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25护卫舰终于开始服役“德国制造跑偏”战斗力能有几成?
2004年德国海军F125护卫舰项目启动,预计建造4艘,取代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服役的8艘F122“不莱梅”护卫舰。

设计与建造工作由ARGE F125联盟承担,该联盟由国造船协会蒂森克虏伯海事系统公司(TKMS)和Fr. LürssenWerftGmbH&Co公司组成。最初后者只有20%的股份,主要建造工作由TKMS拥有的汉堡造船厂Blohm + Voss船厂承担。

然而在2011年TKMS出售了Blohm + Voss,经过一系列的变动和波折,最终在2016年被LürssenWerft收购。后者将其重组为Blohm + Voss BV & Co. KG,实际上LürssenWerft成为了ARGE F125联盟的主要控制人。2007年6月27日,德国国防部签署了建造四艘F125护卫舰的合同,总金额26.9亿欧元,所有护卫舰原定2014~2018年交付。

这四艘护卫舰由F125联盟两个合作方TKMS和LürssenWerft分别建造,并承担各自两艘的总装工作(汉堡的Blohm + Voss船厂和不来梅的LürssenWerft)。由于德国海军对新型护卫舰的需求自相矛盾、不断改变,设计方案被修改多次而被迫推迟。F125护卫舰首舰“巴登·符腾堡”号(F222)实际建造始于2011年。

2011年5月,两家企业开始建造“巴登·符腾堡”号的分段,2011年11月12日,汉堡Blohm + Voss船厂举行铺设龙骨仪式,2013年12月12日下水并开始舾装。2016年4月6日,“巴登·符腾堡”号开始进行工厂海试,并于2017年中期交付德国海军。然而,由于在使用当中出现许多缺陷和改进需求,2017年底,这艘护卫舰被送到dodelok造船厂进行整修。2019年4月30日,“巴登·符腾堡”号护卫舰正式交付德国联邦国防部,正式升起海军旗。

剩下的三艘F125护卫舰,“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号(F223)2012年10月24日在LürssenWerft造船厂开工,2015年4月9日下水;“萨克森·安哈尔特”号(F224)2014年6月4日在汉堡Blohm + Voss船厂开工,2016年3月4日下水;“莱茵兰·普法尔茨”号(F225)2015年1月29日在LürssenWerft造船厂开工,2017年5月24日下水,他们将分别与2019年底、2020年中期、2021年初服役。

F125护卫舰项目排水量7200吨,长149.5米,宽18.8米,是典型的大型护卫舰,然而武器非常薄弱,只有一门127mm舰炮、两座“拉姆”近程防空导弹、两座四联装“鱼叉”反舰导弹。这样的战斗力只相当于某些国家2000~3000吨轻型护卫舰,实在是担心它的相控阵雷达能起到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