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认知觉醒-读书笔记-第五章-学习力

2022-11-10 22:58 作者:风格星辰  | 我要投稿

一、匹配 舒适区边缘,适用于万物地方法论

每次到舒适区的边缘坚持一下,然后回到舒适区停留一下,调整好

了再到舒适区边缘……如此反复。

去看那些自己感兴趣、又刚好

能读懂的书,让兴趣、难度、需求同时匹配到舒适区边缘

会做但特别容易错不会做但稍微努力就能懂

能解释的现象越多,这个概念就越底层。

你有没有让自己处在舒适区的边缘进行练习。如果输出的东西都是在舒适区随便写写

的,那写再多也没用

拆解目标、提炼目标

在拉伸区练习的一大特点就是要有关注点。专注于错误地反馈


本节重申了之前的观点,即要掌握好分寸,也就是匹配。遇到难题,将其拆解,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分解到自己努努力就能达到的程度。以跑马拉松为例,一般的马拉松都是二三十公里。寻常人压根就做不到。但是如果将其分解成一公里一公里的小目标。今天跑一公里,然后几百米慢慢增加,一两个月内相信跑个半马应该没有问题。很快达到目标了。增加难度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自信。遇到难题,一开始往往没有解决的思路,但是尝试拆解问题之后,思路就来了。拆解问题,是个很高深的学问,值得每个人终身学习。

二、深度 深度学习,人生为数不多地好出路

以阅读为例,从浅到深依次为:听书、自己读书、自己读书+摘抄金句、自己读书+思维导图/读书笔记、自己读书+践行操练、自己读书+践行操练+输出教授。

必须动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新知识

把新知识缝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

“教”是最好的“学”,如果一件事情你不能讲清楚,十有八九你还没有完全理解。当然,教的最高境界是

用最简洁的话让一个外行人明白你讲的东西。

逼迫自己获取高质量的知识以及深度缝接新知识,再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教授他人,是为深度学习之道。

获取高质量的知识

深度缝接新知识

输出成果去教授

一是尽可能获取并亲自钻研一手知识

二是尽可能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

当一个你精心打磨的作品打动了别人,它产生的影响力将远比每天都写但缺乏

深度的思考要大得多。

三是反思生活。

专注于深度学习,同时对浅学习保持开放


本节的核心是怎么才算学会和掌握知识,如果只是简单的听和看。没有思考。那么读书只是一种形式,今天读了,过了几天就忘了。读的过程加入自己的思考,把新知识融入到自己的认知中,并尝试用新知识去解释事物。那么才算掌握了。能够将学到的知识以自己的理解传授给其他人,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三、关联 高手的暗箱

知道信息点

关联信息点

行动和改变

绝大多数人习惯以孤立的思维看待事物,喜欢花大量时间收集和占有信息

而另一批先行者则更喜欢拨弄信息之间的关联,从而在不知不觉间变得聪明了起来

知识的获取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与自己有关联,以及这种关联有多充分

获取关联能力

1、足够的热爱和投入

2、足够的输入,来自各方面的知识

3、保持好奇心

4、尝试用它来解释其他事情


人的记忆是有限的,如果只是零碎的知识点,容易被遗忘。通过关联将知识点串起来,并尝试去解释它,能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四、体系 建立个人认知体系其实很简单

一个人拥有的知识体系可以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那他必定是个厉害的人

只有当知识能够帮助你做实际决策的时候,它才是你的知识。

在个人成长领域,没有最优、最确定、最权威的认知体系,只

有最适合我们当前状态的认知体系。

在意形式上的完整

寻找触动点

体系的本质就是用独特的视角将一些零散的、独立的知识、概念或

观点整合为应对这个世界的方法和技巧。

打碎各家的认知体系,只取其中最触动自己的点或块,然后将其拼接成自己的认知网络。

触动是最好的筛选器

一是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解释新知识,这会促使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对新知识做出反应。

二是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顺利提取知识,提取不出来的知识就是伪触动。

三是在生活中能够经常练习或使用这些知识,因为实践是产生强关

联的终极方法。


知识分为有效和无效的知识,能够生活中能够用上的就是有效知识。关键时刻帮不上忙的知识,学的再多也是无效知识。平时唐诗宋词背的再多,临时作诗作不出来,那么都是无效知识。理论知识如果无法实践,就失去意义了。

五、打卡 莫迷恋打卡,打卡打不出未来

打卡的动机不存粹,那么后续就不会有行动力

不要让打卡成为一种形式,忘记了定下的目标

认知闭合需求,就是指当人们面对一个模糊的问题时,就有给问题找出一个明确的答案的欲望。

一件事若迟迟没有完成,心里就总是记挂,期盼着早点结束;此事一旦完成,做这件事

的动机就会立即趋向于零。

用记录代替打卡

将注意力集中到活动本身,而不是完成任务

设下限,不设上限。


打卡如果只是形式,那大可不必。要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想去做,想去完成的事情才能产生行动力。以我自己为例,每天跑步,下限是五圈,不设上线。心情好就多跑几圈,但是至少要完成五圈。跑步是我自己想去完成的事情,而不是形式。这样才能每天坚持下来。

六、反馈 是时候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了

是否有及时、持续的正向反馈,正是产生学习效果差异的关键。

没有反馈的学习,效果不佳。事倍功半。

科学的学习策略是产出作品、获取反馈,驱动本能脑和情绪脑去“玩玩玩”,

而不是一味地努力坚持,让理智脑苦苦地去“学学学”。

痛苦也是一种反馈

首先,分享不是随意分享半成品,而是尽最大力气将作品打磨成自

己当前能力范围内可完成的最好的样子。

其次,制定分享策略,展示给那些能力不及你的人。

最后,冷静客观地对待打击。

所有痛苦都是上天给我们的成长提示


积极的正向的反馈和消极的错误的反馈都能帮助我们成长学习。失败乃是成功之母,错误的反馈也是成功的垫脚石。

七、休息 你没成功,可能就是因为太刻苦了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适当的休息才能更好的出发。

想办法把难度控制在拉伸区范围内就对了。

极度专注、主动休息、循环往复。


人的精力和注意力是有限的,强迫自己无止尽的学习,只能适得其反。适当休息,补充能量。才能更好的出发。这也是客观的规律。


认知觉醒-读书笔记-第五章-学习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