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法新思维·初级教程》书摘(一)
序言
1.死规则与活思维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载体,语言表达本质上是一种思维的表达,即所谓“言传心声”。
**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离不开三个要素:语音、词汇、语法。
**语法源自语言。是先有语言,然后再从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总结出人们在使用这种语言时所遵循的一般思维规律或表达倾向,即所谓的规则。
**语法规则就是对这些规律性的语言现象进行归纳和总结,但并不能涵盖所有的语言现象。语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也不是“非此即彼”、“黑白分明”的,而是存在许多“模糊地带”或“灰色地带”,因而总有“例外”存在。
**很多看似随意的规则,其背后都有共同的思维规律。因此,学语法重在理解规则背后的合乎情理的思维,而不能死记“规则”。
2.结构形式与意义用法
**语法有形式(form)、意义(meaning)和用法(usage)三方面。
(1)形式:某个语法结构是怎样构成的。比如“现在完成进行时”的构成形式是have been doing。(语法结构的准确性)
(2)意义:某个语法结构表达什么意义。比如“现在完成进行时”可以表示“一个活动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说话时刻”这样的含义,这就是现在完成时态这一结构所具备的语法意义。(语法结构的表意性问题)
(3)用法:关于何时/为什么使用某一语法结构的问题。这与在实际交流中的语境有关系,即在什么样的语境中,采用何种语法结构来表达特定的意义才合适。(语法结构的合适性)
*意义和用法是密切相关的,有时难以严格界定*
*英语学习者要能够准确地、有意义地、恰当地去运用英语语言结构*
**形式与意义的关系:
(1)知道语法结构的形式并不一定就懂得语法结构的意义。“I have been comingto Beijing for fourteen years.在过去这14年当中,我常常来北京。”》》用短暂动词(如come)的完成进行时(如have been coming)来表示到目前为止的一段时间内重复发生的动作。
(2)知道语法结构的正确构造形式以及所能表达的意义,也并不一定就保证能够正确使用。》》现在完成进行时态在表示重复活动时,不能说明具体的次数(错句:I have been comingto Beijing fourteen times)
3.句子与语境
**任何一个句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一个赖以生存的语境。甚至有时候,语境决定了一个句子真正要表达的意思(这是语用学研究的范畴)。
#rollerblade /ˈrəʊləbleɪd/ n. 直排轮滑;滚轴溜冰;滑旱冰 vi. 滑旱冰
**从交际的角度去看待语法
**去分析、解释为什么英语本族语者要“这样”说(what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actually do say and why)
4.英语思维与汉语思维
**英文中有“动作(action)”与“状态(state)”的区分,以及时态方面的问题(详见本套书“中级”5.7.4小节所给出的解释),而这些话语特点在汉语思维中都是“盲点”,是天然缺失的。这就造成这样的窘境: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把“I am married. I got marriedlast year. I've been marriedfor over a year.”译成地道的中文“我已经结婚了,去年结婚的,到现在结婚有一年多了。”,但反过来由中文却无法译成地道的英文,即能读懂英语句子,但在真正交际中不一定能准确地说出这样的句子。
**“He is interesting to listen to.”在表层结构上,he是做句子的主语(He is...),但在深层结构上,he是作listen to的逻辑宾语(...listen to him)。这里不定式to listen to的逻辑主语是泛指大众,在句中没有明确给出,而只是隐含其中的(It is interesting to listen to him)。
5.语法知识与语言技能
**把语法知识转化为听、说、读、写这样的语言技能。
**“多思考”(think much),把“课本上的语法”(a textbook grammar)变为“头脑中的语法”(a mental grammar)——即逐渐培养自己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理解”语法规则,让规则成为自己思维的一部分。
**“多练习”(practice much),包括听、说、读、写、译全方位的练习,尤其是口语和写作这种语言产出能力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