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14 6.0赤魔法师】双目标打法选择的进一步分析

提示:本专栏仅从理论角度提供分析结果,适用于想挑战赤魔个人输出极限的玩家,具体使用还需进一步考虑。之前已提供过无限长时间的双目标木桩打法选择,想看可直接转到下面的专栏:


在实战中并非无限长木桩,以双目标为例,下面是各类魔连击组合的实时PPS,虽然理论上AOE冲击组合PPS高于震荡冲击组合,在一些特定时间点,结果却反过来,直到250s后AOE冲击才全面高于震荡冲击。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实际上还是和赤魔法师的魔元相关,正如前面专栏提到的,赤魔法师的魔元若不进行消耗,那么魔元的潜在威力无法转化成实际威力,而震荡冲击在特定时间点高于AOE冲击的原因正是因为魔元消耗时间点的问题,对于魔元的解释可看如下专栏:


那么,如果副本结束时间点已知,能否针对副本结束时间进行优化呢?答案是可以的,优化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的PPS曲线并不是连续的,也就是仅考虑当前时间点结束的最优PPS,里面包含了技能组合的不同使用决策。

那么这个针对结束时间点的优化曲线是如何制成的?
把每两组完整的AOE冲击+魔连击作为一段,先从第一段开始看起:
在起始阶段,由于没有魔连击的加成,震荡冲击的实际威力高于AOE冲击,故采用震荡冲击;
由于AOE冲击的魔元积累快于震荡冲击,因此优先进入第一次AOE冲击+魔连击爆发,此时AOE冲击的PPS高于震荡冲击,所以采用AOE冲击+魔连击;
在AOE冲击+魔连击爆发后的空窗期,震荡冲击的实际威力高于AOE冲击,因此在AOE冲击爆发结束后采用震荡冲击;
在震荡冲击+魔连击组合的第一次爆发后,AOE冲击并没有进入第二次爆发,因此震荡冲击的PPS高于AOE冲击(可以理解为:在相同时间下,用了1次魔连击+N组震荡冲击/AOE冲击),故采用震荡冲击+魔连击;
至此就是优化曲线的第一段原理。

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能看到这个优化曲线有很多奇怪的拐弯处,那这些拐弯处又是来自于哪里呢?

接下来从第二段开始看起:
在曲线第二段可以明显看到比第一段多出一个拐弯处,这个是如何来的呢?
先把第二段单独截出,弄成新的一段来做计算(即:去除第二段前的数据,仅计算从第二段开始后的PPS),那么单独计算的第二段PPS就和之前计算的第一段PPS一样,而这个多出来的拐弯处恰好就是来自于震荡冲击的使用。也就是说,在第一段AOE冲击+魔连击结束后,第二段基本复刻了第一段的选择。

后续段的原理也和第一、第二段类似,因此就可以推出这些拐弯处的组合选择来源。


想知道具体使用时间点的可以下载看如下表格:(仅计算的前340s有效,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再算下去,不过差别不大了)
【腾讯文档】循环组合计算
https://docs.qq.com/document/DZGthSGtKUEVuZH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