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煤山大捷”的“主力”刘镇湘当年为什么会坑了黄百韬?

2021-07-12 13:18 作者:御鬼人  | 我要投稿

看过经典电影《决战之后》的朋友们对“小煤山大捷”肯定非常熟悉。原国民党军第六十四军军长刘镇湘在功德林小梅山拖住了三路日军,为国军数支主力的集结赢得了时间,奠定“小煤山大捷”的基础。但鲜为人知的是,“小煤山大捷”的“主力”刘镇湘当年却坑了黄百韬兵团。

1948年11月6日,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正式开始。到了11月8日的时候,黄百韬兵团已经知道解放军的第一个拳头要落到自己头上了,唯一的出路就是在解放军合围前撤到徐州。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黄百韬兵团的撤退一再延误,华野追击部队距离黄百韬兵团越来越近。

11月10日,黄百韬兵团主力撤退到了碾庄并召开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黄百韬兵团将领多数都认为应该继续马不停蹄地撤退,早进徐州早安生。但是黄百韬兵团的国民党军第六十四军军长刘镇湘坚决反对撤退,主张利用李弥兵团之前修建的防御工事,在碾庄固守待援。

刘镇湘的观点自然遭到了反对,结果刘镇湘大喝道:“老子的部队连日本鬼子都敢拼,他共产党有什么好怕的,就在这里拼!”刘镇湘的第六十四军占了黄百韬兵团总兵力的将近三分之一,说出的话又难以反驳。于是黄百韬采纳了刘镇湘的建议,也就没能再活着走出碾庄。

有意思的是,刘镇湘主张在碾庄固守的真实原因却是“封建迷信”。如果黄百韬兵团从碾庄向徐州撤退,那么刘镇湘的第六十四军就要在碾庄附近的土山布防警戒。当地的民间传说,刘镇湘要布防警戒的土山就是当年关羽被曹操击败之后,与张辽约定“降曹三事”的地方。

刘镇湘觉得关羽兵败降曹的地方不吉利,不愿意去土山。因此刘镇湘才坚决主张在碾庄固守,这样他就可以不去土山布防了。正是因为刘镇湘的“封建迷信”,所以黄百韬兵团丧失了逃出解放军合围的最后希望。黄百韬在碾庄被击毙,刘镇湘则在“功德林”蹲了几十年。

“小煤山大捷”的“主力”刘镇湘当年为什么会坑了黄百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