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干货!最完整的黐手心法,咏春门人不得不看!

2020-08-26 21:44 作者:咏春百科  | 我要投稿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黐手离手,是学习咏春拳术练习搏击课程必经阶段,目的在于训练运用招式技巧及培养巧妙的反应,从而养成为自然反应的惯性动作。要达到优越的惯性自然反应境界,当然须要严谨地、按部就班地打好基础。练习离手黐手,须分为单黐手离手、辘手、攻防、及自由发挥几个阶段,按次序的练习。

有部份人士认为,咏春黐手离手是在桥手与桥手接触后才获得知觉,才有反应,才能反击,因此,只要不与使用咏春拳法人士桥手接触,黐手离手的作用便无从发挥。这其实是对咏春认识不深所产生的误解。黐手离手并不一定需要与对方桥手接触才能发挥感觉与反应。黐手离手的作用有多方面,各方面互相配合才能产生最佳的搏击效果。


黐手离手的练习步骤,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1. 单黐手离手

2. 辘手,亦称盘手

3. 攻防练习,亦称双黐手离手

4. 放松而不须用力之离手运力技巧

5. 培养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的离手自然反应

6. 感受和领略朝形、追形和对正子午线的离手奥妙技巧


1. 单黐手

是学习咏春黐手的第一步,练习摊、膀、伏手法的攻防技术。一般初学者都觉得运用摊手、膀手时十分吃力,因要承受对方桥手压下之力,用伏手才觉得在用力方面占有优势。然而,若练习摊手及膀手时能明白掌握运用圆形滚动的技巧,不但不容易疲劳,更可以令用伏手者感到极大的威胁;相反,如用伏手者能发挥应有技巧,又能令使用摊手、膀手者难以承受。这是矛盾问题,其实是善用者胜。

2. 辘手

双方以摊、膀、伏手法构成圆形旋转,达到卸力、逼力效果,包括寻求化解对手压逼力的方法,感受令对手腰马浮动的技巧,培养肩膊关节在承受重力压逼时仍能保持完全松弛状态。因为,肩关节越松弛,滑动力越强,才能达到快速旋转、达到产生牵引力及冲击力的最佳效果。


3. 攻防练习

在辘手过程中,可随意运用攻防招式,分为:(a)小念头、(b)寻桥、(c)标指三个阶段练习:


(a) 小念头阶段

双方进行定位的攻防练习,互相运用摊手、膀手、伏手手法,感应对方攻势,作出适当的防守和反击,如摊打、窒打、拍打、按打、一伏二……等手法。


(b) 寻桥阶段

在应用寻桥手法时,首先应了解寻桥拳套的作用,练习寻桥的主要目的,在于将体重的动力贯于手臂上。因此,所使用的手法虽然与小念头的手法大致相同,但是运用每一招式,不论进攻与防守,均贯以体重的动力,如进退、旋转等,以加强手法的力量。


(c) 标指阶段

标指是一套有极大杀伤力的拳套,因为标指手法能将体重劲力急速汇聚于攻击点上,就算是双方桥手接触也可能受伤。友谊性质的黐手,为免有受伤机会,很少运用标指手法,应以口述示范作为练习。

至于木人桩法,即是三个阶段融合运用,以木人桩作为练习对手工具。

4. 毋须用力的运力技巧

由于双黐手练习时,对方的用力方向经常改变,自己亦应改变用力方向,肩与膝等各关节放松,利用朝形、追形、旋转、进退等方法,对准对手中线,感受如何应用各种技巧才能令对手腰马浮动,将所感受的最有效方法储入脑意识中,成为潜意识的反射作用,便能发挥最佳的自然反应。


5. 培养使用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的自然反应

要真正做到来留去送、甩手直冲这句咏春拳法口诀并不容易。假如从视觉上察觉对方桥手来则留、去则送,其实并没有真正做到来留去送、甩手直冲,因为凭眼见后才作出反应是十分缓慢的,十之八九难达到目的。因此,要培养不以视觉而用潜意识的反射作用,成为自然反应,方能体现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的原意。


6. 感受和领略朝形、追形和对正子午线的奥妙技巧

朝形、追形、对正子午线的作用,已在前面讲解过,掌握得好之后,应着意感受和领略其实用价值和个中技巧。此时自能对黐手的作用了解更深,也会认识到黐手真正的价值。


"黐手" 与 "朝形、追形、子午线"


黐手是练习咏春拳搏击技巧的主要课程。历代相传,练习黐手时的要点为:朝形、追形及对正子午线。

其实,不论是人类或任何一种动物,在单对单搏斗时,均自然地面对面,相等于采用朝形、追形及对正子午线的备战形态。这是本能架式,按理不必视为要点地历代相传。这是否另有含义,值得研究和讨论。

咏春拳之着重朝形、追形及对正子午线,并不是单从字面解释的面对面、及对正对方中线 (子午线) 那样简单,其实暗藏着意识技巧,以求发挥自动防守和有效的反击招式,并加快反应的速度,成为发挥搏击潜能的有效方法。朝形、追形及对正子午线,再配合意念的推动和念力的灌输,就产生奥妙神奇的搏击技巧。


要了解这种搏击技巧,首先要理解咏春拳法的中线理论。


首先分析「小念头」的站立姿态:双足指向中线,已令足尖、膝关节朝向中线,这是双足朝形的基本形态;手法中之摊、膀、伏,也是朝向中线。手、足形态相配合,将整个人整体形成立体三角形朝向中线,而三角形之前角尖朝向对方中线,配合身体向前推进,便是整体重量的凝聚点。以此形状与对手接触,便产生了打尖、逼破、排挤能力,也就是经常说及占了内门,逼破了对手的防卫,使对手中门大开,落于不利之形态。


再看朝形、追形和对正子午线的关系,其实是同一道理。


1. 朝形:── 以正面向正对方。

2. 追形:── 遇到对方向左或向右方移动时,自己也随着对方移动的位置朝向对方中线,因此而称作追形。

3. 子午线:── 指人体的中线。(子午线用意广泛,风水学上常用,在地理上南北回归线也有称为子午线。) 子午就是中线的统称。

如能掌握朝形、追形、对正子午线的技巧,大概可做到以下几种反应:

1. 汇聚整体力量

2. 四肢具备如箭在弦的备战状态

3. 潜藏吸收外来压力的本能和反弹能力

4. 有自动反击和自动防守的能力


干货!最完整的黐手心法,咏春门人不得不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