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导演行动
1943年6月,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美澳军队在新几内亚苦战数月,夺回莱城,威胁到新不列颠岛西岸。海军也在哈尔西的指挥下将瓜岛的日军赶下了海,并在布干维尔建立了第一个航空前进基地。起初,麦克阿瑟想通过陆军陆战队力量对拉包尔实行攻坚,夺回拉包尔;但在九月的联席会议上,中央否决了这一想法,决定对拉包尔的日军实施航空及水面封锁,通过斩断拉包尔与其他日军基地的联系来“无效化”拉包尔基地。
另一边,意识到盟军即将突破丹皮尔海峡的日军,开始逐步强化新不列颠岛的防御。从1943年4月开始,负责拉包尔防御的第六十五旅团(旅团长:真野五郎中将,陆士24期)开始向本岛西部派出防御支队。由于此时新不列颠战况尚不紧急,海军的运输力量主要活动

于如火如荼的新几内亚战场,陆军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补充。7月上旬,日军下达了对新不列颠岛中部重镇加斯马塔的增援命令,第六十五旅团主力基本转移到了此处;拉包尔的防护则交予第三十八师团主力。
但问题在于,日军在新不列颠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极差,状况糟糕到仅有连接拉包尔和沿岸要地的小路以及防备盟军空袭的遮蔽所,仅在格洛斯特角和加斯马塔两地有可用机场。更糟糕的是,同年8月,日军不得不放弃一年前占领的莱城和萨拉摩亚,向新几内亚北部退却。将勇士号/丹皮尔海峡一侧的控制权拱手交予盟军。
明眼人都能看出,盟军即将要进占丹皮尔海峡,从而对新几内亚下手。面对如此情形,日军只能通过收拾残兵败将,重整编制来恢复对该地的防御。为进行新几内亚的残余部队和不列颠岛上的有限部队之间的联动,日军成立了以第四船舶团团长松田严少将(陆士28期,司令部位于格洛斯特角)为指挥官的松田支队:下辖六十五旅团、第五十一师团一部,以及数个野战炮兵部队,船舶部队包括第四船舶团司令部、精锐的船舶工兵第一联队以及野战、船舶工程部队。

在1943年8月-9月之间,松田支队在狭小的新不列颠岛西部基本完成了展开工作,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陆上防御体系。但这一切都被盟军看在眼里。从7月开始,美军陆航的B-25轰炸机就开始了对新不列颠岛各处的侦察轰炸行动:7月末,击沉了运输陆军而在格洛斯特角搁浅的有明和三日月两艘驱逐舰;9月末,击沉了澎湖号敷设艇;10月中旬,又击沉了第三十一号驱潜特务艇。盟军在新不列颠岛西部已经初步占有空中优势,唯一的威胁是来自布干维尔岛北部布卡基地和拉包尔附近诸基地的日海、陆军航空队。

在麦克阿瑟看来,仅有空中优势是远远不够的。1943年9月22日,他命令沃尔特·克鲁格麾下的“阿拉莫军团”(即第6军)在新不列颠岛西部及附近诸岛屿登陆,建立前进基地。这一登陆作战有两重目的:第一重,在新不列颠岛西部建立鱼雷艇基地,攻击拉包尔附近来往的日军舰船;第二重,保证勇士号和丹皮尔两条海峡的安全,使得美军舰队可以安全的穿过海峡,在新几内亚北部,或是阿德默勒尔蒂群岛执行登陆任务。
然而,麦克阿瑟的想法不等于是其他美军军官的想法。南太航空部队司令乔治·肯尼中将并不同意登陆;他认为,现有的航空基地在数量和航程上已经足够来支援新几内亚北部的登陆行动;第七舰队司令兼南太海军部队司令卡彭德中将(Arthur S. Carpender)和TF76司令官巴比少将(Laniel E. Barbey)只支持进行对格洛斯特角的登陆行动,保障海峡安全,并不支持对日军重兵防守,且靠近拉包尔的加斯马塔进行登陆。

那么这两位海军将领对日军防守的认识大致如何呢?让我们看看1943年9月的新不列颠岛东部防御情况:日军最为重兵防守地区并不是是格洛斯特角,而是格洛斯特角东南方的摩卡达湾:该地驻有步兵第141联队主力(司令官片山宪四郎大佐),用来防备美军登陆;格洛斯特角驻有第六十五旅团工兵队,以及数个野炮兵、重炮兵中队,以及岛上大多数的防空部队和航空兵:两个高射炮大队和两个机关炮中队。另外,松田司令官直辖两个船舶工兵联队于本岛北部进行运输。在岛的南部,马克斯角的防守部队较为薄弱:仅有步兵第145联队所辖的两个中队和两个山炮小队,装备也非常简陋,重机枪数量甚至不足两位数,步枪总数尚不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二;扼守海峡分界点的温博伊岛上驻扎了搜索第51联队的两个中队,和一个野炮中队(指挥官为搜索第51联队长佐藤次郎大佐,陆士26期)。除这些作战部队之外,每个部队驻地还有一定的辅助部队、医疗部队。岛的中北部尚驻有5-6个中队的预备力量。

上级给松田支队的作战指导大致如下:
1. 快速占领摩卡达湾和温博伊岛阵地,尤其提防美军在这两次进行登陆
2. 若上述的两处阵地遭到美军登陆攻击,支队的预备部队应当迅速增援
3. 若敌军也在马克斯角进行登陆,此处的防御部队应当且战且退,等候支队主力增援
4. 在任何情况下,就算玉碎也要保住格洛斯特角的机场。
根据松田支队9月15日下发的战斗要领,日军将在盟军能够实行登陆的海岸处设置纵深阵地,击其半渡;在盟军登陆后,尽可能地运用丛林、湿地等等地形,使盟军疲于奔命。
10月到11月中、下旬,第三水雷战队的驱逐舰们(卷波、天雾、卯月、夕风、秋风、夕凪、文月、水无月)两班倒,向丹皮尔海峡附近运输第十七师团所属部队(师团长酒井康中将,陆士24期,下辖第十七步兵团:步兵第53,54,81联队;野炮兵第13联队;工兵和辎重兵第17联队)。11月12日,第十七师团第3梯队抵达拉包尔,3个梯队总计14555人,而以补充兵员为主的第四梯队被大本营的运输终止令滞留在上海,没能成功抵达拉包尔。
第十七师团的作战方针如下:
1. 协同海军确保西新不列颠岛的关键地带,击破来犯之敌,最大限度地进行持久作战
2. 作战重点在于丹皮尔海峡东岸要地,以及加斯马塔附近的关键阵地
3. 要集中发挥诸兵种的协同作战能力,击破刚刚登陆的敌军
4. 格洛斯特角、摩卡达湾等关键地带的守军要确保击破敌军,极力支撑作战
5. 加斯马塔附近守军要和海军部队协同击破来犯之敌
6. 马克斯角一个大队守军要做好警备工作,尽力击破敌军进攻
7. 岛内要地守军要强化交通网的建设,以便守军进行机动和补给运输
当然,日军自身也知道,这一作战防战仅仅是“构想”而已。第十七师团情报参谋西川次郎少佐(陆士47期)认为,盟军当时拥有绝对的海空军优势,可以随时获得支援;盟军兵力集中,非日军以1个师团的分散兵力守备滩头能够抵挡。日军很可能在持久战中因战力不足而丧失必胜的信念。11月9日,今村修向全方面军部队进行训示,要与美军进行决死战斗;各大守备队参谋也开始针对美军的登陆特点进行兵棋推演。在11月更新的作战指导要领中,17师团特意强调了前线军需品,尤其是弹药粮草的补给畅通问题。

11月初,盟军也通过第8影像侦察航空队的侦察得知,日军向新不列颠岛守军进行了数次增援。麦克阿瑟此时开始放弃对加斯马塔的登陆计划(即检疫站行动,Operation Lazaretto),开始在岛西南部寻找新的登陆点。11月21日,麦克阿瑟、肯尼、卡彭德和巴比四人在布里斯班开会,决定在新不列颠岛南部的阿拉维角(日方称马克斯角)进行一次规模较小的奇袭登陆行动,企图将日军的注意力从格洛斯特角拉回新不列颠岛南部,同时建立第一个鱼雷艇基地和陆上防御阵线。美国人认为,在此处建立鱼雷艇基地能够打断新不列颠岛南部的日军运输,保护盟军部队安全抵达格洛斯特角;另外,如果在该处设立警戒雷达,可以提前发现从拉包尔起飞的日军飞机。这一行动被称为导演行动(Operation Director),并计划于1943年12月15日进行登陆。起初,行动被预定在12月初进行,肯尼中将考虑到提供空中支援的部队尚未完成部署,因此被推迟到了15日。
这里首先要明确一下行动代号的问题:在1943-1944年间,美澳军发动了一系列以封锁,而不是夺取拉包尔为核心的军事行动,总体被称为车轮行动(Operation Cartwheel)其中包括编年史行动(登陆伍德拉克群岛,Operation Chronicle)脚趾甲行动(登陆新乔治亚岛,Operation Toenails)后门行动(登陆莱城,Operation Postern)美好时光行动(登陆珍宝群岛,Operation Goodtime)极乐行动(Operation Blissful,登陆切瓦瑟尔岛)樱花行动(登陆布干维尔岛,Operation Cherryblossom)和敏捷行动(登陆新不列颠岛,Operation Dexterity)。导演行动是敏捷行动的一部分。敏捷行动另外还包括反手行动(Operation Backhander,登陆格洛斯特角)和米迦勒节行动(Operation Michaelmas,登陆赛多尔)
在导演行动正式确定后,南太鱼雷艇部队司令姆马中校认为,并不需要在位于新不列颠岛南部建立较大的鱼雷艇基地,只需要建立鱼雷艇中队的补给基地,从新几内亚岛的鱼雷艇基地派出分遣队袭击日军部队。鱼雷艇部队确定后,水面部队也开始集结:负责运载陆军登陆阿拉维角的海军部队为车轮行动的老牌支援运输单位,巴比少将所带领的TF76(下辖以第3,5驱逐舰分队为核心的9艘驱逐舰,包括前两天文章中遭到神风沉没的雷德号驱逐舰,这9艘驱逐舰被编入TG76.6,4艘承担护航职责,5艘负责对岸炮击)运输部队包括2艘APD,1艘LSD,1艘APC和1艘YMS。掩护部队为澳海军TF74.1,以澳大利亚号和什罗普郡号重巡洋舰为核心,并携带着西澳号运输舰作为运输力量。

美军水面舰艇:
第76特混舰队:司令官巴比少将
旗舰:科宁厄姆号驱逐舰(USS Conyngham,DD-371)

76.1任务群:运输任务群(西澳号运输舰,HMAS Westralia卡特大厅号船坞登陆舰,USS Carter Hall, LSD-3)
76.2任务群:快速输送舰任务群(汉弗莱斯号USS Humphreys APD-12,桑德斯号 USS Sands APD-13)
76.5任务群:坦克登陆舰任务群(第7 LCT舰队)
76.6任务群:驱逐舰任务群
76.6.1任务部队:护航部队(肖号驱逐舰,USS Shaw DD-373;德雷顿号驱逐舰,USS Drayton DD-366;马格福德号驱逐舰,USS Mugford DD-389;巴格利号驱逐舰,USS Bagley DD-386)
76.6.2任务部队:炮击部队(雷德号驱逐舰,USS Reid DD-369;史密斯号驱逐舰,USS Smith,DD-378; 拉姆森号驱逐舰,USS Lamson, DD-367;弗鲁塞尔号驱逐舰,USS Flusser, DD-368;马汉号驱逐舰,USS Mahan DD-364)
76.7任务群:护航与扫雷部队:PC-1119, PC-1120; SC-742, SC-981
76.8任务群:服务船只:维修舰和拖船
76.9任务群:登陆舰控制部队
76.10任务群:海滩大师部队(负责物资登陆以及地面展开)
参加导演行动的美军地面部队以朱利安·W·坎宁安准将率领的美军第112骑兵团为基干。该团仅有两个营级步兵战斗单位组成,比一般的团级战斗部少一个步兵营。在支援火力上,该团下辖一个装备12门105毫米M2A1迫击炮的第148野炮营和第59工兵连。另外,还有第236防空火炮营和马润的一个支援连。
日军方面,马克斯角原有的作战部队极为薄弱,直到17师团抵达后才有所改观。10月7日,17师团长率先拟定了一份部队分配概要:除留守拉包尔的第81联队外,其余联队分散到加斯马塔、格洛斯特和马克斯三地进行防御。但11月1日,盟军在布干维尔岛中部的托罗基纳角进行登陆(即樱花行动,Operation Cherryblossom),布干维尔战线吃紧,配属马克斯角的步兵大队就被紧急调往布干维尔加入战斗。马克斯守军只得到了步兵第81联队的残余大队(下辖两个步兵中队,被称为小森中队)增援。这样,马克斯角的日军部队已经全部集结完毕。
指挥官:小森政光少佐:
兵力:步兵第81联队第1大队(无3、4中队,无机枪中队,无步兵炮小队)——此时尚未抵达马克斯角
福岛中队(临时编成的2个步兵中队,1个山炮小队,1个通信小队)
第十七师团通信队无线电分队

海军监视小队
美军地面部队于12月初在新几内亚沿岸的好得很岛(Goodenough Island)集结。12月8日,美军在岛上进行了一次登陆演习,揭示出了登陆时各艇协调和军官登陆训练不足的问题,但因时间不足,很多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但幸好,美军在岛上得到了新型武器:每一个班组都得到了一挺BAR和一把汤普森冲锋枪,美军部队也得到了一些巴祖卡、枪榴弹和火焰喷射器。骑兵部队们在岛上仅仅得到了有限的训练,并不能获得较好的利用。

为确认半岛日军的具体数量,第9军的部分侦察兵于11月15日和12月8日随PT艇在半岛区域进行登陆,多次发现日军正在构筑登陆障碍物。在地面部队出动之前,美军陆军航空兵针对该地进行了一次试探性轰炸。12月6日。345航空群的8架B-25穿过伯根湾,轰炸了马克斯角的日军阵地;两天后,6架A-20攻击机再次袭击了马克斯角。美军航空队的两次轰炸得出了一个十分乐观的结论:日军在新不列颠岛西部没有什么有力的防空火力,且驻扎在日军的战斗机也没能抵新不列颠岛南部进行护航和侦察。预定给15日登陆部队进行战斗护航的是澳皇家空军第9作战群,配属有英俊战士、卡塔琳娜和波士顿三种飞机。

12月13日下午,美军部队在好得很岛沿岸登上了运输船;随后,运输船队驶向布纳,与护航驱逐舰汇合。14日,整支任务部队先向芬什哈芬做了一个假动作,然后横向向马克斯角驶去。澳皇家空军的卡特琳娜一直都在执行护航任务。14/15日晨,澳军的英俊战士把马克斯角以及附近的临时跑道用炸弹犁了一遍,但仍然伪装成例行轰炸的样子,并没有丝毫显现出“奇袭攻击”的特性,TF76仍然十分欣喜。

12月15日凌晨3时15分,一架隶属于958空的水侦在马克斯角附近发现了这支庞大的输送船团,并快速上报给了南东方面舰队司令部。5分钟后,南东方面舰队的所有下属单位就都了解到了这一关键情报,美军的登陆行动完全失去了突袭的性质。但为了不直接惊动岛上的守军,巴比少将仍然禁止部队向那架侦察机开火。获悉情报的日军随即调动了位于拉包尔的第十一航空舰队所属飞机对美军登陆进行轰炸。

我们把视野拉回到马克斯角滩头,看看刚刚抵达的美军是如何上演这场奇袭登陆战的。凌晨4时,西澳号和卡特山号两艘登陆舰在港湾内部的“橘色海滩”开始卸下特殊装载的火箭鸭子(rocket-firing DUKW,仅有两辆)、装甲车(Buffalo)和LVT(Alligator),一小时后便完成了登陆任务,撤回新几内亚基地。

同时,APD们也在外海开始卸下装满陆军的小艇,也大约在5时左右完成任务。APD们在完成任务后,仍在锚地开始巡航,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支援。两艘APD上搭载了两支部队,汉弗莱斯号上搭载的是“B军团”,在马克思角外海皮勒罗岛的“紫色海滩”登陆;而桑德号上搭载的是“A军团”,在最靠近日军阵地附近村庄的“蓝色海滩”登陆。两艘运输船均在5时8分左右完成了15艘小艇的释放。约半小时后,负责夺取村庄的蓝色海滩部队的小艇遭到了日军轻重火力的射击,15艘小艇仅有3艘没有翻沉。

在这里,我们用美军地图来说明一下日军的兵力配置:

驻守在Umtingalu村的部队为福岛中队本部、一个小队和海军监视队
驻守在马克斯角的部队为福岛中队的两个小队
驻守在东侧机场的部队为小森麾下的两个小队
东侧机场东北的瓦卡地区还驻有一个小队
日军通信队位于皮勒罗岛上
据日军文献,这支美军部队直接接近了福岛中队的本部,因声响过大而被在此驻守的海军警备队发现,并用13毫米高射机枪平射(美军方面认为是皎洁的月光照在橡皮艇上反射,惊动了日军)。为压制住日军火力,减少伤亡,负责护卫的肖号驱逐舰果断开火,用两轮齐射压制住了日军的直射火力,美军步兵才得以上岸。在这场鲁莽的登陆中,美军有12人阵亡,4人失踪和17人受伤。其余人员被桑德斯号救回,并随后在主海滩上登陆

相反,B军团并没有遭遇到很多抵抗;在岛上登陆后,6时15分,B军团对村庄进行了搜索,但是并没有找到日军通信队;反而是在两个岩洞入口处遭到了日军的袭击,一名士兵阵亡。其中一个岩洞被巴祖卡轻松解决;而另外一个岩洞入口处堆满了圆木,能够抵挡火箭弹和机枪的射击——直到骑兵们找来了马润利器——火焰喷射器,才把这群日军解决。岛上共解决日军10人。随后,澳空军第335雷达站的人员也在岛上登陆,建立了一个雷达站。
在B军团与岩洞日军交火的同时,76.6.2任务部队也开始了对日军阵地的炮击。炮击从6时15分持续到6时31分,五艘驱逐舰针对日军阵地同时进行直瞄射击和间接射击,倾泻出了1600发5英寸通常弹,日军并没有任何回击;另外,澳空军的英俊战士也再次清扫了一遍附近的机场区域。与此同时,骑兵团的大部队和重武器在主海滩没有遭到什么抵抗就成功登陆。其中最收到关注的当然是支援部队:在克莱德·格兰特少校的带领下被分为五波登陆。走在最前面的是10辆LVT(A)(2)“水牛”,然后是8x3辆LVT(A)(2)“短吻鳄”,最后是5辆“短吻鳄”。

形成这样复杂阵型所需的时间远远超出了美军的想象:原定6时30分登岛的坦克们一直拖到7时28分才全部登岛并排成突击阵型。在前进过程中,LVT遭到了日军机枪的射击,但这一伏击并没有持续多久,就被火箭鸭子上的火箭弹处理了。在LVT的带领下,骑兵们很顺利的在40分钟内完成了登陆,负责运载的大船们也开始撤退。在LVT的威慑呀,驻守马克思角的日军小队根本无法轻举妄动,与本部的通信也基本断绝,只能在跳海和被击毙中选择一项。负责扫荡半岛顶端的E军团发现了这支日军的踪迹,与其交火并击毙了几名日军。之后在此区域设置了巡逻队来清剿剩余的日军。

陆上进展顺利,但滩头阵地却进展缓慢。装载大量物资的LCM和LCVP(美军版大发)在海滩上无序停泊;新组成的海滩大师队伍之间配合不佳,但物资增援仍在持续到达。天空中虽然有8架P-38做巡逻,但并没有多少有效的水面防空火力:除旗舰科宁厄姆之外的所有驱逐舰都在返回布纳的路上,猎潜艇和扫雷舰的防空火力贫弱,陆上防空部队尚未完成展开。一旦遭到空袭,损失将较为惨重。
就在这个时候,日军空袭准时到达。这是草鹿任一下令发动的“第一迎击作战”的一部分:582空的9架99舰爆,201、202空的15架爆装零战组成攻击队,在40架零战的掩护下相继从拉包尔出击(原本位于韦瓦克的第四航空军也准备派出5架97重爆,但因天气不佳没能出击,但第四航空军的侦察机在海航起飞之前侦察了美军阵地)。日本时间6时30分(当地时间8时30分)抵达附近区域,8时55分开始进行轰炸。在日军飞机下方是的刚刚抵达的第一支援队,炸弹落下时,支援队的舰艇进行了较好的躲避,没有受到什么损失。其中最大的损失可能是运输医疗部队的登陆艇被击中,18吨医疗物资损毁、2名士兵遇难。

日军飞机的轰炸持续了一整天(实际上一直持续到月底)但因上空20-30架巡逻机的存在,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害。日军反而还损失了4架飞机。按照马润的描述,马克斯角贫弱的地面防御和强大的空中支援根本不成正比。
在美军舰艇进行防空,美军地面部队长驱直入的同时,福岛中尉将中队本部转移到了机场附近。他认为美军战力过强,准备暂时撤退到东北部的河口,等待小森大队抵达后继续作战。此时收拾残部,日军死伤约90人。而此时,美军已经基本控制了马克斯半岛,正在建立基地,向更深处进攻。据统计,截止到15日晚,美军共有1800多名士兵登上了新不列颠岛;共有28架P-38和46架P-47在上空执行巡逻。

虽然日军在之后的几天增加了轰炸的频率,但这并不能阻挡盟军把马克斯角的滩头变成一个重要的前进基地。虽然导演行动奇袭失败,也没能把日军地面部队的注意力转移到此处,但盟军强大的后勤能力,空中巡逻能力和联合作战能力的确是固守东南一隅的日军所不能比拟的。虽然日军是因为低估了马克斯角的盟军作战力量才没有大规模增兵,但师团司令部也意识到了日军构筑的“防御”的脆弱性,向马克斯角派出了半个大队的兵力(户伏支队)增援,神奇的有效改善了当地的防御条件,半个月后美军都没能攻占机场阵地。在美军坦克凌厉的攻势下,马克斯角附近的战斗被日军惊人地延长到两个月,1944年2月下旬,小森少佐才带领部队撤退。4月,小森在本岛中北部率领部队撤退时,被在中部半岛登陆的美军马润伏击阵亡,留下了新不列颠岛战役的重要史料《小森日志》。

从表面上看,数千美军进攻人数不满一千,且缺乏重武器和反坦克武器的日军部队,这本应是一场速战速决的战斗,但却被拖了两个月之久,也并没有给新不列颠岛日军造成很严重的杀伤。且美军并没有成功在该地建立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前进基地,而仅仅建立了一个滩头阵地和PT艇补给中心。这样来看,马克斯角战役是基本没有意义的。莫里森基本赞同这一看法。与其不同的是马润官方战史中的观点:马克斯角战役转移日军的两个经验丰富的“营”,这使得格洛斯特角战役更加顺利。笔者认为,这句话有文过饰非之嫌。格洛斯特角战役的登陆兵力,航空支援和重视程度都远远超过马克斯角登陆,日军兵力与美军兵力之间的差距并不是那两个看似经验丰富的“营”能填补的。(实际上总兵力仅能凑齐一个大队,半数以上的兵力都是临时编成)。

从麦克阿瑟战前的规划来看,马克斯角类似于“虚晃一枪”,通过大量兵力奇袭的手段使日军无法判断美军的主攻方向,被迫转移主力部队,从而减轻格洛斯特角登陆的压力;或是类似于诱饵,诱惑日军将大批部队投入并不重要的马克斯角。除了马克斯角本身的战略地位之外,这个计划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日军自身也了解马克斯角在战略上的无用地位,必不会向其调动大批军队。这一弱点决定了这场战斗的意义并不在于消灭多少日军有生力量,而在于夺取马克斯角阵地,仅此而已。相比之下,陆军官方战史的评论就中庸的多:马克斯角战役(甚至是格洛斯特角战役)在围困拉包尔或是扫平通往菲律宾的道路中没起到多大作用,这很明显是不公允的,拿下马克斯角可以基本确保海峡的控制权,使盟军部队可以更轻松地通过海峡。

在笔者看来,与其只关注陆上、海上的优势,不如从空中评估马克斯角登陆的意义,这也是很多马润军官在著作和回忆录中提到的。从15日开始,日军发动的空袭行动和损失如下:
12月15日,海军:64架飞机,损失4架
12月16日,海军:54架飞机,损失3架
陆军:40架飞机,损失10架
12月16日晚,海军:16架飞机,损失1架(瑞鹤舰攻队长佐久间坎三大尉阵亡,兵67,111/248)
12月17日,海军:67架飞机,损失4架
陆军:30架飞机(纯战斗机),损失1架
12月21日,陆军:38架飞机,损失1架

在马克斯角战斗中,美军CAP的发挥堪称完美。不仅多次驱散海军的精准轰炸部队,还与日本陆军派出的战斗机部队打出了高效的交换比,更重要的是把第四航空军的心态完全打崩。21日的陆军攻击队出发时,亲征的第280飞行战队司令田中升藏少佐登上97重爆之时已经下了决死不归还的决心。美军CAP在马克斯角消耗了一定的海军飞机,同时也将力量本身已经很微弱的新几内亚陆军航空队的航空力量削减到最弱。这为随后的阿德默勒尔蒂群岛战役,新几内亚战役减少了大量的压力。另外,这场登陆也为美军滩头阵地的布设、水陆坦克的阵型排列积攒了大量的经验,并不能说这场战斗是“毫无意义的”。


毕竟,美军在马克斯角战役和格洛斯特角战役共有两千余人伤亡,新不列颠岛战场被称为“绿色地狱”。无论从如何宏大的叙事角度出发,都不应该忘记那些在所罗门,俾斯麦,吉尔伯特,马里亚纳,菲律宾诸岛中牺牲的士兵们。

本文应原作者坎宁安之邀转载到B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