去打卡的圣地之一。 从此以后,犹太人被灭国,族人被分散在了世界各处,主要是欧洲。直到二战后,49年,在英美的支持下,再次在巴勒斯坦地区复国,取国名以色列。以色列这个名字希伯来文意思是与神摔跤的人。是源于《圣经》犹太人的祖先雅各梦中与神角力,并且胜出。简单的说就是“神斗士”的意思。在所罗门后,希伯来人分裂成南北,北方那支建国就叫以色列,而南方这支叫犹大(后演变为犹太)。而今天,犹太人吧自己的族名定为犹太,而把国名定为以色列….. (二)《圣经》与基督 上面的历史是我们世俗的认知,而这些所谓的史料很大一部分其实是来源于一部叫《塔纳赫》的典籍,也就是所谓的《旧约全书》。塔纳赫是希伯来语三个字母的缩写,代表圣经的三部分,分别是1. 《妥拉》:意思是教导、训诲,或叫律法书,一套共5卷,普遍称摩西五经。2. 《先知书》:意思是“先知们”,共8卷,分上下两部分,记录了曾教导和带领犹太人的先知事迹。3. 《圣录》:意思是作品集,共11卷,内容主要关于礼拜仪式、诗歌、文学、历史。 很明显,这部书显然不会是一个人或者是一个时期的作品,它更应该是一个集中多位先贤书写,记录,创作,而贯穿了希伯来人的历史书籍。传说是摩西开始记录的《摩西五经》,但我更倾向之前应该就已经有在希伯来人中流传。 我大致把《圣经》的历史线说一说,上面的故事就变成了这样:希伯来人的先祖亚伯拉罕决定由吾珥(波斯湾附近)迁徙到哈兰(新月沃土中心),期间遇见了神,神给与了他指引,指引他迁徙到神指定的地方迦南(埃及红海对面)。也就是神对犹太人的应许之地。 为什么圣经叫旧约,新约。这里的约其实就是指希伯来先知与神的约定。亚伯拉罕与神的约定,后来还有以撒,雅格,摩西和神的约定。约在希伯来语是镣铐的意思,也有束缚的意思。我们一直说契约精神是西方文明的一块基石,其实也是来源于此。正是有这种对神的信仰,在西方合同包括了口头合约极大的促进了商贸交易的效率。当然现在肯定不是这样了,因为现在的西方也不信神了。 这里关于神为什么要与亚伯拉罕约定,有很多解读。我自己的理解是,神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亚当夏娃,但是亚当夏娃违反了约定,偷吃了禁果,导致后面的礼崩乐坏,神发大洪水净化了世界。然后神再次挑选人类去开拓新未来。而希伯来人也就是犹太教几千年来一直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唯一上帝的子民,是唯一的天选之子,所以自然也只有他们符合神的要求,可以与神订立契约。所以,后面神与他们订立的契约其实都是无具体条件的。但模糊的条件应该就是听从他的,要做一个好人,不要像大洪水之前的或者造通天塔那样不安分的。这些由摩西十诫可以看出一些。 回到圣经的历史线,亚伯拉罕有2个儿子,以撒和以实玛利,前者是犹太人的祖先,后者是阿拉伯人的祖先,所以,其实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是同源的。这里只说以撒。他有个儿子叫雅格,就是他做梦梦见自己与神打架,还打赢了,被神赐名为以色列,就是“神斗士”。他有12个儿子,应该就是代指后来希伯来族12个分支, 其中一个叫约瑟,被他的兄弟卖去了埃及。当时埃及的法老做了一个梦,梦见7头肥牛与7头瘦牛先后走出尼罗河,百思不得其解。而约瑟把它解开了。那是埃及先经历7个丰年,后经过7个灾年。法老按照指引在丰年储备了粮食,在灾年赈灾,让埃及平稳的度过了7个灾年。因此约瑟得到了重用,于是,约瑟把他的父亲族人都接到了埃及。这一段应该是美化了希伯来人进入埃及的原因。 随着希伯来人口在埃及的膨胀,引起了埃及法老的不安,他们想到了一个主义,就是杀害以色列的新生男婴,希望这样来降低他们的人口。后来摩西出世,带领犹太人逃离埃及,回到了神应许之地的迦南圣地。这一段就是圣经中的《出埃及记》。这一段有大量的艺术创作,最震撼的当然是马克西姆的钢琴曲演奏《出埃及记》相当震撼。视频背景就是摩西带领族人来到红海,被红海阻隔,而摩西在神的感召下劈开红海,带领族人穿越回归。而后面法老带领的战车却被海水淹没。而视频的背景还贴心的配上了埃及十灾。 出埃及后,摩西再次遇见了神,并且再次与神签订了契约,神允诺给以色列人流淌着牛奶与蜜的应许之地。条件是以色列人奉他为神。于是,著名的摩西十诫就出现了。应该说摩西十诫是犹太教初步成型的一种体现,代表了一个宗教的教义与教规的初步成型。 真正带领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的是约书亚,因为摩西在看见应许之地的时候倒下了。于是《圣经》进入是士师时期。士师你可以理解为先贤。再后来,就是希伯来王国建立。《圣经》中就有了“大卫与巨人歌利亚”的故事。大卫把他们这个新生的王国定都在了耶路撒冷,他的继任者就是所罗门。再后来就是分裂,然后被征服,沦为“巴比伦之囚”在复国在亡国在复国在亡国…直到最后犹太教传入了古罗马。 由于古罗马的强大,不断对外征服,并且对异族产生残酷的压迫,于是又有了我开始那句话“苦难是文学的天堂,是宗教的温床”…..这个时候犹太教已经在当时古罗马的底层有着相当广泛的影响力了。宗教存在的目的,基本都是为了解决底层人民生存的意义问题…. 但是,犹太教有一个缺点,就是非常死硬。只接受犹太人,极度排斥其他种族的人加入。这就给犹太教的传播带来极大困扰。于是当时某些聪明的底层被古罗马压迫的异族人,巧妙的推出了耶稣这个上帝之子,并且巧妙的改良了犹太教,于是基督教就诞生了。基督教说犹大出卖了耶稣,所以认为犹太人背叛了他们与上帝签订的约定,所以要重新与上帝订立契约,这部分被称为《新约》。耶稣出现后的故事大家也耳熟能详了。我就不想写了,写了三个多小时,越写越困…. 这里说说这些混乱而复杂的各个宗教关系把。首先出场是是“亚伯拉罕”,他有2个儿子,一个是以色列人先祖,一个是阿拉伯人先祖,于是先后产生了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犹太教进入欧洲后,又衍生出了基督教。但犹太教与基督教是两个不同的教派。最主要的区别是犹太教血缘纯净,只接纳由犹太血统的犹太人入教,一根筋的认为只有自己才是神的唯一子民,天选之子。而基督教接受所有人。而随着古罗马分裂成为东西罗马帝国,基督教也随着分裂成为了天主教与东正教。在经历漫长的欧洲黑暗中世纪,基督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各种问题也非常突出。就又有了后来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马丁路德与马丁路德金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于是又派生出了所谓的新教。 这里重点说一下新教,主要是为后面西方文明发展做一些铺垫。新教与天主教最主要的区别是马丁路德认为,神是活在每个人心里的,并不需要主教或者祭祀去完成人与神的沟通,每个人自己就能与神沟通交流。这一点很重要。它为后面西方的殖民扩张建立了精神上的道义基础。一切都是神的指示,自己为神开疆拓土,消灭异教徒,内心毫无道德愧疚。所谓信仰的具体落实,就是这种实实在在的让神去背锅,一切的行为都是听从神的安排。为什么今天的美国能这么不要脸去栽赃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什么能打着各种幌子直接派兵干涉他国内政,其根源就是这里。因为美国总统基本都是新教的清教徒。美国的精英基本也是清教徒。你说厉害不厉害。 (3)总结 实在扒拉不下去了。最后说总结把。西方文明的两个源头,一个是希腊的求知精神,相对比较简单,而另外一个就是犹太人的基督信仰。正是这两块基石奠定了现在西方文明的发展高度,甚至说人类有今天的文明都是离不开它们。 为什么希腊的多神教最终会被中亚流入的一神教替代呢?我个人认为还是与物质生活有关。希腊当时的城邦制在某种程度来说是比较幸福的,虽然它们的底层也就是异乡人与奴隶可能比较苦,但某种程度来说,比起在埃及做奴隶与在古罗马做最底层的以色列人来说,肯定是幸福很多。所以,希腊人发展起来的多神教是一种比较拟人的,人性化的神邸。《伊索寓言.赫尔墨斯与雕塑者》十二主神之一的赫尔墨斯来到人间想看看自己在人间的低位,结果遇到一个雕塑者说买东西多了,他的雕像可以当添头送了。这让赫尔墨斯很无语。在希腊神话中宙斯的好色,赫拉的妒忌,火神的火爆等等,这些都是非常人性化的塑造,显然看见当时的希腊人对这些所谓的神并不如何畏惧。相反一神教中的神,无论是哪一尊都是那么高高在上,拥有至高的唯一性与威严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显然在更苦难的生活中,困难的人民需要一种信仰,信仰一尊无所不能的神邸能解救自己于厄运当中。而太过拟人的神显然缺乏公信力。 应该说,希伯来人应该是一个非常非常聪明的种族,这可能是在进化过程中发生过某种基因的变异。否则你很难解释为什么他们会第一个想到一神教这种宗教,并且在4000多年前就能用文字记录下《希伯来圣经》这种关于族群的历史记录,还会使用文字。而且后世还产生了例如像爱因斯坦,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洛克菲勒,巴菲特等等这些天才。那些诺贝尔奖种族占比,犹太人独占鳌头,遥遥领先。 无论如何,基督的信仰,完善了人类的精神需求,它给出了人类的活动一个终极的答案,就是人活着是为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比如牛顿为什么会专研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而不是飞天,他演绎牛顿三大定律是想证明什么的问题,答案就是,牛顿想证明神的存在。神的信仰同时给各个职业道德上存在的解释,前面我也说了,就是你做这件事情如果你想不明白就把它甩锅给神,那是神的旨意,我是为神在工作,那一切精神上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现在西方为什么衰落,有西方的学者就认为,现在这种基督的信仰已经逐渐在年轻人身上消失,也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着,也不知道为什么而工作而奋斗。这其实是很致命的。 实在太长了….写了5个多小时。

《西方文明》转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