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看了宝马新能源车销量,国内造车新势力沉默了

2021-08-10 21:56 作者:天业路商业观察员  | 我要投稿

近日,德国宝马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今年1月-6月,宝马总共交付133.9万辆汽车,其中新能源汽车15.3万辆,同比增长148.6%。

对比国内造车新势力,今年1月-6月,蔚来卖了4.1万辆、小鹏卖了3.1万辆、理想卖了3万辆,第一梯队的“蔚小理”共计销售10.2万辆,不及宝马一家。

宝马作为一家传统车企,这两年媒体关注度不高。媒体更青睐高喊要做“新能源界BBA”的蔚来,毕竟蔚来股价放在那儿,很多人靠低买高卖赚了不少钱。

实际上,当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时,释放出来的能量一点不比新能源车企小。

更值得市场关注的是宝马现金流,据宝马集团透露,2020年,宝马储备了58亿欧元(442亿人民币)。

首席财务官Nicolas Peter表示,持续的盈利能力,让宝马有充足的财力致力于新能源汽车、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研究。

当国内新能源车企还在烧投资人的钱造车时,宝马自身造血能力值得关注。

缺钱的小鹏着急二次上市

刚刚过去的七月,对小鹏来说过得不错,新能源车销量首次超越蔚来,突破8000辆,上升至国内头名,给即将到来的二次上市铺平了道路。

照理说,小鹏2020年8月刚刚在美国上市,按照港交所条例,不满1年时间,小鹏没有资格在港交所二次上市。

但时间不等人,从美国上市获取的24亿美元已经烧得差不多了,再不弄点钱进来,小鹏有“断血”的危险。

造车之初,创始人何小鹏对造车有多烧钱没有概念,他说:“原来看别人造车,心想100亿怎么花啊!当自己跳进去的时候才发现200亿也不够。”

据蔚来李斌计算,一款新车从设计到上市要花100亿。

急急忙忙二次上市的小鹏计划在港股融资150亿港元,只够造一款新车。

而在招股书中,小鹏声称,将用55%的募资,相当于82亿港元,投入到研发新车型、全新智能平台、车联网技术。

反观宝马,坐拥442亿现金储备,依旧把压缩成本放在首位。首席财务官Nicolas Peter强调,宝马必须保持可持续的盈利能力,这样才有财力投资新能源研发。

宝马计划在2025年把每辆汽车的生产成本降低25%,以便获得更充足的资金储备,打赢新能源之战。

宝马方面介绍,特斯拉的直销模式很值得宝马借鉴,通过互联网技术,绕开4S门店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可以打掉一部分营销成本。

同时,宝马还准备从优化物流、合理利用产能两个方面入手,进一步降低成本,实现单车成本下降25%的目标。

很显然,宝马降低成本的方式是改善销售渠道,对技术的投入毫不吝啬。上半年,宝马投入了25.7亿欧元(195亿人民币)用于研发。

虽然不全是投给新能源领域,但相比于小鹏赴港二次上市计划募资150亿港元,宝马显得底气十足,依靠自身造血能力,可以持续追加投入。

而小鹏二次上市钱烧完后,不知道能不能三次上市?

理想的技术宝马全都有

走进一家理想的4S店,销售人员会向你卖力介绍理想汽车最大的卖点——插电式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本质上是混动车,把车内存储的汽油转化成电能,解决车主的“里程焦虑”。

特斯拉和蔚来一直在争论,超级快充和换电技术哪一个才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时,理想直接绕过了两者,投身到加油站的怀抱。

无论是超级快充和换电技术都需要兴建大量充电站,目前新能源车企显然没有这样的资金支持。

特斯拉来华3年,也就建了一条“超级充电线路”,号称能服务2229公里,整条线路仅11座充电站。

理想用插电式混合动力解决了这个问题,全国有12万座加油站,加油永远比充电方便。马斯克则评论说:“混合动力是对传统的妥协,特斯拉永远不会做。”

但理想的插电式技术,相比于宝马又没有技术优势。除了纯电状态下理想续航超过宝马外,理想安全性长期遭到质疑。

新闻上,不时会有理想汽车自燃的消息爆出。车顶漏水、刹车失灵、轴承断裂……国产车小毛病多的“遗传病”一个没少。

宝马作为百年车企,把安全性放在首位,华晨宝马相关负责人曾说:“我们不会跟风做汽车,宝马在新能源上会按照自己的计划发展。”

宝马坚持把原有经典车型改成插电式动力,规避了新车安全性的风险。

创始人李想似乎也意识到理想安全上存在的问题,他把“增程式充电”的宣传改成了“插电式充电”,以更符合国际标准,让国人更容易理解他们的技术。

然而他们没有解决的是,为什么车主要选择理想,而不是更安全、更豪华、更有面儿的宝马?

蔚来:做BBA之前看看利润

蔚来一直把自己定义为新能源车企中的BBA,在特斯拉平均售价25万背景下,蔚来平均售价高达40万。

创始人李斌瞅准了高端市场,坚持走BBA发展之路。但BBA不是靠做豪华车起家的,是在得到市场认可和技术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下,自然走向了高端。

2021年上半年,宝马净利润为76.23亿欧元(579亿人民币),而蔚来从未盈利过。2020年亏损56亿、2019年亏损114亿、2018年亏损96亿、2017年亏损50亿。

著名投资人阎焱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国内做新能源汽车,首先要会搞钱,把投资人的钱拿来烧,烧完就倒闭了。”能不能活下去,全看是否能继续搞到钱。

宝马转型新能源之路,则显得四平八稳。一边有充足的现金储备投入研发,一边每年有丰厚的利润,源源不断提供资金。

每次蔚来发财报时,都把“汽车销量”放在首位,告诉投资人蔚来的销量一直在增长,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然而,对比宝马新能源15万辆的销量,蔚来仅4万辆,市场占有率远不如宝马。

蔚来疯狂扩张厂房的动机也令人疑惑。蔚来汽车一年计划销售8万辆,今年3月李斌表示工厂产能已达每月10000台,一家工厂完全能满足一年的销售。

但6月李斌又在汽车论坛上宣布,蔚来二厂已在建设中,预计明年第三季度投产。是蔚来对未来销量充满信心?迫不及待扩大产能?

7月蔚来销量刚刚被小鹏超越,这种解释显然说不通。还是在股市圈到的钱太多,不花对不起投资人?我们不得而知。

结语

在资本追逐下,国能造车新势力的新闻很多,给外界营造了形势一片大好,传统车企即将被淘汰的假象。

从宝马半年报来看,传统车企实力依旧强大,国内造车新势力对他们固有市场没有形成威胁。当宝马转型新能源时,销量依旧遥遥领先。

最可怕的不是宝马现在的领先,而是靠着自身造血能力,宝马可以持续性投入,没有造血能力、烧别人钱造车的国产新能源车企还能走多远?

“蔚小理”不应将盲目扩张,疯狂打广告作为卖点,这仅仅满足了资本期待。他们应该回归造车本质,把每辆车打磨好,形成性价比优势,才能提高销量,早日实现盈利。

事实证明,中国制造离不开性价比,国产车能在品牌上战胜外国车企的,尚无案例。




看了宝马新能源车销量,国内造车新势力沉默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