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而发之杂谈浅谈
【关于医学本质的探究,关于:“祛邪扶正,扶正祛邪”八字真义的浅谈。】
想写本篇其实也是缘起,念念不忘所致。
之前在站里刷视频翻到了有趣的评论,所以就凑了个热闹,结果就被这八个字吸引住了,只是一直存心,没有更多的去细想去铺展。
今天由于看到更多时下流行且热论的话题:毒药治病,从而引发的更多的争议而加之愚人一点医学功底联想到这八个字,一下子就有感而发了。
中医治病,我觉得这八个字解释真的妙极了,不论是毒药解毒药,能够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原因无非就是给点外部条件,去刺激人体机体的自愈能力,真真如打仗一样。
我(汤药)要么支援我方队友(缺什么补给什么),要么直接我来替你搞定敌方大部队,只要麻烦解决了,从结果看都是援助了他(病人)。尤其毒药治病,颇有点围魏救赵的意思,有点意思。【所以无论好药毒药,只要对症,或帮扶,或解决,根本点还是:刺激到人体机体,从而促动本体痊愈,这是中医永远的内核核心重点。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车失灵了不动了,外行人只能干看着,或求神或拜佛寻求心理安慰;或让修车师傅看看是没油失灵了,还是零件问题失灵了,没油了加油,失灵了修理。】
第二层意思,此症状病理医理都能拿捏,就是祛邪扶正。不能拿捏,就得扶正祛邪,所以说中医容错率一直挺高的。至于什么是扶正祛邪?《上古天真论》啊!
所求之术,开门见山已久。大道至简。
而有点中医基础思路的,都懂中医讲究一个:平衡(阴平阳密),尤其是意识到讲究的这个平衡,是动态平衡之后。
这就更有意思了,这也是医学名词矫枉过正这个典故的由来,也有点画蛇添足的意思在里面的意思,是不是更有意思了,哈哈哈。
汤药,我一直在强调:老家伙们的不传之秘在剂量。
其实,如果你活泼泼的去看待,你会觉得,什么不传之秘,都是忽悠你的,而目的,只是希望你重视剂量而已,仅此而已。
犹如做买卖,不缺斤不短两,这就是剂量啊!也有量身定做的意思在里面。
当然,也不是要非要苛刻的一定精确到点,因为动态平衡啊,所以也不可能精确到点。也是由于是动态平衡,所以是有一段区间的,这个区间就是剂量的容错率(安全区间),而【要精准把控剂量,这要靠扎实的医理药理和严谨态度的实践试错实检。】
所以医理一定清楚,思路一定要清晰。这个药走哪里,用来干什么,那个药走哪里,用来干什么,这就是排兵布阵,这就是药性归经啊。
而剂量,就是你这场仗要带多少兵力去打,由于刀剑无眼(讲笑话,怎么可能无眼,握着剑的手的你就有眼啊或者说你就是是眼啊233)
打仗嘛,开局肯定要探清敌人虚实嘛,想要套取敌人情报,那不就是望闻问切吗?
之后拟定头汤开路,不也是吗?
至于效不效啊,那就看将军是不是个好将军了233,将军嘛,就是医生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