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公子向北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从鸦片战争以来就开始起航了。也就在那时,在中华民族被西方列强瓜分豆剖和任人宰割时代,一个历史伟人率先擎起了民族复兴的大旗,他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华侨中发起成立了第一个反清革命团体——兴中会。在为兴中会起草的章程中他明确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这便是“振兴中华”这一口号的由来。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也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就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复辟派所窃取了。孙中山所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他的两大历史贡献不可磨灭:第一,他提出了振兴中华之目标;第二,他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这两点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还有一点鲜为人知的是,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还是近代中国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的政治家,同时还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行者。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清政府通缉被迫逃亡日本,1896年6月,孙中山转赴美国旧金山,9月又从美国纽约辗转英国。在英国,孙中山接触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社会主义学说使孙中山眼前一亮,自此他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学说对孙中山影响非常之大,以至于后来他在《三民主义》演讲稿“民生主义”第一讲中说“故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 早在1912年,孙中山就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辛亥革命胜利后的1912年10月,孙中山在上海发表了三天的演说,演说的主题就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当时上海报界发布的新闻是“孙中山讲演社会主义先声”。在演说中,孙中山对世界各种社会主义学派作了比较之后,最终推崇马克思的理论。他说“社会主义者,人道主义也。人道主义主张博爱、平等、自由,社会主义之真髓,亦不外此三者,实为人类之福音。” 孙中山先生始终以民族独立振兴为己任,始终把中国共产党人当作朋友。“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1923年6月在广州举行的党的“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924年1月,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一大,改组了国民党,重新部署国民革命事业。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国民党一大闭幕后,孙中山在题为《三民主义》的著名演说中指出,“真正的三民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孔子向往的“大同”世界,即是指《礼记·礼运篇》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当然,由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孙中山对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识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在关于社会主义的演说中,他就表现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识不足:“我今天为什么不学外国直接来讲社会主义,要拿民生这个中国古名词来替代社会主义呢?”“因为社会主义,现在中国很流行,所以共产主义现在中国也是很流行。中国学者拿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来研究,想寻一个解决方法,也是很艰难的。因为外国发明谤种学理已经有了几十年,到现在还不能够解决,此时传入中国。我们就想要解决,当然是不容易的。”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孙中山既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心向往之,但是同时心中也充满了迷茫,因为他没有找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结合点。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孙中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行者,那么他为什么没有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这是因为孙中山仅仅是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当作一种学说而已,却没有把它作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武器。这个“思想武器”被谁找到了?被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毛泽东找到了。 ——以上内容选自中国日报中文网
以下为个人观点《为什么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本文仅代表作者(公子向北)的个人立场!
5000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朝代更替,王权的转变,世纪的跨越,直到清朝,中国人长期以来的天朝上国思想被彻底击碎,列强侵华,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列强们用战争、霸占、赔款、不平等 等各种我们最不愿看到的词语为我们书写了那段耻辱的历史,让我们的过人深感愤怒,让清朝人看到了外国的强大。变法、革命接踵而至。在清末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孙中山先生脱颖而出,在1894年建立了兴中会,为的就是振兴中华。他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可谓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还是近代中国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的政治家,同时还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行者。为的中华民族的振兴,他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 “社会主义者,人道主义也。人道主义主张博爱、平等、自由,社会主义之真髓,亦不外此三者,实为人类之福音。”——孙中山 孙中山先生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创立了中国国民党,他将中国共产党当做革命事业上的朋友。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在某种方面上讲,孙中山先生为了振兴中华,找对了路线,虽然他是资产阶级政治家,但他推崇马克思理论和社会主义学说,他想要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国家。但他只是找对了路线,却没能将梦想变成现实,因为他是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当成一种理论,当成一种学说,而不是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利用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利用这个“武器”,和国内外党内外的敌人作斗争,带领党走过了28年的春秋。中国共产党有纪律,有特色,有规矩,有正确的道路,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当然,中国国民党也有目标,那就是振兴中华,但中国国民党属于资产阶级政党,不敢放手让民众做事。国民党的官兵,大部分受到了资产阶级腐朽的一面的影响,军队无组织,无纪律。党不像党,军不像军,这样的党,成何体统? 孙中山先生去世后,接任国民党大权的便是蒋介石,他曾说过一句话:“军民风气嚣张,国家纲纪扫地,党不成其为党,军不成其为军,国民不成其为国民。古今中外,任何革命党都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的没有精神,没有纪律,更没有是非标准。这样的党,早就应该被消灭淘汰了。”蒋介石的上台,使国民党变成了专制独裁的政党,民主共和、和平建国的梦想破灭,长期的压榨剥削,是中国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出现了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相比于国民党的腐朽政治,共产党团结民主,受民众爱戴和支持,始终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时时刻刻为人民着想。“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会见美国作家斯诺时说:‘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中国共产党解决了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可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解决了土地的问题,赢得了农民,便赢得了中国。 历史,由人民书写,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即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是民心所向,是人民的选择。 最开始,孙中山先生选对了路线,但是,她死后,他的继承者,走错了路线,使国民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给中国人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而中国共产党,在建立的那天起,就选对路线,制定了我们自己的规矩,一代代的继承者,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制度传承了下来,直至今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光辉,仍然烙印在——每一面升起的五星红旗之上。共产党的精神,时刻铭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建设与创新,是共产党的努力,更是人民的努力,中国共产党将带领中国人民在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 最后,希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富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