酰胺态氮肥-尿素
酰胺态氮肥-尿素(CO(NH2)2)

(1)含量:含氮42%~46%,含氮较高,固态肥料中含氮最高的单质氮肥;结构:H2N-CO-NH2,是化学合成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
(2)性质:①白色针状或棱柱状结晶。②易溶于水,易吸湿,特别是在温度大于20℃、相对湿度为80%时,吸湿性更大。加入疏水物质制成颗粒状肥料,以降低其吸湿性。⑤尿素制造过程中,温度过高,会产生缩二脲,尿素中缩二脲含量<2.0%。
(3)施入土壤后的转化:①20%左右借助于氢键和范德华力以分子吸附的形式被土壤胶体吸附,吸附力较弱,易淋失。因此,尿素施入土壤后不要浇大量的水。三种氮肥均是不稳定的,易解离产生NH3。因此,尿素应深施。②脲酶的活性受土壤温度、水分、酸度的影响。中性、温度较高、水分适宜时转化较快;温度为7℃,转化率为100%时,需要7~10天,温度为30℃时仅需一天。③尿素中的缩二脲施入土壤后也会发生转化,旱地29天有60%分解成NH4HCO3,而水田分解较快。④施入土壤后对土壤pH值的影响较小,尿素转化为NH4+-N后,局部碱性增强,随硝化作用的进行和作物的吸收,平缓了土壤酸度的变化。⑤不残留任何副成分。
(4)施用:①适宜各种作物和土壤(各种作物喷施尿素的最适浓度参见表2-1)。②稻田宜作基肥,不要急于灌水,因尿素施用初期具有流动性。③肥效较NH4+—N和NO3-—N肥慢,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作追肥时,要提前4~5天施用,作水稻追肥要施到浅水层。④不提倡作种肥,因为尿素分解产生NH4HCO3、(NH4)2CO3和NH4OH,挥发产生氨,影响种子的呼吸和发芽。另外,尿素肥料中含有的缩二脲是植物生长的紊乱剂。若作种肥,用量要限制,并且避免与种子直接接触;尿素品质鉴定指标:含N量和缩二脲含量。⑤尿素适宜作根外追肥,喷施浓度0.2%~2%。因为:a.尿素为中性有机小分子,电离度较小(1.5×10-4),对作物茎叶损伤小;b.尿素分子体积较小(0.99);c.尿素是水溶性的,又具吸湿性,易呈液态被吸收;d.尿素透过质膜,并且质壁分离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