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机品牌的“沉浮”

时至今日,曾经群雄逐鹿、尔虞我诈的手机市场已在马太效应的定律作用下趋于集中化,而随着整个市场的“寒冬来袭“,市场份额零星的品牌为了活着而活着而独占鳌头的品牌则继续极力扩张。
结合赛诺、IDC、Counterpoint等多家市场统计分析机构的官方数据得知,无论是市场份额的划分还是利润的分配其整体寡头趋势依旧不可逆转。



而具体到各个品牌--苹果作为行业中的利润占比远超竞争对手的龙头,依靠IOS构筑的完整生态和一直以来备受青睐与推崇的品牌形象在全球市场中占据大头,在加之后乔布斯时代”最成功的商人“库克的完美运作使硬件利润再上一个台阶而将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可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而作为国内手机市场的头把交椅--华为在高端市场多年来的稳扎稳打和步步为营也大获成效,再加之为了在互联网市场中对抗小米创立的子品牌--荣耀经过几年运营也实现了"弯道超车",可谓线上线下双管齐下、遍地开花,由此建立了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故而可通过提高品牌溢价为产品研发谋求空间创造可能。

反观在硬件制造水平独树一帜的三星集团,在经历了note7事件以来在重塑手机品牌公信力上的跌跌撞撞而招致的愈发尖锐的”市场冷遇“,不过从大局来看,三星仍然以销量榜首的体量无人能及,但在国内市场的日渐萎缩却是不可忽视的。

而作为线下市场针锋相对且与华为三分天下的OV两家”营销大家“,以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和源源不断的代言人流量的珠联璧合所营造的扎实口碑是维持份额的利器,不过近期两家对于重新冲击高端旗舰机市场的发力也给格局带来了一些更加激烈的”变化’。


小米作为互联网品牌的开创者,一直以来在低溢价高性价比的中低端市场大开大合,但在高端市场的“保守‘与”发力不足“也是制约品牌发展的”痛点“。

作为小米的曾经的”死对头“--国产智能机的开山鼻祖--魅族,在经历了16年混乱不堪和左右互博的产品线所给品牌形象的荼毒和17年PRO 7的蜜汁自信在销量上的“兵败如山倒”的雪上加霜已经让这个一度”起死回生“的品牌再度被打回原形--退居二线,不过近来16th 系列的一致好评也让”锈迹斑斑“的品牌形象大有东山再起之势。

再回到全局,有的厂商依旧锐势不减且”愈演愈烈“,有的厂商熬过寒冬依旧略有”复苏“,而大多数厂商却已经举步维艰、如履薄冰般想方设法在行业中艰难生存下去,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品牌的公信力永远是购买力的原动力,而此时沉浮未定的边缘品牌尽管使尽浑身解数则更显得苍白无力。期望市场仍然维持着多元化与差异化,毕竟激烈的竞争下受益的永远是消费者,而倘若真的一枝独秀,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