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展示丨把课标转化至课堂,教师需要做什么?

我们的成长箴言
——勇于探索 勇于尝试——
——勇于承担项目 勇于教学设计——
教师的日常工作,从课标走向教材、教案,又落到课堂,最后回到课标。教育工作者将课标进行分解转化成教材,教材根据课标进行编写;将教材进行分解,同时立足学生转化成教学设计(教案);将教学设计进行分解、转化,从而实施在课堂教学中;在无数的课堂教学之间回顾、对照课程标准。

将“如何依据课程标准进行转化,从而形成教学设计,最后落实课堂教学?”落在每一节课、每一学期之中形成日复一日的实践过程。而这个过程强调着“教师与学生”的主要地位及“教师”研究“学生”、分析“学情”的重要前提。那么,“课标--教材--教案--课堂--课标”的过程需要教师付出哪些行动呢?
课标研读教材解读(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思维策略、文化情感)教学设计课堂实施教学反思(目标达成)
教师的教学风格在自主参与项目研究、案例撰写、教学比赛、教学培训,主动承担并进入备课团队、自我研究等过程中逐步形成。
教师个体与教师团体之间,由一个个体带动团体的研究,从教学实施走向课标、教材,落在教学设计,最后回到教学实施。

将“如何依据课程标准进行转化,从而形成教学设计,最后落实课堂教学?”落在每一节课、每一学期之中形成日复一日的实践过程。而这个过程强调着“教师个体”在“教师团体”中的风格变化。从个别教师的专业发展上看,我们由此引发思考:教师成长的过程需要什么?
教师成长过程的核心便是专业自觉;由此教师需要日常的课堂体验、多样的实践平台、必要的学习经历。着眼“专业自觉”,英语教师有自己的观念和想法;观念导向的专业发展,从个别教师的专业发展上看,我们由此引发思考:教师成长的过程还需要什么?

2023年上海教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展示观摩活动”围绕主题“指向主题育人意义探究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指明英语教学的核心、重点设计与实施。
更多活动详情,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