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英文翻译英文版 GB/T 42591-2023 燃气轮机 质量控制规范
国家标准英文翻译英文版 GB/T 42591-2023 燃气轮机 质量控制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燃气轮机的质量控制要求,主要包括燃气轮机本体及相关辅助系统的质量控制,为燃 气抡机供应商、设汁方、制造商、分供方、用户、相关方提供燃气轮机质量控制的总体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燃气轮机的供应商、设计方、制造商、分供方、用户及相关方等对燃气轮机进行质虽 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GB/T 15135 GH/T 38179和GB/T 1900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供应商 coil 1 raclor
本文件特定条款屮的燃气轮机产品或服务的供应组织。
「来源:GB/T 38179—2019,3.3,有修改]
3.2
制造商 numufacturer
从事燃气轮机本体制造、装配的组织.
3.3
设计方designer
从事燃气轮机本体及相关辅助系统设计的组织.
3.4
分供方 subcontractor
供应商确定的按双方合同关系提供指定的燃气轮机产品和服务的组织,
注:包括分供方的分供方卄
3.5
用户 user
使用燃气抡机产品或接受服务的组织口
3.6
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y
提供与燃气轮机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工程服务的组织.
3.7
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
组织为保持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满足质量体系要求所进行的活动,
4质量控制总体要求
4J 质量管理体系
供应商、设计方、制造商•分供方、用户、相关方等应按照GB/T 1900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 方针和质量目标,制定质量手册,质量计划等相关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燃气轮机的质量管理体系应涵盖燃气轮机生产,使用的全过程,至少包括下列阶段】
a) 设计;
b) 加工、装配、监造w
C)采购;
d) 包装、贮存、运输;
e) 现场安装、调试;
0 验收试验;
g) 运行;
h) 维护和检修。
供应商、设计方、制造商、用户、相关方应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确保产品达到符合规定的 预期要求。
4.2质量管理文件
4.2J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符合GB/T 19001中成文信息的规定“
4.2.2项目质量计划
供应商、设计方,制造商、用户,相关方应针对具体项目制定项目质量计划,该计划应确定所实施项 目的质量控制和检查活动的内容和项目■以确保燃气轮机设计、生产、使用全过程以及材料和设备符合 要求.
2
4.2.3质量控制计划
供应商、设计方,制造商、用户、相关方应制定质量控制计划,使得计划的实施者以及监督方能够明 确哪些具体活动将列入验证程序,并确保其在燃气轮机产品生产,使用的全过程能有效地执行质量控制 计划,
质量控制计划应包括但不限于以卜内容:
日)依据的标准和规范;
b) 相关的图纸、文件;
c) 检查利试验号
d) 用于过程控制的质量记录表单或其他形式的质量记录文件匸
4.2.4质量:控制记录
每次质量控制活动后应完成质量控制记录。
供应商设计方、制造商、用户、相关方应制定质量控制记录的标记、收集、编目、归存贮、保管的 程序文件。
质量控制记录主要有检验报告、试验数据,鉴定报告,验证报告、审核报吿、物资材料复审报吿、校准 数据、不合格品(项)处理报告等。
质量控制记录文件应规范、完整、真实,按期限保存质量控制记录,
5设计
5.1一般要求
燃气轮机设计质量控制的日标是通过对燃气轮机整个设计运作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与管理,使燃气 粒机质量特性(性能、安全性、M靠性、寿命、经济性等)能满足用户需求,同时优化成本,实现燃气轮机设 计质量可控。
设计方应根据GB/T 19001 ,燃气轮机质量耍求和产品特点.制定燃气轮机设计流程和质量控制程 序文件,保证设计过程质量可控.
5.2设计策划
设计方应根据GB/T 19001的要求对燃气轮机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编制设计和开发计划•明确设 计和开发阶段飞职责和权限,明确设计评审、验证,确认活动及各部门工作有效衔接及信息交流的规定, 合理设置关键质量控制节点,充分考虑不同设计阶段间的设计迭代。设计耍求或经营情况发生变化时, 应及时修改设计和开发计划’
燃气轮机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流程口
Q 任务书「产品设计前应进行市场调研,确定用户需求及产品要求,开展可行性论证与风险分析 工作,形成产品任务书。
b) 概念设计:明确燃气轮机设计技术路线,完成关键技术开发,完成燃气轮机性能分析和结构方 案,以及关键技术验证试验,确定燃气轮机各部件和系统初步结构形式,主要包括压气机,燃烧 室、透平,辅助系统等口
c) 初步设计:完成燃气轮机部件初步设计图纸、计算机仿真分析,明确初步设计质量目标,落实质 量计划,按计划完成相关试验验证口
d) 详细设计「明确详细设计质量目标,落实质量计划,完成压气机、燃烧室、透平等关键部件阶段 性试验验证亍完成燃气轮机本体设H图纸和设计报告、辅助系统设计与采购规范、控制逻辑编 制与软、硬件开发:完成燃气轮机整机工程化图纸设汁、整机试验计划与方案以及整机测 量方案设计。
5.3设计输入
设计方应明确产品定位及相关设计输入要求,如适用环境、性能,燃料适应性,环保要求、安全、使用 寿命、可靠性,可维护性、成本、设计周期、质量保证和相应政策与法规要求等,形成文件.并完成质量会 签。质量会签的目的是对产品质量保证要求的正确性和产品质量的可检验性负责。
设计输入应经过评审并按规定程序审批,保证指标及有关要求的先进性、合理性、可行性和经济性。
5.4设计输出与验证
设计方应编制设计评审计划,在设计质量控制关键节点,对设计结果进行评审,并将评审結果纳入 质量文件口不同设计阶段的评审应符合(iB/T 19001的要求口
应有计划地进行设计验证工作,以确保燃气轮机达到设计目标。设计验证包括部件,辅助系统试验 和整机试验等口
设计方应编制设计更改程序,包括更改文件,审批手续、更改执行等,以确保设计更改内容得到 落实.
5.5设计内容
551 一般要求
应对燃气轮机的设计内容进行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燃气轮机本体设计(总体设计、压气机设计、燃烧 室设计、透平设计)•辅助系统设计、测量与控制系统设计等,制定能够满足设计日标的技术路线、技术 方案,并通过技术评审/
设计方应制定各工作岗位之冋传递设计文件、数据、图纸的管理规定.
5.5.2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燃气轮机整机结构设计、整机性能设计、转子-支承结构设计、二次空气系统 设计等■通过设计程序、流程,数据库.以及必要的试验,以确保总体设汁能够满足各工况设计要求。
5.5.3压气机设计
压气机设汁主要内容包括压气机气动设计和结构设计口通过设计程序、流程、数据库,以及必要的 试验■确保压气机设计能够满足各工况设计要求陆
开展缩尺或全尺寸压气机性能试验,对比压气机设计指标,例如流量,压比、效率、喘振裕度等,阶段 性验证压气机设计质量,
5.5.4燃烧室设计
燃烧室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燃烧室结构设針"气动设计和冷却设计等,应满足燃气轮机在不同匸况下
4
的燃烧稳定性、污染物排放,压力损失、岀口温度不均匀性等设计指标要求。冷却与结构设计应满足强 度、振动、寿命等设计要求。
通过燃烧室模拟试验或全温全压试验,对比燃烧室设计指标,例如燃烧效率、污染物排放、压力损 失、出口温度不均匀性等,阶段性验证燃烧室设计质量。
5.5.5透平设计
透平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结构设计、气动设计和冷却设计「应满足效率、强度,振动、寿命设计目标等 设计要求。
通过透平动、静叶片冷效试验和相关气动、彊度试验等,阶段性验证透平设计质量。
5.5.6辅助系统设计
辅助系统设计应按照燃气轮机本休与现场布置要求,开展辅助系统设计]作,辅助系统设计接口需 要与燃气轮机本体设计进行相互确认,
辅助系统主要内容包括进气系统、排气系统、燃料系统■润滑油系统,起动系统、盘车装置、控制油系 统、冷却系统、冷却与密封空气系统、加热与通风系统、消防系统、管道系统、罩壳等,辅助系统设计应满 足GB/T 15736的技术要求口
5.5.7测量与控制系统设计
测是与控制系统设计目标应能满足燃气轮机实现机组的起动、点火■升速、加载、负荷调整、带负荷 和空负荷穏定运行、正常停机、紧急停机等状态下的检测、控制和保护要求,具备足够的控制精度和保护 能力。
测量与控制系统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测点的选取与布肯,仪表选型.控制逻辑编制和控制硬件选 型等。
控制系统应满足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要求,揑制系统可用度,控制精度、响应速度通过软,硬件设 计来实现,并应通过必要的试验验证°
5.6整机试验
设计方应开展整机试验设计工作■验证整机及其部件的设计质虽,
设计方制定整机试验规程和方案,进行整机试验与测量方案设计,试验仪表精度、数据采样频率等 影响试验结果分析的相关要求应在试验方案中明确口
实施整机试验,将试验结果与设计指标对比’验证燃气轮机最终设计质量Q
5*7设计输出
设计输出应明确形成输出文件形式,如产品图样、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技术说明书、设计报告、 软件、分析报告等『设计输出应符合下列条件:
a) 满足设计输入要求;
b) 规定或引用评价产品和过程的试验方法以及验收准则,
c) 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d) 标出与产品的安全,主要功能(包括维修要求)关系重大的设计特性;
e) 设计方应制定设计接口规定,规定在组织上和技术上的接口关系,并保证设计职能能为采购、 生产及验证过程提供明确的技术资料,
5.8设计改进
设计方应跟踪燃气轮机运行情况,建立反馈与改进机制,
5
设计方应根据燃气轮机运行实绩和市场需求等进行设计改进'
6加工制造 6」一般要求
燃气轮机加工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是从原材料到制成零部件成品的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内 容包括物资控制及其可追溯性,工艺准备,设备的控制和维护保养"匚序控制,文件控制、工艺更改的控 制、验证状况的控制、不合格品的控制等』
重点对主要零部件进行质量控制。燃气轮机的主要零部件包括气缸、主轴,轮盘、叶片,拉杆螺栓及 蝶母、燃烧室部件,轴承、重要紧固件等口主要零部件需有可迫溯性标记和存档资料,外购件应附有供应 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
本章的描述主要基于重型燃气轮机的结构类型,其他结构的燃气轮机可参照执行口
6,2主要零部件材料控制的项目
主要零部件材料控制项冃如下:
a) 气紅: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无损检测。对球墨铸铁气缸还应检验球化质量(对部分球墨铸铁气 紅可不做化学成分考核);
b) 主轴、轮盘:化学成分、金相检测、力学性能,金相检验、无报检测$
c) 拉杆螺栓及螺母】化学成分、金相检测■力学性能、金相检验,无损检测F
d) 动叶片』匕学成分、金相检测、力学性能、金相检捡,无损检测,
e) 复环(护环)、透平静叶片持环「化学成分,金相检测、力学性能,无损检测;
f) 火焰筒和过渡段:化学成分、金相检測,力学性能、无损检测;
K)燃料喷嘴「化学成分、金相检测、力学性能;
h)燃烧室外壳:化学成分■金相检测、力学性能;
D 联焰管:化学成分,金相检测,力学性能、无损检测;
J)静叶片:化学成分、金相检测、力学性能、无损检测;
k) 涂层原料「化学成分、粒径;
l) 轴承「化学成分、金相检测、力学性能、无损检测;
m) 重要紧固件:化学成分,金相检测,力学性能、无损检测口
6.3主要零部件加工过程中控制的主要项目
6.3」气缸、持环
气釘、持环加工过程中控制的主要项目如下:
a) 水平中分面和垂直中分面的表面粗糙度;
b) 气紅端面跳动;
c) 气缸合缸后水平中分面间隙;
d) 各缸内圆(压气机气缸的铮叶片槽、透平气缸的静叶持环槽和复环槽等)中心线相对于水平中 分面的位置度&
e) 机加尺寸,
I)加工缺陷麟
轴、轮盘、拉杆螺栓及螺母加工过程中控制的主要项目如下:
6
a) 轴颈的尺寸公差、圆柱度、有线度、表面粗糙度和径向跳动;
b) 推力盘表面粗糙度和端面跳动;
c) 轴向尺寸:
d) 轮盘桦槽尺寸、位置度和表面粗糙度;
e) 轮盘穿拉杆孔尺寸■位置度和表面粗糙度;
O 轮盘圆弧处尺寸和表面粗糙度;
Q 拉杆螺栓及其螺母尺寸、表面粗糙度(包括蝶紋)&
h)加工缺陷H
6.3.3透平动叶片
透平动叶片加工过程中控制的主要项目如下:
a)型面、型线轮廓度和表面粗糙度;
H)关键圆角处粗糙度,
c) 冷却空气通道的尺寸、位置!
d) 涂层厚度,外观质量、表面粗糙度,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孔隙率,结合强度、抗氧化腐蚀性能,热 震(或热冲击)性能,
c)透平动叶片固有频率(可选,
f) 加工缺陷口
6.3.4透平静叶片
透平静叶片加工过程中控制的主要项目如下:
a) 型面、型线轮廓度和表面粗糙度;
b) 关键圆角处粗糙度&
c) 冷却空气通道的尺寸,形状、位置;
d) 涂层厚度,外观质量、表面粗糙度、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孔隙率、结合强度、抗氧化腐蚀性能、热 震(或热冲击)性能;
e) 透平静叶片固有频率(可选);
f) 加工缺陷Q
6.3.5压气机动,静叶片
压气机动、静叶片加工过程中控制的主要项目如下=
a) 型面■型线轮廓度、叶身波纹度和表面粗糙度;
b) 涂层厚度、外观质量、金相组织、力学性能、耐磨和耐腐蚀性能,
c) 动叶片静态固有频率(口[选);
d) 加工缺陷。
63.6燃烧室火焰筒
燃烧室火焰筒加工过程中控制的主要项目如下:
日)火焰筒体圆柱度及内表面粗糙度;
b) 气膜冷却孔的尺寸、形状、位置;
c) 涂层厚度、外观质量、表面粗糙度、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孔隙率、結合强度、抗氧化腐蚀性能、热 震(或热冲击)性能;
d) 加工缺陷口
6.3.7燃烧室过渡段
燃烧室过渡段加工过程中控制的主要项目如下:
a) 过渡段型面、型线利表面粗糙度;
b) 气膜拎却孔的尺寸、形状、位置w
C)涂层厚度、外观质冕、表面粗糙度,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孔隙率■结合强度、抗氧化腐蚀性能、热 震(或热冲击)性能;
d)加I:缺陷。
6.3.8 燃烧室外壳
燃烧室外壳加工过程中控制的主要项目如下:
a) 外壳的圆柱度及两端面的表面粗糙度&
b) 外売上各孔的尺寸公差、位置度及表面粗糙度;
c) 加工缺陷心
6,3.9联焰管(如有)
联焰管加工过程中控制的主要项目如下:
a) 联焰管的圆柱度及表面粗糙度,
b) 联焰管上冷却孔的尺寸、形状,位置s
c) 加工缺陷.
6310燃料喷嘴
燃料喷嘴联焰管加工过程中控制的主要项目如下:
a) 燃料喷嘴中主要零件(雾化空气旋涡体、空气旋流器、过渡部件、燃油导向旋涡体、喷口等)的表 面粗糙度和形位公差*
b) 燃料喷嘴売体利配合零件的螺纹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和形位公差;
c) 加工缺陷。
7 装配
7.1 一般要求
制造商在燃气轮机本体装配现场对零部件组装及整机装配过程实施质量控制.
装配现场应满足下列要求:
a) 装配现场根据环境条件对电气、仪表设备釆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b) 具有符合要求的动力源、水源、气源及相应的照明设施;
Q 具有符合要求的润滑油(如需要,
d) 装配现场具备运输通道和物料的堆放场地中
应制定指导装配的工艺文件.其中应规定装配的方法"使用的设备、有关标准及质量的要求。
对装配过程中的重要工序,如转子装配■静子装配,转子动平衡、转子吊入气缸、转子找中、管路系统 清洁度等应进行质量控制口检验或试验不合格的零部件不应进入装配工序口
进入装配现场的零部件应控制其清洁度口
本章的描述主要基于重型燃气轮机的结构类型,其他结构的燃气轮机町参照执行,
7.2在装配工序中的主要质量控制项目
7.2,1转子装配
转子装配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叶片的装配顺序及质量平衡的要求;
b) 叶片的装配间隙#
匸)叶根槽的配合尺寸和表面粗糙度,
d) 叶轮的套装;
e) 叶轮装配后的圆跳动;
D 拉杆的装配及预紧力;
g) 转子径向配合尺寸,
h) 转子轴向配合尺寸s
i) 转子的径向跳动和端面跳动;
]) 叶片、轮盘装配后逬行动平衡试验和超速试验s
k)转子级间距离尺寸口
7.2.2静子装配
静子装配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压气机可调导叶的装配:
b) 压气机静叶片h勺装配;
c) 透平静叶片装配的安装角和喉部面积及总通流面积;
d) 靜子找中;
e) 冷却空气(级间抽气)通道的畅通情况,
f) 轴承找中和轴承紧力(间瞭八
g) 静子级冋距离尺寸口
7.2.3油系统的装配
油系统装配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管道(包括管组)及附件应保证清洁令
b) 清洗干净的管道(管组)两端及其他零部件的开口姓进行密封,
c) 油系统管道及零部件装配完成后,应进行分系统及主要部件的热油冲洗,冲洗后按规定取油样 测量污染度,其数值应符合要求;
d) 管道制作和连接质量应符合要求。
7.2.4气缸、轴承座的装配
气缸•轴承座装配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气缶底座(底盘)或轴承座上销槽应固定牢固,在安装时其间隙或过盈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b) 气釘在装配前其外观质量应符合要求多
c) 气缸的中分面应通过密封检查;
d) 气紅可调导叶的转轴和轴套间的配合间隙应进行控制;
Q 轴承座在安装时应保持油管及油路畅通、清洁,若油管内表面所涂的防锈油与采用的润滑油不 相容时、应予以清除;
f) 轴承座与轴承盖的水平中分面应通过密封检查;
g) 底座(底盘)与各支撑的配台平面应符合装配要求.
7.2.5轴承和油封的安装
轴承和油封装配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轴瓦进油孔清洁畅通,节流孔板的直径符合要求w
b) 轴承各部位应有标记,以确定正确的安装位置与方向;
e) 检査径向轴瓦与轴颈接触良好,
d) 径向轴承的间隙应符合要求;
e) 安装推力轴承时•其承力而应光滑.推力瓦块的厚度均匀.推力瓦块的接触面积和装配冋隙应 符合设计要求;
f) 安装油封时,其中分面应结合严密•不应错位,油封的冋隙应符合要求;
轴承装配完毕后,应填写并保存轴瓦间隙或过盈虽记录、推力瓦块的厚度记录、轴向间隙记 录等小
7.2,6 转子吊入气缸及找中
7,2,6.1转子在吊入气釘前的检査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 转子各部件应清洁.无锈蚀、无损伤,
b) 转子轮毂上的平衡块、锁键,叶轮的拉杆螺栓以及其他锁紧件均应可靠地锁紧,
c) 转子中各冷却空气通道应畅通*
d) 测量转于各级叶轮的圆跳动,
e) 叶片应无损伤,装配应平整,锁紧可靠口
726.2转子上联轴器的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 联轴器上的部件不应松动,键、锁紧螺钉、螺母等均应可靠地锁紧;
b) 联轴器螺栓、螺母应有安装位置标记扌
c) 复测法兰止口的外圆或内圆的径向跳动,
d) 止口配合的刚性联轴器,应配合紧密.
7.2.6・3在将转子吊入或吊出气釘时,应保持转子平稳吊装,转子找中的数值应符合要求°应测量并 记录转子和静子的动静间隙并盘动转子,动静部分之间不应有碰擦/
7.2.6.4转子和联轴器安装完毕后,应保存以下记录:
a) 转子找中记录;
b) 转子和静子的间隙记录;
c) 轴系战中记录】
d) 联轴器的端面和径向跳动记录,
7.2,7 通流部分的装配
通流部分装配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透平静叶片的装配应满足配合要求,
b) 固定上下静叶持环的销钉,复环(护环)的定位键或相对应的槽孔的配合应符合规定;
c) 静叶持环和复环(护环)在透平气缸中的安装位置应加以控制&
d) 气封的安装及间隙应符合要求;
e) 通流部分的间隙应按规定的项目进行测量,其值应符合要求;
f) 可调导叶各转动部分应灵活自如,导叶转轴与轴套的配合间隙应符合要求。
7.2.8减速齿轮箱和盘车装置的装配
减速齿轮箱和盘车装置装配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齿轮箱在安装时应进行下列检查:
1) 齿轮及齿面应无损伤,
2) 齿轮和轴承的安装应符合有关规定;
3) 齿侧间隙应符合耍求'
4) 齿面的啮合接触面积符合要求;
5) 超速遮断飞锤调整间隙应符合规定值.
b) 齿轮箱的水平结合而应紧密接触,间隙应符合要求口
c) 齿轮箱合盖后,其结合面的螺栓应按顺序和紧力要求进行紧固『
d) 盘车装置在安装时应检査:
1) 齿条、齿轮的齿面应无损伤,啮合间隙符合要求f
2) 盘车装置的各限位开关和控制系统动作应灵敏可靠;
3) 盘车装置的内部紧固件应可靠地锁紧;
4) 盘车装置进行动作试验时,其动作应灵活准确.
8监造
8.1一般要求
燃气轮机监造是由行使燃气轮机供货合同买方职能的合法代理人(采购方)或委托监理单位,根据 燃气轮机供货合同,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规章、技术标椎,对燃气轮机制造过程实施的质量监督,可按照 DL/T 586 执行口
燃气轮机监造工作建立在制造商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上,监造工作不能免除 制造商的责任,也不免除釆购方对燃气轮机供货合同设备的最终检骑,燃气轮机设备的质量由与委托人 签订设备供货合同的燃气轮机制造商全面负责,
8,2监造方式
燃气轮机监造方式一般分为以下三种方式。
a) 停工待检点(H点),重要工序节点、隐蔽工程、关键的试验验收点或不可重复试验验收点口停 工待检项目应有采购方和(或)监造方代表参加,现场检验签证后方能转入F道工序,
b) 现场见证点(W点),在现场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某些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口制造厂现场见证项 目应有监造方代表(或用户与监造方代表共同参加)在场对燃气轮机制造商的试验■检验等过 程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对符合要求的予以签认。
c) 文件见证点(R点)•査阅制造商提供的有关燃气轮机供货合同中设备原材料■元器件、外购外 协件及制造过程中的检验、试验记录等文件资料。由监造方代表对符合要求的文件予以签字 确认中
燃气轮机的监造部件、见证项目及见证方式见附录A.采购方与制造商可根据具体情况协商增减 燃气轮机的监造部件,见证项目,或变更见证方式,
9采购
燃气轮机的釆购件应满足设计图样,釆购规范、采购协议等的相关要求『以及GB/T 3282]的要求, 用于发电的燃气轮机还应满足GB,丁 38179的要求.
供应商和分供方应明确质保期、质保义务和售后服务责任口
供应商应按照合同约定条款履行所供设备的安装、调试及运维阶段的服务口
采购方和供应商应在合同中规定处理质量争议问题的相关条款]
用户向供应商釆购成套燃气轮机的质量控制按GB/T 11099(所有部分)和GB/T 3817耻
9.2供应商的资质审查
釆购方应对供应商逬行资质审查,审査内容包括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制造技术能力、生产能力、 检测能力、特殊工艺过程控制能力(如涉及)、设汁变更控制能力(如涉及)、制造偏差处理控制能力、现场 问题处理能力等,以及相关文件迥录亡对元器件供应商,其资质审査可简化为质量管理体系资格认证, 必要时提供业绩的书面证明’采购方应有有效的书面文件证明所认定的合格供应商的资格。
如供应商为代理商,应拥有原始设备制造商颁发的能覆盖所供商品的有效的代理资格证明文件° 如供应商为经销商.其经销的商品应在采购方的合格供应商供应范围内。
对于燃气轮机重要铸锻件以及关键零部件和关键工艺服务,要求进行首件质量认证或小批虽试生 产件质量认证,其中应包括破坏性和非破坏性认证试验,对提供上述产品的新的合格供应商应通过首 件质量认证或小批量试生产件质量认证心现有合格供应商使用新的场地或新的设备、新的工艺时,需重 新进行首件质量认证或小批量试生产件质量认证,但内容和程序可根据实际情况简化口质量认证合格 后双方应固化产品整个工艺文件’
9.3不合格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项目质量计划应包括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案和纠正措施,包括供应商和分供方口供应商应保存项 日期冋确定的不合格项目i己录,不含格项目记录可作为不合格证明。采购方有权审査这些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