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医临床虚实之辨是临证容易混淆的问题。什么是虚证和实证?比方说,一个人有便秘,大

2023-11-28 11:58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中医临床虚实之辨是临证容易混淆的问题。什么是虚证和实证?比方说,一个人有便秘,大肠里堵住了,这就是实。一天腹泻了好多次,大肠里处于空虚的状态,这就是虚。虚实在《伤寒论》里是指物理概念上的空虚与堵塞。比如说,汗多的人,可以认为是表虚;很难出汗的人,可以认为是表实。这也是空虚和堵塞的关系。 诸如气滞、水湿、痰饮、瘀血、宿食等等这些人体的淤堵都是典型的实证。 人体有没有可能出现虚实错杂的情况,当然是有的。比方说,妇人里有瘀血,但同时汗出多恶寒恶风,则里的瘀血是实,表的恶寒恶风是虚。比如承气汤证的谵语,下焦的便秘是实,头部因津液缺乏而产生谵语来急调津液是虚。这种情况用承气汤泻实,津液自然回来了,直接补津液反而助热加重病情。所以临证上不可见虚只想到治虚,见实只想到治实,要看其本末主次。 阴证的人,胃里面津血虚少而消化弱,但同时有便秘,这时候只是泻实,通常是解决不了问题,大黄吃了有时候没反应,或者泻了几次,然后又再次便秘。用炮附子干姜,大便反而通畅了。或有气血虚的人,怎么补气血都补不回来,辨证下来有瘀血,用一些去瘀血的药,因循环通而血生,气血很快就回来了。有一次我带教治一个妇人,怀不上孩子,医生说是气血亏,补气血药一吃几个月都补不上来。辨证有瘀血,用大柴胡做主方,里面又是大黄又是枳实,后世认为都是伤血伤气的药,结果服药一个星期后,脉象明显变充实了,与以前判若两人,病人的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 虚实的问题在临证上是很容易混淆的,尤其在虚实夹杂的情况下容易着相。这个需要辨清因果关系,是因虚导致的实,还是因实导致的虚。原则上还是看哪个明显和严重,用抓大局的思路来办。 如果实证和虚证都差不多明显,难分本末主次,按照经验,以治实为主常有好的疗效,因为循环通畅就能自然生成能量,所谓“要想富,先修路”,如果路都不通,只是去补虚补津液,终难自生。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金匮要略》里讲实讲得多,讲虚讲的少。 虚实问题的用药原则,和寒热原则差不多,也是大方向明确一定要按大方向办,尽量不要用药驳杂。若大方向不明确,也就是说虚证和实证难分本末主次的时候,才可以虚和实两个方向的药夹杂用。 治实的药一般来讲是辛开苦泻的;治虚的药分扶阳建中类和甘酸滋腻类,这部分甘酸滋腻的药和治实的药容易互相掣肘。就像有些脏东西拍一拍刮一刮也就掉了,弄上了水反而不容易去干净了。

中医临床虚实之辨是临证容易混淆的问题。什么是虚证和实证?比方说,一个人有便秘,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