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化学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丨含课件

2023-10-04 01:11 作者:Brynden-Tully  | 我要投稿

1.1关于教师教学工作的认识

你抱着怎样的目的走到这里来?

你心目中的教师职业是怎样的?

你想做一位什么样的化学教师?

你现在的优势和差距是什么?


1.2关于教师职业素养的认识

(1)放弃不必要的攀比之心

(2)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用教材

(4)教学内容应大于教材

农村教育的优势:

♦ 宽和的家长淳朴的孩子

♦  单纯的人际关系

♦  与大自然亲近

♦  安宁的工作心境

王老师对张立平老师成长经历的评价:

安心、专心、潜心、用心

用心为最高境界,具体表现为遵循科学,主动研究,运用智慧,发现规律

(1)化学教学中是否应强调预习?怎样去预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①预习可作为正式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应该看出学生的预习成果与真正了解并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差距,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②教师的预习工作也非常重要,要最大限度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

(2)如何应对调皮捣蛋的学生?

①不翻旧账,只关注今后的成长

②开学初就了解其过往历史,家访,主动表示关心、拉拢


1.3化学教学论课程的性质和学习要求

化学教师的素质结构:

1.个性品格

科学精神,美好情感,积极态度,先进观念

2.教育和管理能力

班级建设管理能力

学生咨询辅导调控能力

3.化学教学及其教研能力

知识技能教学能力

教学设计评价能力

教学问题研究能力

实验操作教学选择改进能力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应用能力

教学策略及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

4.化学专业能力

科学认识能力

科学研究能力

科学问题解决能力

科学信息获取组织传达交流能力

化学教师工作系统:

课前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实施

课后教学反思

化学教师常用文本系统:

课程方案

教材

教学方案

学习方案

作业、测验、评价工具、考试

化学教学论课程的性质:

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化学教学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依随启智、益智、育人和笃行的教育规律,在人类社会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

探索并阐释化学科学经验的构成及其转化成学生经验的过程、机制和方法的学科。

课程教学与学习系统分析:

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课程结构教学进度学习基础及影响因素

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学习内容

课程实施教学过程学习过程

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策略

课程评价教学评价学习成果测评

化学教学论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

先进观念思想的了解和建立

现代方法、技术、策略的了解和尝试

教学基本理论、概念等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教学基本技能、方法、手段的练习和掌握

推荐阅读:

化学教育杂志、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学杂志

化学课程网、中国期刊网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Science Education


2.1基于科学素养的科学教育目的观

为什么教?(教学目标

教什么?课程内容教材

怎么教?教学过程方法策略

教的怎么样?评价

深广度如何设定?(内容选取


2.2化学课程与科学素养培养

杨振宁曙光集中的观点90年代

♦  中国教育哲学注重训导,美国教育哲学注重启发

♦  与美国同龄人相比,中国学生学的更多,懂得更多,但创新能力不足

♦  中国学生害怕陷入似懂非懂的状态,但在前沿的研究中,人总是似懂非懂

♦  中国教育哲学适合当下的大多数学生,少数优秀者更适合美国模式

♦ 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如何既保持中国教育哲学的优点,同时引进美国教育哲学对优秀学生的长处

     徐光宪关于教育教学的观点

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素质是原动力,具体包括

    ♦爱国心(每个中国人奋斗一生最重要的原动力)

    ♦好奇心(科学研究的自然原动力)

化学教学和教材建设,应该向学生展现出生动活泼、立体多维的形象

    ♦ 时间的维度

    不要只讲当代化学,要简单地回顾历史和展望未来

    ♦内容空间的维度

    要把当代化学的丰富内涵,分门别类地告诉学生,使他们对化学有全面的了解

    ♦知识纵深的维度

     化学的定位、目的、基础理论、实验方法和应用的深入浅出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于科学素养的定义

所谓有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和深谙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事务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2.3科学素养构成与化学课程及教学的三维目标

科学素养的三大要素(教学内容要素)

       知识技能:科学知识,科学理解(认识)

       过程方法:科学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的本质和价值

教学水平要素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

       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

       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

       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

2.动作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初步学习

       初步学会

       学会

3.体验性学习目标水平

       体验、感受

       意识、体会、认识、关注、遵守

       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


2.4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


2.5理解和实施课程结构方案

此次高中化学课程结构试图解决

      高不成低不就问题

      人才培养规格多样化

      培养创新人才

      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等


3.1化学课程内容的整体特点之多元性

化学课程标准

即原化学教学大纲,是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中学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制定的中学化学教学的指导文件。规定了化学课程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

支持科学素养发展需要的三类内容

       化学学科基础知识

       科学探究、化学思想观念、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

       具有STS教育价值的内容主题和学习素材

化学1

       认识化学学科

       化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核心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化学2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STS取向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学术性取向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过程与方法取向

       《实验化学》


课程内容的多元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内容支持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课程内容的层次

       高中两个阶段的课程内容螺旋发展






3.2化学课程内容的整体特点之层次性

       高中化学必修与选修模块的关系是基础与发展的关系

       整个中学化学课程是三个阶段、三个层次、两种类型的发展统一体,第一阶段是入门、第二阶段是发展、第三阶段是个性化的深入和提高

       前两个阶段强调的是共同的全面发展,第三个阶段突出的是多样化、富于选择性和个性化的深入发展



3.3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相关问题讨论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特点

       内容的模块化和主题

       内容的多元化和层次

       内容的结构化和建构

分析内容标准的思路和方法

       确定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

       分析课程内容的“多元化”

       分析课程内容的“层次性”

       分析课程内容的“建构性”


       课程标准之下,各省出台符合自己区域实际情况的《教学指导意见》,以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广度问题

       教科书也是对于课程内容具体化的重要教学资源


4.0教学结构与教学设计概述

基于教学设计的教材分析

学科分析

       内容本体的思考(知识点本身和知识域的思考)

       学科价值的思考(认识价值、思想方法价值)

学生分析

       他们已经知道什么?

       他们最想知道什么?

       如何将学生的问题转化为教学的问题?

       学生的认识及认识方式与科学之间的差异

       学生的问题发展脉络(关键点和障碍点)

教学分析

       我们能改变学生什么?

       学生需要我们帮助什么?

       我们怎样帮助学生?

       什么问题由谁来解决?

       哪些问题要通过学生活动?需要什么活动?

       什么问题,什么活动,什么地方需要教师提供什么帮助?(刺激、思路、证据、论推理等)

基于新教材的教学构成图

       知识线

       问题线

       情境线

       活动线

       认识发展线

知识线及深广度的确定

       关注教材中的三级标题,其表明了主要的知识点和知识点间的内在关系

       教材正文和迁移运用(或学与问)栏目表明了知识的深广度

       可以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找不同版本教材的交集,从而确定知识线和深广度

       不是交集的内容,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处理

       参考教材节后习题和章后习题

       为依据教材正文分析确定的深广度寻找证据

       关注层次性

活动线索的确定

       关注活动性栏目,结合驱动性问题进行分析

       要有分析活动性栏目的角度,包括活动的意图、是否需要对活动方式或活动中的问题进行调整等

       结合知识逻辑线索和学生认识发展线索进行分析活动

化学课堂教学要素

内容

       内容点、情境素材内容逻辑与组织

程序

       教学线索教学顺序过渡串联

活动

教师活动

       讲述讲解展示演示提问

学生活动

       观察思考联想质疑实验探究讨论

手段

       模型、板书、PPT、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图片展示等

方法

       启发、讲授、实验、探究、问题解决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要求(深广度)

教学内容

       内容维度、内容点、内容组织顺序、情境素材和例证、问题与任务

教学过程与方法

       过程、方法、活动

教学评价和管理

       活动形式、评价内容和手段


新的教学设计构成

       目标设计

       内容设计

       活动设计

       评价设计


教学活动过程:

知识逻辑→认识逻辑问题线索证据提供

情境素材贯穿其中

化学课堂教学结构

大的教学环节

       引入→展开→结束

具体的教学结构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结构

              提出问题、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物质性质为暗线为辅)

       基于物质性质的教学结构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等

              (问题与活动为暗线为辅)


5.1课程标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要求

无机元素化合物

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氯、氮、硫、硅等非金属极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内容标准指出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本学习要求:

首先,结合生产生活自然现象和环境问题的实际学习和应用元素化合物知识;

另外;通过多样化的试验活动和丰富直观的实验现象学习和应用元素化合物知识

过程与方法的要求

学生能偶能够运用物质分类的观点、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知道对元素化合物性质的认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有机化合物知识

主要考虑了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代表性;在生产生活环境等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有机化学知识的阶段性等


5.2教材对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如何处理的





6.1.1必修无机元素化合物教学策略1





6.1.2必修无机元素化合物教学策略2





6.1.3必修无机元素化合物教学策略3


6.1.4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案例


6.1.5说课示范及指导


6.2有机化合物知识教学策略


7.1




【化学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丨含课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