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4700亿!储能又一波扩产来袭,产能过剩来临?

2023-08-21 18:21 作者:行家说储能  | 我要投稿

随着储能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上半年储能产业延续高速增长态势,万亿储能赛道也变得拥挤。近期,多家企业扩产或投产储能项目,投资规模十亿百亿不等,而在密集扩产潮下,行业对于储能电池阶段性产能过剩的担忧悄然来临。

 

两天三项目

■ 百亿级

8月20日,温岭市与上海电气集团举行项目合作签约仪式,此次合作涉及上海电气低压电机、储能电池及海上风电开发运维项目,是温岭百亿级的制造业大项目。

其中,此次签约的年产20GWh储能电池项目将在年底开工,满产后将给温岭带来百亿产值,实现台州市储能产业的从无到有。据悉,上海电气储能核心竞争力是“一芯3S”+系统集成,可以实现从电芯到储能系统的全产业链覆盖。

 50亿

8月19日,江苏远航锦锂储能电芯一期全面投产暨二期项目签约仪式成功举行。

据悉,远航锦锂储能电芯项目一期总投资30亿元,目前已全面投产,总产能达5GWh,是华东地区已投储能电芯单体产能规模最大的新型储能电池项目。同时,总投资50亿元的远航锦锂二期项目正式签约。

资料显示,远航锦锂成立于2022年6月,是由国家电投集团融和租赁有限公司为响应“双碳”目标号召,与景成新能源、锂电池核心材料及装备供应商共同投资创办。据此前远航锦锂发布的消息显示,公司目标在2025年实现有效产能突破50GWh。

 20亿

8月19日,厦门和储能源与江苏省宿迁经开发区管委会在宿迁签署工业项目进区投资合同书。根据协议,和储能源将在宿迁市经开区进行储能电站投资开发及柔性储能集成系统研发、制造,投资建设储能电池PACK生产线。

据和储能源董事长林卫星博士介绍,项目计划直接投资及引荐储能项目投资方总投资2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5亿元:储能电站一期开发项目,计划投资4亿元;工业项目一期计划投资1亿元(依据条件、分批达产)。据悉,和储能源成立于2021年,总部位于厦门,主要从事锂电池储能整机系统研发、制造与销售,公司在佛山与厦门共设有两个工厂,佛山工厂已于2021年投产;厦门工厂计划2023年8月底投产。公司主要客户为南方电网等能源类央企及经济发达省份用电大户,并与部分能源类央企达成战略合作。此前,该公司已中标南方电网等约7000万元储能系统集成项目。

4700亿  

据行家说储能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储能厂商已公布扩产计划有近70项,总投资4717.19亿元,规划储能电池及系统总计扩产产能超900GWh。其中,储能电池百亿级项目有20多项,投资总额近3000亿,规模超700GWh。

产能过剩?

“在储能市场预期高涨的情况下,大举扩张产能,和现在光伏行业的现状是一样的,呈现出一种公交车效应,后来的新玩家会不断地推着前面的老玩家往前走,但储能当下太依赖政策驱动,如果仍旧保持模糊的商业模式运行下去的话,未来极容易出现供需失衡,引发激烈竞争与行业洗牌的情况。”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张鹏曾表示。

无独有偶,厦门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描述目前的储能市场时表示,“当下产能过剩,未来市场空间无限,鼓励大家入局,但是大部分企业会被淘汰。”

产能过剩的直观表现在企业产能利用率。据相关机构显示,由于行业扩产积极,当前储能电池产能已超200GWh,整体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的87%下降到2023H1的不足50%。即使是宁德时代,上半年产能利用率也在下滑,由2022年全年产能利用率83.4%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60.5%。对于储能电池产能过剩风险,扩产的企业表现得很淡定。鹏辉能源在近期接受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扩大生产规模的前提是为了满足客户及市场需求,不是盲目扩产。而对于储能系统企业如海博思创来说,更担心的是产能瓶颈。此前在招股说明书上,谈到竞争劣势时,海博思创坦言,“现有产能规模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产能瓶颈较为明显,不利于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竞争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和规模。”

考虑到现在储能电池项目大多是开工建设中,真正投产可能要到明后年,快速扩容的储能市场或许可以消化掉激增的电池产能,或至少可以为电池企业提供一定的“安全垫”。

 


4700亿!储能又一波扩产来袭,产能过剩来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