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矛盾思维解析

去矛盾思维解析
一、去矛盾思维的定义
找到事物间对立关系不存在的可能性,或依目标导向找到对立关系中权重大的优先考虑的思维方法。
二、去矛盾的思考原则
通过以下去矛盾导图,来详细说明去矛盾思维原则:

找矛盾不存在的可能
(一)认知拓展
矛盾关系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人主观认知决定的。当感觉事物间有对立的关系时,首先要问一下自己,是否是自己的认知有限,才感觉是一种对立关系。随着认知与格局的提升,这种感觉到的对立关系也许根本就不存在。
举例:某公司在复试时,要求对应聘者在最热闹的商业大街上,当众喊出一段话。内容是:“现在对我们来说一定很难。可只要我们咬紧牙关,坚持到底,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结果有将近90%的应聘者都不愿意喊话,因为他们都认为一旦喊出这段话,街上的行人会把他们当作是“傻子”来看待。他们感觉非常矛盾,喊话会成为“傻子”;不喊又不能复试成功。这就是认知不够,格局不足所导致的矛盾现象。
主要的原因是在这些人的思维中,把喊话=傻子。如果能转换一下思维的方向,把喊话≠傻子。就会推出既喊这段话,又没人把喊话的人当作傻子做法:只需对着手机喊出这段话就好。这样往来的行人会理解为喊话的人在激励电话的另一方。谁又会把喊话人当作傻子呢!
因此,遇到矛盾时,首先要想是不是矛盾根本就不存在?只是因为自己的认知不够,思维方向错误所导致的。这样才能不断开阔思维,将矛盾化解。
(二)意料之外
意料之外的去矛盾原则,广泛应用于沟通中遇到各种矛盾情况。
举例1:成语自相矛盾的故事。故事话说是有一个楚国人卖兵器。一手拿矛;一手拿盾。先说矛,无坚不摧,可以刺穿任何盾。是世上最好的进攻武器。再说盾,坚固无比,任何矛都刺不进来。是世上最好的防御武器。这时,有围观的人起哄说,以你的矛,刺你的盾,会出现什么结果呢?此人无言以对。这就是矛盾的来历。
当我们遇到这种沟通中的矛盾情况,可以用让对方意料之外的原则来思考。可以这样回答给起哄的人:现在您把这两件兵器都卖了去。就同时拥有是最好的防御武器与最好的进攻武器。岂不是天下无敌!又何必相互碰撞呢!?
显然这种回答是超出对方的意料之外。化解无言以对的尴尬局面。
即使这种回答不能让人信服,至少我们也不是哑口无言地呆在那里。别急,先埋个彩蛋,一会继续说如何解决“自相矛盾”。
举例2:老人因遗产问题倍感矛盾,不知怎么给儿女们分。总担心儿女们会说他偏心。
用意料之外的原则,可以让儿女们抓阄分财产。这种做法是儿女们想不到的,又看上去很公平,谁多谁少是天注定的,谁还能说老人偏心眼呢。
举例3:老婆总喜欢问老公,自己和婆婆同时掉到河里,老公先去救谁。这就是“选爱情,还是选亲情的矛盾”。
用意料之外的原则,可以这样回答:你放心,这种情况根本不会发生,因为你去河边去时,我一定不会让妈去的。反过来也一样,所以谁有意外我都能救。
因此,让沟通的另一方超出他意料之外的原则化解此类矛盾是非常有效的。
(三)用时来解决矛盾
通过时间的变换,来解决矛盾问题。
举例:某人同时应聘成两个单位的会计工作。因为两份工作感觉都很好。所以,倍感矛盾,顾此失彼。
可以通过时间变换的原则来思考解决办法。可以分别找两个单位沟通,看哪个可以转成兼职,在家里完成工作任务。这样通过时间的转换解决矛盾的选择。虽然不一定成功,但至少从解决方案上多了一个可能的选择。
(四)用场来解决矛盾
通过空间的变换,来解决矛盾问题。
举例:夫妻俩在同一时间想看不同的电视节目。如果就是一台电视机,并且谁也不想用手机看的话,可以选择去邻居家看电视来解决这个矛盾。这就是通过空间的变换,来解决矛盾。
(五)用位来解决矛盾
通过对象的变换,来解决矛盾问题。
举例:还是夫妻俩同一时间想看不同的电视节目。可以通过买两台电视机,或是一个人看手机电视来解决矛盾。这就是通过对象的变换解决矛盾的思维。
(六)用行来解决矛盾
通过行动的变换,来解决矛盾问题。
举例:张三、李四两个好朋友谈心,张三告诉李四:你和我好,就不能和王五好。而实际上李四与王五关系也很好,这就让李四倍感矛盾,一时难以回答。
通过行动的变换的原则,可以这样回答:你就这么忍心难为我啊,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最好的朋友是不能让朋友为难的!好了我们一起吃饭去,我请。这就是通过自己行动上的变换,不去正面回答,而是让自己脸皮厚起来,和对方软磨硬泡,在不知不觉中化解朋友选择上的矛盾。

二、矛盾存在如何选择
以上都是可以或是避免出现矛盾,找到矛盾不存在的可能性的思维方法。而如果遇到对立关系非常明确,通过以上的原则也无法化解时,就需要以下两个重要的抓住主要矛盾,优先解决的思维方法。
(一)目标优先
遇到矛盾不能避免时,首先要判断是否此过程中的矛盾,会与目标相冲突。如果与目标相冲突,就要以完成目标来选择矛盾哪一方优先考虑。这就是目标思维中的过程价值观要服从目标价值观的原则。
还举上面“自相矛盾”的例子。当围观起哄者提出要看矛盾碰撞的要求时。不要让这种过程的矛盾,麻痹了我们的目标。要紧盯着目标去思考。之所以夸耀矛与盾,都是在塑造产品的价值,唤醒顾客的需求。现在有个起哄人想看矛盾碰撞,不正是一种新的需求吗!
因此,可以这样回答:您把两样都买去,一个是最好的进攻武器,一个是最好的防御武器。你何苦非碰撞一下呢?
如果此人不答应,非要看矛与盾的碰撞。那还请他把矛与盾都买去,这样就可以做实验了。
实验后会有四种结果:
1、矛赢盾破。证明盾是虚假广告,真诚道歉,并非退还货款;
2、盾赢矛损。证明矛是虚假广告,真诚道歉,并非退还货款;
3、矛盾无损。证明矛是虚假广告,真诚道歉,并非退还货款;
4、矛盾俱损。证明矛盾虚假广告,真诚道歉,并非退还货款。
您可以看出,不管是哪种情况,我们都通过目标优先原则,卖出了产品,并且负责售后。解决了当时矛盾的尴尬局面。
(二)依价值观
其实,矛盾的本质是价值观的判断问题。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要如何选择?优先满足哪一个?这都取决于人的价值观。而价值观是受思维模式的影响,在不断调整与变化的。因此,矛盾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是价值观判断,是思维模式的导向,是目标思维的导向。
综上所述,当遇到矛盾问题时,首先要思考找矛盾不存在的可能;如遇不能,必须要对矛盾进行选择,就要依目标思维与价值观判断进行思维上的创新,抓住权重大的主要矛盾优先处理,成功地化解矛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