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60后,30年前辞去铁饭碗,撇下孩子,孤身到深圳打拼,不后悔

2023-10-21 01:08 作者:真实人物采访  | 我要投稿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708位真人故事

我叫李冬梅,1968年出生东北吉林,今年56岁,30年前辞去铁饭碗,撇下刚满100天的女儿,这趟深圳之旅一来就30年。

这30年,我一直在一家公司上班,从普通职员到团队管理人员,如今硕果累累。

如今,我也算是退休人员,但是很幸运,我不但获得公司的返聘,还得到了公司的优待。

我只需要做好本职工作,不需要打卡上班。因此,我一边上班一边培养兴趣爱好,为我退休后的生活寻找一些乐趣。

(2021年10月15日参加世界标准日纪念大会并发言)

我出生在一个大家族,不但爸爸的兄弟姐妹多,我也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长大,我们都特别地幸福,也特别和睦,现在大家的生活都过得很不错。

在我的眼里,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归功于我们有一个智慧的妈妈。

妈妈17岁时,嫁给了爸爸,当时还在读书。爸爸作为家里的长子,为了早点承担家庭的重担,和妈妈商量,不去读书,可是妈妈不同意。

妈妈要爸爸继续读书,并让爸爸放心,她会照顾好家里的一切,这个决定使我们整个家族后面的发展越来越好。

爸爸继续读书,学会计专业,从事相关工作;爸爸事业稳定以后,才有了我。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孩子,特别受大家的宠爱,同时对我抱有很大的期待。他们的期待,使得我的性格特别要强。也正是因为骨子里要强,才成就了今天的我。

(2019年兰州国际马拉松)

小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可能还需要家长逼着学,而我骨子里的犟劲,时刻提醒自己要好好学习,争取考取好成绩。

以至于我从小到大的学习,从来不用父母担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不但考上好高中,还以较高的成绩考上长春邮电学院。大学毕业,我也是很幸运地被分配到一家通信行业的国营企业。

当我带着满腔的热情,进入这家国营企业电话设备厂工作,想着大干一番,可是发现理想和现实真的差得太远了。

当时工厂已经进入发展的衰退期,人员思想固化,论资排辈,还有子承父业的说法。老员工的思想就是按部就班,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一种手里拿着个铁饭碗,就可以一劳永逸,不需要再努力的感觉,更不会把大学生放在眼里。

(1990年7月毕业前与同学拍摄于校门前)

而当时的我,年轻有思想、有文化,更富有斗志和干劲,看着在厂里呆了大半辈子的老员工,完全丧失了斗志,有一种一眼就忘到头的感觉。

每天下班以后,总会自问,真的要像他们一样过一辈子吗?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一旦心里埋下对现状不满的种子,想要改变的悸动就会不停地骚动。恰巧,当时同住厂子大学舍友,交了一个福建的男朋友,每次她出去回来,都说南方改革的火力很猛,正是发展的好时机,有很多的机会。

听到这个消息,内心总有一种想要去试试的冲动。

在那个年代,从现在的角度看,大家都”早婚早育”。一般毕业2-3年后基本上就结婚生子。我当时已经毕业了,意味着也要随大流,要嫁人。

(1991年工厂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拍摄于北邮校园)

刚好同学介绍了我的老公给我认识,他毕业以后在学校当老师。我们相处了两年多,就步入婚姻殿堂。老公任教的学校分配了一个10平米的房子,作为我们的婚房。

老公和我一样,不想一辈子按部就班,加上他的成绩一直很好,大学的导师就带着他一起到合肥创业。

我们1992年4月结婚,11月份老公辞职,和他导师去创业,我当时已经怀孕7个月了。

他离职以后,学校分配的宿舍不能住了,我只能搬回厂里的宿舍。当时的条件不像现在那么便利,每天下午工厂会用小车送来一大桶热水到楼下,每人提着热水瓶到楼下打热水,然后提上住的二楼,生活特别不容易。

我一直上班,到快临产时,也临近春节,我搬回爸爸妈妈家住,女儿也在大年初一那天出生了。

女儿出生以后,我一直在娘家,妈妈照顾我月子,时间过得很快。女儿100天,那时我就想,不能一直这样在家里,我要出去工作。

当时有两个方案,一个去合肥找老公,可是老公说他们公司是一个初创公司,不太稳定。

(我努力工作,也会用心生活)

他建议我去深圳,当时深圳正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创业环境很好,有很多机会。我先过去,如果合肥不顺利,他就去深圳找我。

最终决定我先去深圳。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妈妈的时候,她没有反对,只是让我带着妹妹同去,相互照应。

1993年5月10日,我和妹妹从长春坐火车到北京,再从北京到广州再到深圳。这趟深圳的长途旅程,一来就30年。

到了深圳以后,因为我大学读的学校不错,加上在国营单位从事科研,很快入职了一家初创的通讯公司。当时我国的通讯行业正是起步阶段,有很好的发展势头。

(1993年5月,南下深圳,路过北京天安门)

当时,我国通信行业没有自己完整的产业链,没有制造商,更没有自己的设备,主要引进国外生产技术,在那个年代,装一部固定电话都要托人“走后门”,还要花上3000元。

那个时候,我的女儿还很小,可为了自己的事业,不顾她对妈妈的需要,毅然选择远离家乡出来闯事业。

内心深处,我割舍不下她,每天都很想她。找到工作以后,发工资我都舍不得花,就想着存钱,帮家里装一台电话,有了电话,就可以联系妈妈,就可以时刻了解女儿的情况。

攒了好几个月的钱,攒够了3000多块钱,我给老家装一部电话。

因为这个事情,让我更加坚信,通讯行业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只要我坚持下来,在这个行业稳扎稳打,一定会大有作为。

刚进入公司,我先是任职产品研发,产品研发出来以后,达到验收标准,可以生产销售。

(2002年参加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的ITU 全权成员大会PP-02)

总公司把产品批量生产任务,交给子公司,我就随着这个项目,一起到子公司做批量生产工作,主要负责组织管理、生产管理的工作。

在子公司任职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大概1996年9月的时候,我又回到了总公司上班,主要负责技术管理的工作。

从事技术管理岗位,大概有3年的时间。在这3年的时间,通讯行业发展迅速,公司规模已经达到了上百亿的价值。

我见证了,通讯行业从起步到蓬勃发展,从老百姓装不起电话,到今天人手一部手机。也见证了公司从一家刚起步的初创公司,到成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通讯公司之一。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公司给员工提供了更大、更好的发展平台。因从事的岗位比较多,积累了很多丰富经营管理经验,我也从一个普通的生产研发人员晋升到了管理人员。

2000年的时候,公司任命我牵头组建一个团队,主要负责参与行业标准工作。

(2003年在日内瓦参加ITU-T SG15会议,与参会代表交流)

那个时候,掌握通信设备标准话语权的只有国外的大公司,他们有先发优势,牢牢掌控着标准的制定和话语权。简单来说,谁强谁有话语权。

而包括我们公司在内的国内通信设备制造商,只有不断夯实自身的技术实力,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才能参与到系统标准制定的游戏中,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里面,去跟国外的专家一起PK制定产品的行业标准。

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组建这样的一个团队,团队里的人员既要懂技术又要英语好,还要懂行业的标准游戏规则,才有资格和能力去参与全球行业标准讨论。

我们的目的是参与到业界的标准里面,制定行业标准。不能是别人说什么我们被动地去顺从,而是靠我们的技术去影响这个标准,这样我们公司才能在业界有更多的话语权,才能成为业界有影响力的公司,才能在国际市场立足。

(2019年3月在瑞士蒙特勒参加GSC22会议)

公司的创始人和高管都非常重视这个工作,从长远发展来看,对公司的发展是有利。但短时间内,无法给公司创造任何效益,而且要从研发队伍中挑选一些比较优秀的人员来培养,也是很难。

直接调走研发团队的人,这对研发团队来说,会影响到产品研发的进度。研发团队的负责人不太乐意配合我们的工作,更不乐意调用那些有能力的人才。

这些人才在公司可都是“大宝贝”,产品经理怎么可能把人放出来,他要完成当年的KPI,要赚钱养公司,是不允许有人去占用这些人才宝贵的时间。

我理解产品经理的想法,他们考虑的是短期的盈利,而我们考虑的是长远发展,角度不一样,思考不一样。

所以,这个团队建立初期,才有10来个人,有的还是顺带兼顾,没办法全身心投入。

(2022年6月参加在非洲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召开的ITU WTDC-21大会)

从0到1容易,持续坚持就很难,更何况是一个短期没有收益,还要持续投入的项目。时间久了,没有出现大的成效,领导没有那么重视,研发人员不好调动

为了可以争取到这些人员,我也不能拿老板“压他们”,只能和产品经理、研发人才各种软磨硬泡。

但是不管我怎么努力,项目还是停滞不前,当初的满腔热血减少了,那种挫败感,让我感到特别难受。要强的我,在那一瞬间,觉得自己特别失败。

2006年,为了缓解这样的状况,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暂停项目。我还向公司申请去非洲尼日利亚做销售前线片区的助理。

尼日利亚,是一个比较贫穷落后的国家。之所以选择那里,是因为项目让我特别难受,只想换个环境,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

(2006年在非洲尼日利亚与当地员工在一起 )

在非洲待了7个月,一直到2007年的春节,我才回到国内。在这7个月里,我不停地问自己,真的就这么放弃这个项目了吗?

一想到这个团队,是我一手建立起来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怎么也割舍不下。这么放弃,确实不甘心。于是,回国以后,我又回到原来的岗位。

既然割舍不下,那就放下心中的杂念,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带着这样的思维,我带领的团队,一点一点在突破,发展到今天,已经20年了。

团队从最初的几个人扩展到300多人专业队伍,在业界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也提升公司在业界的话语权。

我感到非常地骄傲,自己的付出总算看到了成效,也感谢自己当年没有放弃。

而我也在这家公司工作了30年,这30年里,我见证了通讯行业从起步到迅猛发展,从昂贵的座机到今天人手一部手机,家家户户通网络,我的心情非常激动,也非常有成就感。

(2022年6月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与ITU秘书长赵厚麟合影)

虽然当年忍痛把女儿交给妈妈,自己来到深圳打拼,总觉得对不起女儿,可是不得不说,我当时的决定是对的。这一趟长途旅程换来我想要的工作和生活,让我实现人生理想,让我变得斗志昂扬。

人生就是这样,有舍有得。

因为内心的不甘于平庸,才使我有勇气走出来,有幸进入一个这么有前景的行业,才能让我有今天的成就,并有机会到世界各地开阔眼界。

我更应该感谢的是我的爸爸、妈妈和先生对我工作的支持。在我忙的时候,事业遇到瓶颈期的时候,他们鼓励我、支持我,让我全心全意地工作,克服一个又一个难关。

如今,我虽然退休了,但是对待工作的热情依然不减,我不但热爱我的工作,还会利用工作之余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摄影,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增加一些色彩。

保持年轻的心态,跟上时代的步伐,顺势而为,拼尽全力,你的人生不会太差。

有梦,就尽心尽力去做,不要让自己留下遗憾。

【口述:李冬梅】

【编辑:微媚】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真实人物采访”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我,60后,30年前辞去铁饭碗,撇下孩子,孤身到深圳打拼,不后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