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分物流跨考|23级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数学|双非三战|高分经验分享
如果已经选好了一条你真正想走的路,那就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
也许在这过程中你会遇到一些不曾预期到的困难,
但是在一次又一次地解决困难过程中,你会更加明了自己内部的巨大能量。
最终你会发现不管路的尽头是什么,路上的风景会在很久的一段时间里给你治愈、给你力量!
2023考研er在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在疫情防控二十条出来的二十多天后,完成了属于自己的战役,其中包含了多少人的无奈或心酸、疼痛或昂扬,只有亲身体会过的人最了解。
我作为今年考研几百万大军中的一员,个中辛酸与温暖,现在也终于能以一个回望的角度去看了,现在记录下这些,是对自己的审视与总结,也是希望能够被有需要的人看到也许能得到一些启发,尤其是如果能给之后考研的学弟学妹们一点经验、能帮助你们少走弯路的话,那将不胜荣幸,因为我也曾淋过雨,希望你们都可以更容易一点,轻松一点,这也与我当初报考教育学的初衷殊途同归。
下面我大概会从择校、选择专业、公共课、专业课、心态、选择辅导班几方面说一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拖动到想看的部分。
一、关于择校
先介绍下背景吧,跨考,本科双非,三战。是的没错,三战报上师,但是一开始确实没考虑上师,冲了两年南京师范,第二年还是离复试线差点,稳妥起见,经过对比专业课、考虑学校、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选了上师。
上师地处华东地区,虽然学校本身不是211,但是地理位置优势意味着它的教育资源一定不会差;
其次上师去年刚换的参考书和我之前准备南师的参考书有很大重叠,这也是我选择上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此外上师的招生人数今年公布的是58人,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别的校区算是很多的了,与此同时分数线也不会过于离谱,这两年因为教育学专硕的分数线一直上涨,上师基本是过了国家线就可以。
而且上师收跨考,学制两年,时间短效率高,太香了好吧!
在我看来在择校这方面首先需要自己有一个优先权,在合理评估自己的情况下对自己最在意的排个序,之后就是信息搜集了,考研不同于高考,高考会有家人、老师手把手地替你操心,考研更多的是自己的事情,有可能你的朋友也考研,但是你们不是一个专业、一个学校,搜集的信息也是不同的,所以在最初了解信息方面一定要下功夫,多找直系学长学姐了解最真实的情况。
关于搜集信息的渠道可以有:学校官网、学院官网、研招网、目标学校qq群、知乎、微博、小红书、考研辅导班等等,渠道非常多,但是一定要注意甄别,谨防上当受骗!!!多对比多思考,尤其是涉及金钱方面,以及可能会有的夸大其词。其次是关于信息内容主要关注是否收跨考(如果你是跨考的话)、历年分数线如何、是否压分、招生人数(主要关注统考,有的学校可能保研占比过大要慎重),是否保护一志愿等。
二、关于专业
选择专业方面我个人是建议从实用和兴趣两个大的方面。对我自身而言实用就是教育学的前景很明确,有一定的专业性,靠技能吃饭;兴趣是受到了一些很棒的老师的影响,以及喜欢跟人打交道多的职业。
综合以上两方面呢我义无反顾哪怕是三战也坚决选择学科数学。尤其是数学,会比其他不考数学的专业有一定难度,同时又比专业数学的简单点,在学科里面比起语文英语,卷的程度算是中等吧。而且数学作为中小学的大主科,在就业方面也会更有优势一点。
在这一块我觉得比较重要一点的是早做决定,然后坚决坚持,不要事后摇摆,觉得这个是不是太难了什么的,事前做好了解,之后就为之专心致志努力,我知道不乏有一些上岸的同学会在中间更换更适合自己的专业上岸,但是这对你的心态、进度都会有影响,意志不坚定的,爱拖延的,中途换专业(尤其到关键阶段)可能真的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三、关于公共课
从这一趴开始,就逐渐进入干货了嘎!
公共课不是拉开差距的,但是必须要保证在一个平均水平,绝不要被公共课拉分。
公共课政治
建议跟一个老师按部就班过一遍知识点,我一直跟的是徐涛老师,讲课比较有趣,而且大概率今年他的课会有一些新东西,我觉得还是蛮值得期待。然后按部就班做题,7、8月开始,只要每天一个小时左右足够,不必太纠结正确率。前期选择题打好知识点基础,不需要背选择题考点,做多题慢慢就培养出感觉了,那些容易混淆的点可以自己整理一下简单记忆,内容不多。
后期到11月中旬开始背分析题也是跟一个老师踏实跟下来达到平均水平完全没问题,这一阶段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肖秀荣老师的肖八肖四、徐涛老师的必背20题,还有陆寓丰老师的押题,反正这政治三巨头随便挑一个,只要是认真做了的,政治完全不要焦虑,就算是你没有背到的分析题,到考场也会有话说,主要看选择题,选择尽量不要低于35分,分析题多写一点,一定不会拉分!
公共课英语
单词这是老生常谈了,不要停止每天背单词,不管是纸质还是app,一定要背,不间断背,但是听单词课如果基础不是特别特别差的话,建议不要浪费这个时间,而且对于我们专硕而言考英语二比英语一还会简单一点,只需要熟悉单词意思,做阅读能用就行,app推荐扇贝单词、墨墨单词,单词书可以用红宝书和朱伟老师的单词书,我主要觉得单词书太重了哈哈哈哈一直用的是app。但是单词不是目的,是工具,背单词用在做阅读和写作积累词汇。
阅读我一直时间来不及,没听过课,就是刷真题,英一英二都刷,但是英一只是前期刷了一次,后面都在做英二我习惯先看问题再回到文章找答案,因为我基础还行,如果需要什么技巧性的做题方法我这边还真是没有,只是听研友都比较推荐唐迟老师,大家有需要的可以去看看。
作文考前一个月左右可以背背范文,我第一次考是在考前一天看了一下写作大概的格式,最后也不算拉胯,74分,第二次多背了几篇范文,当年阅读也简单,最后是82分。背范文可能不会押住题,但是背熟以后你可以灵活的运用起来,拼出一篇你自己“模板”。英语阅读不要低于32分,完型拿一半以上的分数,新题型不要错多于一个这是保证英语不要拉分的一个参考分数。
四、关于专业课
最最最最最硬的干货,当然是专!业!课!
此时屏幕前的我不禁撸了一下袖子哈哈哈哈哈。
专业课咱们学科数学那叫一个雨露均沾,既要背,又要算,但是也好,上午背下午算,可以调节思维,不会背成宝娟嗓也不会一直被数学折磨。
两门专业课一共300分,是考研分数大头中的大头,得专业课者得考研,重要性不言而喻,千万不能因为专业课难公共课简单而本末倒置,时间精力甚至金钱都要尽可能往专业课倾斜。
教育学综合333
对这门科目,如果只用一个字来说,背,可以高度概括关于这门的学习,但是怎么背、背什么、背到什么程度都是我们必须细细思考的,我们且来一条条看
1.内容构成
上师的333很常规的,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基础,这是总的范围,但是,如果你留心过上师的历年真题,会发现有的科目大半的内容都不曾考察,比如外教史。这对背书困难者减轻了不少负担,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重点考点爱反复考,这些如果你能事先知道可以省下很多精力,同时也是减轻备考心理负担,极大提升自信心。比如我整理了一下发现十年来教育学基础一共考察过41个知识点,外教13个,教心23个,中教11个,真的比起333大纲不知道少了多少好嘛!!!如果有学弟学妹需要看这份整理可以私戳我获取哈!
2.复习时间
开始背的节点最好不要晚于7月,其实按现在这个大环境,感觉5月开始是稀松平常了,在背的时间上建议至少每天不低于4小时,前期的话可以根据自己习惯安排时间,比如我有一段时间因为有工作白天时间不是很整所以调到晚上背意外发现效率很高。但是到考前一个月左右建议是每天上午背,因为专业课一是上午考,将自己的大脑调到保持一致。另外后期背书不建议拿书直接背了,又厚又重而且重点不突出,我当时是报的辅导班里发了资料,每科一本,针对校区标注了不同星级重点,方便且安心,减轻了很多负担。
3.背记方法
从小到大背书可以说是必经之路了,有的uu有自己的一套背诵方法就可以跳过这一部分了,但是如果有和我一样背诵困难的,希望能多看看这里,因为我这里没什么好的方法,但是有血的教训,一定一定要避开的大坑。
首先就是要避免面面俱到。我当时是觉得自己是跨考嘛,要多学点知识,虽然我当时辅导班给的资料已经帮我划分出最重点和次重点,我就是固执要都背一背,而且是尽可能按书上背,自己觉得不够准确绝不跳过,导致我浪费了很多时间并且有很大压力,觉得别人怎么都好几轮了我咋就背不完,特影响心情,所以球球了,千万别再吃这个苦,找到重点,先搞重点,后面的咱等初试完了好好啃,等读研期间好好啃,等工作以后用终身来学习,别死磕宝贵的考研时间,先上岸要紧,这点是有强迫症的孩子们一定要高度注意的!
其次是不要过度追求口诀。适当的口诀可以帮助记忆毋庸置疑,我到现在还印象深刻中教史里老师的口诀,真的很好使,但是不可一遇到难背的就求助于口诀,会容易混淆,适得其反。可以使用内在联系法,时间串联法、框架记忆法等等结合着来背,反正记住、能写出来是王道。
最后重视框架的重要性。这也是一条血的教训,因为我之前被多次告诫,抓好框架,我倒是也注意了,但是没有太注意,我觉得框架就那一点东西,不够用,可是某天我发现框架不仅背起来简单而且能帮你找到知识的内在联系,极大提高背诵效率。框架有不同层级,整本书的框架、章节框架、知识点框架,按需取用,真的很高效!但是在整本书的框架甚至章节框架自己搞是不大困难的,对于知识点框架我这边其实真的建议去找找现成的,因为自己有可能理解不准确以及弄出一个不是很方便记忆的框架,会耗费更多精力。我当时主要是听课结合资料,在理解知识点上可以很精准的达到目的,不需要自己纠结。
4.背诵程度
在这方面我最想说两个点,一个是不要纠结别人背几轮。
我备考期间从3轮到30轮的都听过,但是背30轮的也不见得就都是140+,大家不要被别人的进度吓到,自己稳扎稳打过个三四轮,抓住重点,理解透彻,真的问题不大。
其次是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也就是说已经明确是重点的知识点一定要过个一两次,不能一次都不过。这是针对上师的考情给的很值得注意、值得警惕的一点,因为就去年和今年所考察来看,除了一些很重要的知识点仍然会重复出现,现在有一些以前非常非常非常高频的考点不考了,而是考一些其他重要但以前没考过的点,所以如果你一点都不注意,到时候可能真的没话说,趁现在时间还早,都要留个印象。
然后关于背诵呢最终是要落到能写出来,这个可以在11月开始进行一些模考,我当时主要是跟着辅导班统一组织的模考练习的,虽然我报的这个辅导班出的说是模拟题不说是押题,但是感觉老师们在很用心的出题,里面不乏有考场上真的考出来的题目,今年的一个名词解释就在模拟中练到了。11月之前的话更多的是找一些重点知识点练一练,不宜花太多时间每个知识点都写。
最后只要你还有时间,不断重复重复重复准没错,今年我的中教背的不算好,但是因为有之前的底子,考了相对冷门的知识点我也有印象。不管你觉得自己背的多不行,只要你坚持重复,在考场上都会出现在你的脑子里!

编辑

编辑
949数学专业综合
最后就是压轴949数学专业综合啦,这门可以说是最能拉开差距的科目。
比较意外的是,继去年换参考书后,今年又新增一本概率论,现在一共是初等数学、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以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共四门。
可能听着确实有点吓人哈,但是仔细研究一下真题,可以发现在难度上上师是很宽容的,今年新加的概率论,有三分之二的分数是比较容易拿到的。初等数学只要把握考点,吃透教材,做起来思路很清楚;数学分析在慢慢考一些新东西,但整体上还是比较浅的,比起我考南师的数分,真的很仁慈;高代解析几何目前来看解析几何位置和分值比较固定,就是10分也不会太难,套公式即可,高代部分捡重要的考,计算量大是个突出特点。
1.初等数学
初等数学其实上师我觉得考的有点玄,前几年比较稳定,但是今年证明无理数不考了,本来以为必考。这一块会有一些技巧性强的东西,跟奥数有点挂钩,所以平常要做一些相关的题。然后会有一些课本上的原题,这个分数是我们可以拿的,今年考的一道几何,我记得我当时教材上的习题有好多是这类型的,当时我也是做完就完了,没有复盘,考场上着实后悔,没有思路。所以一定要注意教材!!
2.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如果不是本科学过学明白的话,真的强烈建议要听听课,一方面更高效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另一方面我觉得听课比自己看书更不容易走神,有效复习!还有,听课做笔记是应该的,但是不要沉迷做笔记,我二战特别认真跟着课程做了笔记,定义定理都在本子上抄了一遍,但是其实有点感动自己的成分在,我后面发现我的资料里已经有笔记框架,我如果能好好利用起来,能省出更多时间刷题,也许就上岸了,所以一定要避免这个坑呀,数学就是做题多才能提高,光做笔记事后也不回顾只能是骗骗自己。上师的数学分析考的很基础,也不偏,跟着听听课把课后题和例题掌握好几乎不需要额外做题。
3.高代解几
解析几何我当时没有看教材其实,跟着老师过了一遍课记住公式会用就足够了,而且公式也不算多,对象也主要就是线和面以及他们的位置关系,大家可以少花点时间在这一部分。高代部分也是解题步骤比较固定的,一旦理解了知识能够识别考察的知识点会很简单,如果遇到困难的点可以直接跳过,要相信上师,真的不会考很难,范围已经很广了。今年连证明都没考,就是计算量大点,这个平常练习中要细心一点,确保出手了的,都是对的。
4.概率论
概率论其实是包括两部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就今年的形式看是概率占2/3,统计占1/3,虽然不能确定之后还是这个比例,但是大概率是两部分都会出题目。
概率的话前一二章只要有高中的底子基本就够了,公式也都是熟悉的,只不过表述方面可能更加专业,需要练习一下,单纯解题的话就是高中水平。后面会涉及一些新的东西,但是有高中基础再加上数分基础,基本也是套公式的多。记得刚出来通知要加书的时候群里小伙伴们包括我在内都特别崩溃,但当时我报的机构反应比较快,很快出了课程,有老师带着过完会发现,真的没多少东西,比起数分很好理解,解题步骤也比较固定,课本的题挑着做一些足够应对考试。统计部分个人感觉是有点困难,不是像高中那种考察了,加了很多新东西,需要认真学一下,多给点时间。
总体而言吧,上师的数学的重点比较突出,题目难度也不高,就是范围广,有些题目会有技巧性,
所以非常建议一定要早开始,2月开始都不为过,5月到6月之间把四门知识点过一遍,重点课后题过一遍,后面多复盘多做题做题做题,保证不把知识忘掉就可以。

编辑
数学一定要多花时间,只要把基础打好,不需要特别深挖也够用了。
我觉得数学对很多人来说在没有学会之前是很没有幸福感的,容易击溃心理防线,这时候一定要学会寻求外部帮助,不管是听课也好还是跟研友讨论问题也好,都是可以选择的途径,而且要特别注意不要死磕难题,放过难题放过自己,没什么大的影响。
不要对数学抱有抵触情绪,毕竟我们要看到数学题一旦会做那分数是哗哗地就上来了,不像文科类的,不会的题说点相关的老师酌情给分不给分没有很严格地标准。
五、关于心态
心态千万条,别想二战第一条。
总之就是不管你是第一次还是已经在n战,千万别想着再来一年,不要一开始给自己找退路,能早上岸就早上岸,如果拖着压力会越来越大。
其次是要自信。如果觉得自己最近没有好好学习,可以听听别人的进度激励一下自己,
但是如果知道自己确实在努力,不要被别人搞心态,按自己地节奏来,你走的每一步路都不会辜负你。
还有一定要坚持。既然已经选了这条路,就义无反顾下去,不要觉得耽误了秋招什么找工作,考上研究生一样有校招,考不上也会有春招,有各种工作机会,全看你愿不愿意接受,不必因为朋友室友找到什么工作而懊悔自己考研的选择。
最后是不要陷入焦虑。
焦虑可能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情况,但是不要陷进去,适度的焦虑其实用我们教心来说就是适度的期望水平是有利于达到目标的,但是过高的焦虑会阻碍你行动,天天除了emo啥也干不了,完全不焦虑的话可能会摆烂太厉害,最后进度差很多。
如果感到焦虑无法自己排解的话可以找朋友家人等等你信任的人去倾诉,或者去运动一下,偶尔看个电影调节一下都可以,暂停是为了更好的出发,不要因为这些事情而觉得愧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感到焦虑的时候可以试着学习一些不太困难的或者复习已经掌握知识,把注意力放在具体的事情上,一旦行动起来你就不会长时间陷入负面情绪啦!
六、关于辅导班的选择
现在考研报辅导班感觉是很普遍的现象了,身边的研友们或者报线上或者报线下的,但是有的经历也很糟心,所以选择辅导班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如果选对了可以省时省力,就是一笔收益很大的投资,没选好的话不仅浪费钱,而且还影响心情浪费时间,考研人的时间真的浪费不起,所以对于选择辅导班一定要慎重。
1.是否有针对性
考研学子的市场现在很大,有些机构就会夸大宣传,表面上说的是各种学校各种专业的都提供,但是这种往往价格很高而且不具有针对性,公共课会找几个网红的老师但是专业课可能只是找上一届的学长学姐给你随便讲讲,甚至这些所谓的学长学姐身份都无法核实,不一定真的是你的直系学长学姐。
所以尽量找一些能专门针对你报考院校专业的辅导班,相对而言在专业课方面才会更专业可靠高效,专业课的巨大分数比重要求我们必须重视专业课方面的辅导,一定不能找外行人敷衍。
2.课程服务
报辅导班的时候了解清楚包括哪些课程和服务是后续学习的重要保障,我们考研大致可以分为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和冲刺阶段,需要关注在各个阶段是否有配套的课程能满足我们的学习需求,
比如基础阶段就是需要零碎的知识点都有相应的讲解,可以随时观看;强化阶段能够有专业的老师带我们把学过的知识点进行会议并串联形成很好的框架感;冲刺阶段需要深挖考点,吃透真题,讲师要能真正带着我们把题目都弄懂。在服务方面我觉得我们数学特别重要的是答疑服务,有时候一道课本上一句“易得”就带过去了,而我们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如果能有老师提供答疑稍微点拨一下也许就恍然大悟了。
3.售后保障
这个主要是关注交易凭证以及是否有书面文件。有一些网上的小机构可能聊天聊的很好然后你们口头交易就完成转账了,虽然不是所有这样交易的都跑路了,但是还是有很大风险,最好找能签合同的那种,具有法律效力,毕竟钱不是大风刮来的,多一重保障多一份心安。
PS本文为代发
以上就是各个方面的掏心窝子话啦,希望可以对有需要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点帮助。
对于我们目前考研这个大环境,早点开始复习总是没错的,24的宝宝们可以逐步启动了哦。
如果有什么其他想了解但是我可能还没说到或者说明白的,可以随时私戳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