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大名鼎鼎的江苏漫画题|《说人话的答案5》

这样的“整齐”要不得、各得其所、不让每一个人掉队
漫画中的现象我深有感受,第一幅不同的人群,骑上了统一规格的自行车,看似公平,其实是一种懒政和形式主义,不同人群的真实感受天差地别。第二幅漫画,根据身高和身体情况进行个性化适配,大家都各得其所,皆大欢喜。正如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所说,中国这么大,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而我们政务服务中尤其要注意这一点。要想尽可能让大家满意,就要用绣花的功夫用心去做工作。
第一、精细化的态度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去年,我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人口结构中,一老一小问题将更加突出。城市服务中,怎么让不同利益主体,特别是弱势群体都满意,就需要在精细化人性化上做文章。比如,公共场所台阶适老化改造,机场车站设立的母婴休息室,为行动不便群众上门办理审批,都是照顾到了不同人的需求。2023年,是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的一年,漫画中的人物我会把他理解成不同的人群。随着我国从外向型经济转向内向型经济,那消费就很重要了。高收入群体,他们有经济条件,但是没有心仪的商品,所以我们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供给更多高质量个性化商品。中等收入群体,我们去增加财产性收入,通过发放消费券刺激需求,低收入群体我们通过帮扶、以工代赈等手段保证生活质量,就是通过政策的精准,实现不同人群的匹配,最受实现需求提升,经济向好。
第二、精细化的工作需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这不是空话,是说我们一切的政策和措施,落脚点和出发点只能是群众,评价标准只能是大家有没有得到实惠。这个时候最考验的也是我们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到底是面子还是里子,到底是位子还是百姓的满意。比如很多城市,建设全国文明城市,统一了所有的门面招牌,既增加了商户的负担,又牺牲了街景的特色,这就是因为缺乏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只是个别主政者追求的所谓整齐。
第三、精细化的工作需要实事求是的作风,这是我们党最宝贵的财富和经验,也是我们建立增长奇迹的理论支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这常常要考量我们的工作人员有没有调查研究的深度,有没有创新突破的勇气。如果一味照抄照搬,拿来所用,就会出问题。乡村振兴过程中,各地在培育产业时容易同质化,就是缺乏实事求是。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比较优势,一些地区有着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可以发展仓储物流,一些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手工制造业,还有的地区山清水秀,可以发展康养旅游,这样的分类施策,才是有发展前景的。
回答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