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季度表现不佳?实际增速位列大城市第一名,总量将越过南京
武汉一季度表现不佳?实际增速位列大城市第一名,总量将越过南京

南京一季度GDP首次突破4000亿,达到了4003.7亿元,超过武汉,位居全国第九。前几天我就发文说过,南京大概率会超过武汉,现在看来确实如此,这也是南京连续三年在一季度领先于武汉。
不过,南京一季度GDP增量只有179.42亿元,名义增速4.69%,实际增速4.10%。而武汉一季度的增量达到了386亿,增量位居全国第六,仅次于上海、北京、苏州、宁波、重庆。名义增速为10.8%,实际增速为6.1%,在前20强中位列第一。
武汉一季度GDP与南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了。今年的差距是43亿,对于武汉和南京这种级别的城市来说,这样的差距确实很小。因此,到明年一季度,武汉的GDP大概率会反超南京。

前20强当中,实际增速超过5%的,只有武汉、宁波、青岛、重庆、佛山,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超过6%的只有武汉这一家。这5个城市当中,宁波、青岛、佛山属于沿海城市,一个在北方,一个在长三角,一个在珠三角。此外,中部地区有一个,西部地区也有一个。分布如此均衡,好像是暗中商量好了的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不是什么巧合。北方经济历来比不上南方,GDP前十强中,只有山东与河南属于北方省份。实际上,河南只是规模大而已,经济实力别说谈不上强,还有些弱。山东规模比较大,财收也过得去,论实力也就是比中西部的省份稍微强一点而已。论城市的话,北京作为首都确实有过人之处,是北方经济的一杆大旗。天津以前很不错,现在越来越没落了。过不了多久,天津北方第二城的地位可能就不保了。
郑州虽然叫得很震撼人心,实际上还有很多短板。去年的一场暴雨,让郑州遭受重大打击的同时,也彻底暴露了郑州的管理水平。

相比之下,青岛这些年的表现非常不错,接替天津成为北方老二的可能性非常大。郑州虽然雄心勃勃要争夺北方第三城的宝座,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不论是天津还是青岛,经济、交通、产业、地位、人均财富等等方面,都领先于郑州,不是郑州喊一句就可以超越的。去年受灾之后,郑州再也不说争夺北方第三了,因为实力确实不允许。未来几年,北方有可能力推青岛,使其成为新的经济明星。我估计,北京、青岛、天津、大连将成为北方最大的四个城市,郑州有可能出局。
长三角的大城市比较多,除了上海、杭州与南京这三大中心之外,苏州、无锡、宁波也都不错。尤其是宁波,海运地位堪比上海,重工业、轻工业都非常发达,地方财收高,老百姓也很富裕,经济稳定性比杭州还要强。短期内,宁波不可能超过苏州,这是肯定的,但是,宁波做大做强的机会还是挺多的。

去年,广东新增60万常住人口,其中佛山新增了9.38万,比广州和深圳还要多,这也不是偶然的。当广深人口与经济增长双双乏力时,佛山作为次级城市,完全可以趁机顶上来。装备制造、智慧家居、新材料是佛山的三大产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以前是陶瓷、家具、制鞋等产业的配套支持,现在已经形成了万亿产业集群,成为佛山的第一支柱产业。陶瓷机械、电器机械、压力机械、木工机械、塑料机械等均处于全国乃至全球领先地位。此外,在氢能源汽车制造领域,佛山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部分技术全国领先,甚至可以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武汉是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在中部六大省会城市中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在经济社会各项主要指标当中,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可以挑战武汉的地位,包括跃跃欲试的长沙和郑州。长沙、郑州与武汉之间的差距,跟武汉与广州之间的差距差不多。广州还有部分领域比不上武汉,但武汉市可以全方位碾压长沙和郑州。
武汉号称天元地位,是全国的经济地理中心。在以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当中,武汉是联系中部与西部、沟通南方与北方的枢纽,战略地位将越来越重要。除非我国改变以内循环为主的经济格局,否则的话,武汉势必要成为战略性大节点,甚至是第一大节点。

武汉现在比不上南京和杭州,这个很正常。毕竟南京和杭州是沿海地区的大城市,比武汉早发展了20年。再加上2020年的疫情沉重打击了武汉的经济,打断了武汉快速发展的节奏,到目前为止,武汉依然处于恢复与调整的关键时期。几年以后,武汉最近两三年落地的大项目就会开花结果,将给武汉的经济发展带来强劲动力。短时间内,武汉确实没法挑战杭州的地位,但是,杭州的经济模式决定了杭州不可能走得特别长远,被武汉超越是迟早的事情。
重庆是西部最重要的城市,战略地位比成都更高一些。这几年,重庆的风头被成都盖过去了,这里面有各方面的因素。

单论城市的话,重庆确实比不上成都,差距还有点大。但是,作为一个中等规模的省,重庆发展经济的潜力比成都还是要大一些,必将成为引领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
从现在的格局来看,重庆相当于陪都的地位,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这个概念。光从这一点来看,重庆的地位就不是成都可以超越的。重庆与成都的关系,其实就是陪都与区域经济中心的关系。
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大致可以分为环渤海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珠江经济带。其中,包括长三角、中三角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长江经济带是最重要的。这其中,又以上海、武汉和重庆最为重要。

上海是长三角的核心,引领长三角的发展,并辐射到中三角。最近上海出现了一些状况,整个长三角都受到了影响,由此可见长三角各城市之间的关联度有多高。
武汉是中三角的核心,但目前还无法担当起引领中三角发展的重任,只能等长沙做大。湖南最近也在推强省会的战略,将长沙做强做大只是时间早晚的关系。

川渝地区有两个核心,重庆和成都互相竞争,各有优劣。但是放在整个长江经济带来看,重庆的未来明显比成都更广阔。
上海西进,川渝东进,都绕不开武汉;京津南下,广深北上,也绕不开武汉——这就是武汉的战略地位。到目前为止,武汉新开工亿元以上大项目多达399个,总资金超过了5300亿元,比成都和长沙高了差不多2000亿元。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内循环来了,武汉的春天要到了!(2022年5月3日于武汉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