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目前最全最细的CODM武器细节对比原作的勘误以及原型介绍(NMW-狙,弩,BO CW-M79)

2021-12-04 14:50 作者:FNG丶Blyat卐NooB7_  | 我要投稿


好,失踪人口回归了属于是。最近时间着实是不太够用啊,我BR打上传奇拿了人物,拿了MCX蓝图和双截棍之后就跑去鼓捣了,也算是赶出来了。


另外就是再次强调:此次的对比仅针对两个游戏的武器动作和建模,不对其他方面做任何评价,也不存在踩一捧一,任何我发现的问题全部明确指出。虽然肯定有一些吹毛求疵的乘粪,但是也完全没必要上纲上线,说什么“手机和电脑比”“CODM够好了,没必要做细节”的我一律不待见嗷。✋👴


然后韩信带净化,不做视频是因为技术不足和保留细节,新来的看到这句就不要再问了嗷👌🏿


人物依旧选择钱队B6的造型。


本次手游的素材全新的90武器FOV,可以看见更多细节👊


另外由于之前有人说我那个图解的小字连续太多,而且鉴于这些玩意一是太长了后面不好参照,而且图解分段也很麻烦,于是这次我做了改良,你们到时候看看彳亍不彳亍👌🏿


CODM和BO,AW系列对比(没有更新剑鱼):

CV12915171


前两篇:

CV14062613(射手步枪以及补发的剑鱼)

CV13786152(手枪)


早期勘误:

CV12676809(仅仅是里面包括了Rytec AMR而已)


配置还原的烂活的话,我整烂活的时候CODM还没有能拿的出手的狙供我迫害,这次才有了俩。你们想看的话评论区说,我到时候会考虑考虑。🙏


不多bb。


1.Rytec AMR

(ps:图片有经过后期处理)


盲射,瞄准射击效果对比:

后座效果基本一致,这点不错。枪口火焰依旧是通用的贴图,手游而已,没有什么必要,就不多说。另外肉眼可见的是CODM完全没有枪管短后座细节,什么寄吧👎这种细节做出来也不难,但是,我们就摆!😇COD16这边没毛病嗷。 来看看瞄准射击得瞄准镜内部,只能说CODM说的“瞄准镜优化”属于是优化了个屁。干巴巴的上抬,甚至镜内黑边还带tmd光影细节的,天美宁不懂瞄准镜的话,那嗯抄不至于抄不来吧?现在这瞄准镜是什么玩意儿这是?🥶还有那个nt分划线,以前套BO4里SDM的,还能用,现在这分划线中间一大块红十字,MP还好,BR里距离远一些能把人挡得严严实实。什么德性?COD16自然没毛病,无论是黑边,分划线因为偏移造成的边缘轻微弯曲都堪称完美。


瞄准镜开镜动画以及瞄准镜瞄准状态视野对比:

来好好看看嗷,CODM的开镜动画还是这么个寄吧德性,瞄准镜分划线也还是没有任何的光学效果,当然这个你要是做不出来我也不为难,起码开镜动画做好吧?还有这个瞄准镜,谁家瞄准镜镜框这么宽的话那就寄了吧,什么tm工业垃圾。COD16的窄边看着多舒服,还有CODM你这个大旋钮,挡多少视野没点数吗?就这种瞄准镜视野的优化我觉得并不是很难做,那天美那就偷懒呗,摆烂呗。


非空仓换弹动作对比:

这里能看出CODM的换弹动作做的还是听用心的,注意卸下弹匣时左手大拇指按压弹匣卡榫拨片的细节,CODM还原的很好。可惜穿模了,不过问题不大,很不错。👌🏿之后接着看,弹匣未打空时CODM和COD16弹匣内都有剩余子弹,但是这个.50BMG(12.7×99mm)弹药的建模明显不对,看着像个dio一样,差评差评。再看看插入弹匣的动作,也是一致的,但是CODM的手还是大了,以及视角略有不同,问题不大。在前面挂住弹匣的动作是一致的。不过细看就是CODM因为垃圾建模,上面的铭文糊成了马赛克。COD16这边就是能看清楚,但因为字很小,也只能认个大概,比如下机匣弹匣井上的“READ OWNER MANUAL BEFORE USING GUN SHOOT ON RIGHT SHOULDER ONLY SILVERFIELD ORDNANCE”“OAI MULTI CAL MODEL 24A2 SBR 0384 U. S.”(大概看的)以及一些数字,应该是枪号之类的,以及瞄准镜镜桥上“BOLT TORQUE 25IN/LBS REFER TO MANUAL ”以及一些其它数字,大意就是“使用之前请阅读说明书 仅使用右肩抵肩射击 银田军械 ”“开放档案计划 多口径 型号24A2(?)短管步枪0384(?) 美国”“螺栓扭矩25英寸/磅 参考说明书”✋


空仓换弹匣动作对比:

首先就是卸下空弹匣,因为按拨片的动作都一样所以就不放了,来看看拿下来的空弹匣,这里CODM和COD16一样,弹匣里的子弹都打空了,而且动作也是基本一致的,只是CODM拿弹匣手法略有不同。还不错。看看扔掉空弹匣的动作,其实也是差不多的。但是CODM这边的弹匣飞得比较着急,快到屏幕边上就突然消失力(笑)再看看插入弹匣的动作,这里截取的则是弹匣碰到卡榫即将到位的片段,可以看见CODM这边弹匣卡榫拨片往里收也是还原出来了,很不错。当然手还是大了那么一内内,还有视角略有不同。👌🏿


拉拉机柄上膛动作对比:

看看手去够拉机柄的动作吧,这边CODM手过去的动作稍微有点不同,这没什么。不过看看CODM那个枪机组的建模嗷,卧槽,这tm啥啊?就像是一坨白色的马赛克糊在上面的,我……😨另外我仔细一看,CODM这边手还没有够到拉机柄,人拉机柄自己就往后动换了,我超,原力事罢,差不多得了😄COD16这边依旧正常。然后看看拉拉机柄的动作,CODM这边我真蚌埠住了,那tm抽帧抽的,我已经能想到天美的动画师的大脑在头骨内抽风抽得比这抽帧还要严重了😇乐死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右臂被tm高压线电了呢。此外就是视角略有不同,拉机柄行程应该全程拉下来了。

CODM你也就这个样了。✋


COD16 Rytec AMR快手换弹展示(非空仓换弹匣以及空仓重新上膛)

可以看见左手直接推弹匣卡榫拨片之后连带着把弹匣也推飞出去,然后换上新弹匣。空仓动作一致。拉拉机柄动作没有了之前把枪转过来的前摇,直接干拉。


25×59mm铝热弹效果对比:

其实看个乐呵就好。注意COD16在射击不同种类弹药时枪口的烟气等也有不同。不过CODM那个铝热剂得效果真的太tm差了,还tm不如我小时候放哪个呲花呢,什么玩意。🥶COD16这边可以看见铝热剂会剧烈燃烧很长一段时间,CODM那是什么玩具小呲花,还是什么现代工业的馋翅品?98K的铝热弹这样也就算了,25mm榴也这个德性是吧。另外可以看见CODM换弹逝得穿帮,铝热弹的弹头却还是蓝色的高爆弹头,手也还是那个大。😇啊对了,注意COD16抛出来一个tm.5BMG的弹壳,什么乘粪啊,突然受热和高压变形了是吧😄



25×59mm高爆榴弹效果对比:

这其实也是看个乐呵,CODM这效果好似个炮仗,手也还是一样,不想多说。CODM依旧是抛出来一发……这个可能是7.62mmNATO啊,看不懂。然后看看COD16爆炸产生的热浪使周围看到的环境产生扭曲,效果不错。


连带着对比一下3倍镜吧。

可以看见CODM略微有点味但是也就那一点。COD16这边虽然有瞄准镜黑边,但是作为内部照明的瞄准镜,还是可以看见准心的,而且注意准心也是处于屏幕中心,这里CODM倒是也学了一下。然后再看看瞄准射击的效果,CODM这还是带有光影效果的瞄准镜黑边和干巴巴的上抬,就连后座的方向都不对劲,蚌埠住了。COD16的瞄准镜细节依旧是很不错,注意瞄准镜镜框那里产生的边缘畸变,很不错。


2.SVD

虽然我承认这一次天美会做空挂了,模型搬的也不错,但是稀烂的射击效果和后坐力表现,以及放闷屁一样的枪声使它成为了我出金以及做完相关任务后便绝对不会再使用的寄吧枪。🖕😄

(ps:图片有经过后期处理)


盲射和瞄准射击对比:

首先盲射,CODM这边可能是因为90FOV,显得后座没那么厉害,但实际上两边应该是差不多的,CODM这边也是大大方方抛出了一颗……7.62NATO的弹壳吧,大小挺像的。再看看枪口火焰,.CODM还是祖传的枪口火焰,这没什么,CODM也确实不应该嗯学COD16。看看开镜射击,这我真的……天美,我tm我c*******,真nm有够nt的。这射击效果做的嗷,草。我玩的时候都快被这枪的手感折磨疯了。真的一点感觉也没有,和COD16一比,就像是同样的行为,你这一边用手,人家那一边用真人一样的,太难受了。这瞄准镜的抖动真就俩字:萎靡。而且这个寄吧分划线我真tm草了,什么寄吧东西啊?而且瞄准镜目镜保护套内部的贴图更是糊成马赛克,我吐了。更扯的是tm瞄准镜右侧边缘那块还能看见一个弹壳屁股,什么东西。再来看看COD16,写实的分划线,恰当的后坐力和抖动效果,浮动的分划线,看人家做的多好。天美宁就继续开摆嗷✋😇


PSO-1瞄准镜开镜动画和真·镜内视野对比

想必你们也预料到了,CODM这PSO-1压根就没有什么镜内效果,里面的分划线也是跟瞄准镜框一起动的,这枪搬的,真的烂


非空仓换弹动作对比:

不吹不黑,这个换弹CODM做的确实好。首先来看卸下弹匣的动作,CODM除了手势不同外问题不大,和COD16一样,都是结结实实拨动了弹匣卡榫拨片,不错。包括拿下来的弹匣,两边也都是有子弹的,但是看弹壳底缘,却都是tmd,7.62×51mmNATO弹,而不是7.62×54mmR弹,什么北约全威力弹,铸币吧😄包括看看CODM的弹匣里,那个白色的托弹板啥的是咋回事啊,我不到啊。再来看装入弹匣的动作,也是基本一致的啊。先把弹匣前端挂住,然后后面再卡上去的。另外就是可以看见CODM这次模型虽然做的已经有进步了,而且勉强能看清上面的字样,但是还是比较糊的,不过……起码能看清了嘛。PSO-1上的刻槽,CODM这边就是很模糊了。再看看COD16这边,PSO-1瞄准镜的镜桥上会有清晰的俄文凸刻,上下分别是:“ВКЛ ВЫКЛ”,意为开和关,可见这应该就是PSO-1瞄准镜的镜内照明系统的开关了,机匣前端大概是写了“874 М1”。


空仓换弹对比:

卸掉弹匣都一样的,我也就不放了。直接就看看撇弹匣的动作。首先还是说明一下CODM那个白色的托弹板,虽然很烂但是这次人家子弹是和COD16一样,是实打实的打光了,还是可以的。之后就还是视角略有不同但是动作一致。然后看看插入弹匣得动作和细节对比。这边CODM做的也是不含糊嗷,注意看弹匣卡榫拨片在弹匣碰到之后往里收的细节,和COD16是完全一致的,可以的。👌🏿当然这个视角依旧是有偏差啊,不过问题不大了。再来看看枪机复位上膛,这我可tm太感动了嗷,泪目啊,天美终于算是把空挂做好一次了,这次SVD从抛壳窗看见弹匣内子弹的细节可以看见和COD16是一致的,虽然处理的很模糊就是了,但是起码它有了,而且动作也算还原,真的挺好的。不过依旧要说的就是CODM这个右手的动作依旧是非常的僵硬啊,不太到位。而且就是……还是大了一些


扩容弹匣空仓状态卸弹匣动作对比:

看看动作,CODM和COD16是一致的,看看弹匣……诶呀卧槽,COD16你这弹匣怎么妹打空啊😨拉了嗷,什么德性啊🥶CODM这边反倒是正常打空了弹匣,不错不错。然后看看扔掉弹匣的动作,还是说明一下CODM那块白的是托弹板,不是子弹嗷。COD16这边使真没得洗了,太坏了,怎么会酱紫啊😭


扩容弹匣空仓状态插入弹匣以及枪机复位上膛对比:

CODM这边和COD16对比之下,可以看见CODM这边视角和握弹匣的位置都有出入,不过弹匣卡榫拨片的细节依旧没有落下,原原本本做了出来。另外也是可以看见CODM这次模型的进步,上面的铭文算是处理的可以了,和COD16是一致的,弹匣上的铭文大概是7.62Кс,下面那个只能看清一部分,我又不懂俄语,所以就没鼓捣出来,可能是“”然后再看看镜桥上面大概是“ΗΕ 322”,而我安装上的1O29瞄准镜上面的铭文也能大致看清是“1 ГОСН - МЗ(或者可能是М3)461 0 332-1”。再来看看枪机复位上膛的动作对比。可以看见两边的动作和视角还是基本一致的,不过CODM这边有一个穿帮,就是受还没有松开拉机柄但是弹匣却自己往枪膛里先送弹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属于是👌🏿


COD16 SVD快手换弹展示:

COD16的非空仓是简简单单的卸弹匣,插弹匣。没啥好说的。空仓换弹则是干脆的剔弹匣动作,但是仔细看弹匣,宁这打完的弹匣里咋害有子弹啊?乐。之后还是插上弹匣然后左手下绕解除空挂,行。


1P29瞄准镜开镜动画和瞄准射击对比:

根本不用对比COD16都能看出来的肉眼可见的拉胯。开镜动画还算可以,但是射击这个效果做的什么寄吧玩意😅瞄准镜视角几乎动都不带动的在那嗯抽搐一下就完事了,拉机柄也焊死力,笑嘻力,😄什么tm捷鹰SVD啊。啊对对对,我明白力,因为IW不给资源,所以天美的动画师众筹众筹买了把捷鹰SVD,射一发然后把捷鹰的射击动画和强枪声资源导出来了,之后摆烂,外包给了tmd光子,逝不逝啊?乐。真nm够nt了。🖕😄



然后该夸的也夸了,该骂的也骂了,SVD这枪没出多长时间,我鼓捣个配置出来嗷。

玩。另外我不确定这张图的瞄准镜应该不是真正的1P29,真正的1P29分划线类似一个倒过来的箭头,右侧一个半圆环的样式,而且是通过燕尾镜桥安装的。我觉得这个瞄准镜更像是英国仿的USP-1一些,但是分划线总归不是现实中的分划线。 此外就是,现实中应该是没有SVDSU这个型号的,这是我按照俄制武器改型的命名方式瞎起的。S即俄文字母С,枪械改型命名中代指折叠枪托,例如AKS就是折叠枪托的AK。U即俄文字母У,枪械改型命名中代指短枪管型号,例如AKS74U就是AK74的短枪管折叠枪托型号。


之后来看看SVD的枪匠罢,毕竟我以前也妹讲过,顺便介绍介绍东西。

这个脚架就是纯属tmd扯犊子了,首先原型号SVD的交加根本不是在这的,而是在护木最后方,目的就是为了不接触枪管来防止影响精度。而且这脚架甚至不能调节长度的
正确的SVD脚架安装方式。我记得是有一个螺纹孔来安装脚架的,而且机匣前端那两个凹槽也是用来固定脚架的。
SVDM的脚架安装在护木前端,也是依旧不和枪管接触。此外下面SVDS的折叠枪托则是游戏里的骷髅枪托,并且还有就是注意SVDS的消焰器换成了更短的喇叭口消焰器,而且没有刺刀座,护木也换成了黑色聚合物护木。

综上,游戏里的脚架我着实有点绷不住,能给狙击步枪或者DMR的脚架直接套枪管上的做法,除了因为没有专用的脚架才安装在枪管上,那也可以理解,但是专用脚架都安装在枪管上,恐怕现在也就咱们这边的88狙了(笑)

这个镭射我宁可把它夹在导气管上,也不会夹在枪管上造成潜在的精度影响。👎
SVD的轻质聚合物护木和枪托,也就是游戏里的轻型枪托。
用马盖普ACS(Adaptable Carbine/Storage,可适应卡宾/存储)枪托当做稳定枪托,说实话我并不觉得一款塑料托的稳定性能比原厂的木托能好很多,它甚至连个托腮板都没有……有点莫名其妙。而且作为一款和手枪握把一套的现代化改装件,它还不给个折叠功能,只能伸缩,这样即便是携行,这套改件也没有明显缩短长度的优势,我个人认为这个改的除了可以伸缩和比较好看,没有其它功能。这样的话,那我宁可选择SVDM的钢架枪托。再者,就算是要选择马盖普家的产品,那也可以选择马盖普的DMR类型武器用的PRS (Precision Rifle/Sniper,即精确步枪/狙击步枪)枪托,甚至CTR/MOE托加一套托腮板,一个加厚托垫效果都有可能比这玩意好,当然,没有储物仓。


3.十字弩

这玩意着实没啥好对比的,带一遍说说得了。

(ps:图片有经过后期处理)


盲射以及瞄准射击对比:

其实都一样的,至于后坐力这个东西,其实这种玩意后坐力已经不重要了,我觉得应该是因为这是一把弩臂后张的那种弩,弩臂突然张开造成的后坐力。那看看CODM和COD16对比吧。首先能看见CODM这边在和COD16一样,弩箭已经射出的时候,弩臂还没有完全张开,弦也是在半道上弯着,比较尴尬,不过问题不大。看看瞄准射击,这边就是CODM的后座方向稍微有点出入,不过不重要。


拉弦动作对比:

(说实话这种现代的复合弩左手单手拉开这绝逼是nm个超人了属于是)

可以看见CODM和COD16手势略有不同,但是CODM这边穿帮了,注意弦和人物手指的位置关系,我们能看见人手指外面看到弦了,也就是说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拉弦,是弦自己动的,手只是跟着弦动而已,用人话来讲就是手和弦没对上穿帮了😄然后拉到底,就没啥问题了。CODM这边弩轮的转动之类的都还到位。


安装弩箭动作对比:

(CODM这里的默认安装弩箭动作实际上是COD16的快手动作,这应该是CODM唯一一次搬来了正作的完整快手动作)

这个CODM可属于是笑死个人了,乐。看看这手和弩箭,请问您tm是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的弩箭吗?那您这种方式可真的是有够别开生面的呢😅COD16那又能有什么问题呢?再看看把弩箭滑到最底部的动作,嗨呀,CODM宁这绝活啊,一根手指头就把弩箭按进去力,高雅嗷。这不比COD16拿土鳖还拿食指大拇指死摁着强多了,对不对?😄


然后来看看COD16不带快手的弩箭安装动作吧。

首先拿出弩箭,然后按在槽上,之后按住往里推两下安装好,挺细致的。



然后可能有人问特殊弩箭呢?铝热弩箭和爆炸弩箭和Rytec AMR的铝热弹,高爆榴弹差不多,就是爆炸弩箭多滴滴两下。催泪弩箭……烟这个玩意还是不对比了吧,这个确实没用。



4.Thumper(M79)

thumper这个单词的意思是重击,巨人。不过有一说一,CODM里面这把“Thumper”的表现可谓是哪个意思都不沾。


(ps:图片有经过后期处理)


首先看看盲射对比。可能有人问为什么不对比开镜射击,因为应该没人用这玩意开镜打吧。

CODM这个红色的弹道指示是真的尴尬,太蠢了。抛开这个不谈,CODM射击连个烟都没有,真就tm无烟火药是吧,蚌。COD17这边则是带有火焰和大量烟尘,虽然确实夸张一些,但是放到游戏里效果无疑是好的,毕竟爽就完了。


甩出弹壳,装入新弹动作对比:

还是,CODM一点烟都没有。CODM图里面那.些“烟”是它们爆炸形成的,和甩出的弹壳没关系。COD17这边确实嗷,烟火气十足。再来看看装入新弹的动作,这边手法明显有不同,CODM是食指中指夹住榴弹,大拇指按住屁股的方式,COD17 则是食指中指大拇指三指'抓住装入,说实话我自己在玩M79时,确实COD17的手法更稳一些。不过这不重要,主要是和接下来动作的衔接如何。看看把榴弹按进去的动作,两边都是用手掌按进去的,于是这边CODM问题就来了,之前明明用大拇指直接一推就进去了,但是却要松开再用手掌,动作割裂感就是这么来的。


打开以及闭合榴弹发射管动作对比:

两边动作是一致的,都是右手大拇指拨动榴弹发射管锁定杆,然后甩一下。CODM视角略有不同。不过可以看见COD17的膛口还留有余烟。装完弹把发射管甩回来的动作也是差不多的,不过在最后大拇指把发射管锁定杆扒拉回来的动作这里CODM有一个轻微的穿模。


乐死了👇😅

我就说CODM你甩出来的弹壳到后面咋tm直接重力加速了,敢情是急着穿回手里复装啊,xswl😅天美宁就继续摆嗷


————————————————————


科普环节:👇


1.Rytec AMR:原型是巴雷特“佩劳德“(Barrett  "Payload")XM109反器材狙击步枪。叫单兵便携远程高速肩射炮其实也可以(bushi)。


实质上是巴雷特M82狙击步枪改装25mm上机匣的成品,发射25×59mmOSCW弹药。

其工作方式也是和巴雷特M82狙击步枪一样的,枪管短后座原理,只是上机匣的结构不同,多了两根枪管复进簧和液压缓冲器。但是游戏里很操蛋,默认.50BMG,还只有5发弹匣。

此外游戏里相比于现实中的XM109,去除了护木内上方的两根复进簧和液压缓冲器,制退器也不是三室V形制退器,而是三室圆筒制退器,枪管也貌似长一些。

美国特种部队经历过第二次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的经验后,提出了“OSW(Objective  Sniper Weapon,理想狙击武器)”,要求一把20~25mm口径的反器材步枪。而在此之前巴雷特就有意向制造榴弹发射器,但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弹药而一直搁置。正好1992年,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USSOCOM)正式立项,1994年3月16日,联合作战需求文件得到批准,并提出要求。美国陆军开始了XM307“理想班组支援武器”(OCSW)计划以后,巴雷特发现美国陆军为XM307研制的25×59毫米榴弹非常理想,可以满足将M82狙击步枪改榴弹发射器的要求。2004年初,巴雷特枪械公司被授予合同,提高武器的性能并减轻后座力,并建立10款改进的原型。原型枪于2004年8月交付给美国陆军,并正式服役。其主要作用是远程精确打击敌方轻装甲目标()步兵战车,装甲车,直升机,以及停放的战斗机,雷达设施等重要器材。

翻译一下吧。大致意思就是巴雷特“佩劳德”XM109可以在2000m距离上对于战斗机形成有效的穿透毁伤效果,可以让单兵具备快速打击且摧毁敌方轻装甲目标的能力,和.50口径的M107 LRSR一样,它也会成为现代军械库中一款强大的战争财产,全枪以及上机匣转换器组件,包括枪栓,上机匣,弹匣可以和M107.通用。 主要特点包括 两个5发弹匣,尖脚可调节且可分离的两脚架,无需工具即可实现快速分解,内含清理器械。

单纯从外形上来看的话,Rytec AMR其实长得更像是巴雷特M82A1 CQ狙击步枪安装了巴雷特M107A1的新式制退器(有修改)的样子,毕竟去掉了标志性的两根复进簧和液压缓冲器,而且又没有使用25×59mm弹匣。

M82A1 CQ是M82A1M的短枪管型,CQ,意为"Close Quarter",当然,这枪咋可能拿来近战嘛。作为短枪管型号,一般配发给机械化部队和空降部队携带,比标准型方便一些。M82A1 CQ全长 1150 mm,枪管长 508 mm(20 in),相比于原枪1447.8mm的话全长和29in(736.6mm)枪管确实轻便灵活了很多。
巴雷特M107A1的四室膛口制退器,可搭配QDL快拆消音器使用
Rytec AMR的三室膛口制退器。



2.SVD

SVD(俄语СВД,级。Снайперская Винтовка Драгунова)。1958年苏联提出要设计半自动狙击步枪,要求提高射击精度,且能保证武器能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可靠工作,而且简单轻巧紧凑。在1963年,选中了叶夫根尼·费奥多罗维奇·德拉贡诺夫(Evgeniy Fedorovich Dragunov,俄语Евгений Федорович Драгунов)设计的半自动狙击步枪,以代替莫辛-纳甘狙击步枪,1967年正式装备部队。当时苏军每个班配备一支SVD,装备SVD的士兵会接受专门训练,可以延伸整个班的有效射程至600米或更远。

SVD除了专用的PSO-1瞄准镜之外是配备有机械瞄具的,前准星有全包式准星护圈,照门则是斜板表尺缺口照门,因为PSO-1瞄准镜使用侧镜桥安装,所以应该是不用拆卸瞄准镜即可使用机瞄。此外SVD在准星下面还配备有刺刀座,作为一把狙这个设计绝对有够彪悍的,每个法师都有一个近战梦了属于是。💪

SVD的木制枪托带有一个固定的托腮板,枪托本体做了大面积的镂空以减轻重量,枪托后面中间插的那根铁棍是用来穿背带的,非常的简单,而且枪托和握把一体,枪托轴线也较为接近枪管轴线,设计得很好。另外SVD巨大的扳机护圈也是充分照顾了需要在严寒环境中带手套战斗的狙击手。

此外,SVD不同时间段的产品质检也有很大区别。SVD在1958年刚设计出来的版本的层压胶合板护木上只有3个散热孔,而SVD在1963年的型号则是是6个,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护木。SVD在1958年的型号上,枪托没有托腮板,导气室的形状也不同于1963型。此外1958年型号的照门位置在机匣后上方,准星设计也是直接搬AK-47,枪口也没有消焰器。

SVD的结构很简单,和AK比较接近但是原理不同,用的是短行程活塞,导气活塞是一个单独的机构,带有一个复进簧,而不是和枪机连接,火药燃气推动活塞,然后活塞直接一个寸劲把枪机打回去。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枪机偏移来提高精度。👍

气室有一个气体调节器,用来调整火药燃气的压力,刻度1和2,即低压高压。

SVD的空仓挂机结构也很简单,就是用托弹板推动一个部件卡住的。

https://b23.tv/xiGuCZy

事实证明SVD结构很简单,再加上这些镂空等等的设计,SVD一把1.22m长的枪,带一个PSO-1瞄准镜,空枪重仅有4.3kg,甚至比现在的一些全威力突击步枪还轻。

SVD可以使用7.62×54mmR机枪弹,这款凸缘底火的弹药沙俄时期就在用了,年头很长,莫辛-纳甘,DP,PKM都在用。不过SVD的7.62×54mmR弹是专门的7N1,精度更高而且威力更大。50年代和SVD并行研发。弹头是铜质金属被覆钢芯空尖弹头,为了在弹道末段达到最大的打击效果,弹头底部安装有铅质环,而SVD为了发射新弹药缠距也从原来设计的320mm缩短到240mm,代价是发射新弹药时能达到最佳性能但是发射普通机枪弹效果很差。


有人一直在撕SVD是DMR还是狙,这就很迷惑,谈论一把武器的定位应该从它研发的那个年代的具体需求来考虑,而不是用现在的这些标准。所以按照SVD当时的背景和环境,它都是一把专用的狙击步枪。

SVD的标准配置,找到的图清晰度不咋地,凑合看。👇

SVD后续的改进型有SVDS(折叠枪托,聚合物护木,喇叭消焰器),SVU(无托,其中A型有可以三档调节的保险),SVDM(现代改型)。


PSO-1瞄准镜(PSO,俄语罗马化全写:Pritsel Snaipersky Optichesky,俄语:Прицел Снайперский Оптический,即狙击手用光学瞄准具),大约1963年开始生产,使用当时是苏联最先进的光学技术设计的快拆光学瞄准镜。

拥有非常好的内部分划,可以迅速确定距离,并且在校正的过程中的不需要转动手轮。瞄准镜的内部充满氮气且完全密封,以防止雾化等的情况导致光学装置的失效。它备有一个瞄准镜袋子连协助携带的皮带,瞄准镜套,物镜罩,遮阳板,电源适配器,备用灯泡和电源。其使用的温度范围±50 ℃。

PSO-1光学瞄准镜的金属主体是镁合金。PSO-1还有一个电池供电,一个发出红色光源的二极管灯泡照明的分划标记,以便在黑暗或光照不足等低光度环境时提供对瞄准线的照明。

其缺点是没有焦点调节功能和视差补偿控制功能,而且因为采用燕尾槽测镜桥安装,重心回偏左。



德拉贡诺夫,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全名上面说了。1920年2月20日出生于伊热夫斯克的一个工人家庭,其祖父此前就在伊热夫斯克兵工厂工作,于是德拉贡诺夫早期的工作就是改进莫辛-纳甘1891/1930打刺刀加工。1939年加入苏联红军,担任枪炮工。1941年晋升为军械长,平时热爱射击运动,甚至还是持有证书的教员。

战争结束后德拉贡诺夫回到伊热夫斯克并加入了武器设计局,着手改进莫辛-纳甘步枪,但是莫辛-纳甘当时的装填速度慢(PU瞄准镜挡在枪栓上面),火力持续性差等问题很难解决。于是1958年,德拉贡诺夫接手了由GRAU(Glavnoye Raketno - Artilleriyskoye Upravleniye,苏联国际部的主要导弹和火炮部门)下属的MENS所构想的半自动狙击步枪的设计,也就有了后来的SVD。

德拉贡诺夫-1940
德拉贡诺夫

不过当时除了德拉贡诺夫,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我们的卡老爷子也正在设计卡式狙击步枪,他制造的两种外形都具有AKM突击步枪典型特征的原型枪包括冲压焊接机匣, 机框,导气杆也是和导气活塞相连,两个闭锁突笋的回转机头,导气箍上也是没有调节器,瞄准具取自AKM。


不过很明显,我们今天看到的结果是卡拉什尼科夫输的这么彻底,2333333,焯!(摔掉半自动狙击步枪,转头去鼓捣RPK)


3.十字弩


原型巴内特猎头者反曲弩。


不过弩我不太懂,放俩图吧。

大致意思是这把弩因为反曲设计,非常的紧凑,并且因为反曲的弩臂运动方向不同,能有效减少前冲力来提高控制性和精准度。碳立管和CNC数控加工的铝合金箭槽可以大幅度减轻重量,提高强度和耐久,和保证箭的飞行稳定性,提高精度。减少几何切角(应该就是倒角),隐蔽的外观,330m/s的箭矢初速


4.M79


1951年美国陆军发现手雷和迫击炮之间有一块枪榴弹无法弥补的活力空白,1952年陆军试制了榴弹的雏形,同时皮卡汀尼兵工厂(Picatini Arsenal)(对,就是那个导轨的皮卡汀尼)设计了一款专用弹壳,结*********。


40×46mm榴弹

https://b23.tv/xiGuCZy

然后1953年春田/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开始为这种新弹药设计了好几种发射器,其中一把简单的大猎枪(S-3)被选中,改进后成了S-5,之后就是XM79,1960年去掉X装备了部队。M79由发射管、击发机构、机匣、护木与肩托、瞄准装置等组成,发射管用高强度铝合金制造,内有6条右旋等齐膛线。发射管后部有弹膛容纳弹药。击发机构用钢材制造,包括锁定发射管的卡笋、保险机构、扳机、击针和击锤等机构。在操作卡笋打开发射管完成装填动作的同时,保险机和击锤自动处于保险和待发状态。扳机护圈可左右转动,有利于冬季戴手套时操作。


瞄准装置由带护耳的准星和框形折叠表尺组成,固定在发射管的上方。表尺部分包括游标和缺口照门,并设有风向修正分划和高低分划微调螺杆。目标在100m以内时,可以直接使用直射照门,再远了就按刻度把那个照门杆子往上推,然后还是对着准星瞄准了射。


你学会了吗?🤗


M79首次出现在越南战争期间,也是有很多外号啊。例如“Thumper”(CODM还挺会玩),“Thump-Gun”、“Bloop Tube”,“Big Ed”,“Elephant Gun”“Blooper”,“Can Cannon”。澳大利亚军队称其为“袋熊枪/Wombat gun”。M79可以发射包括高爆榴弹,杀伤榴弹,烟雾弹,铅弹,镖弹和照明弹。

M79的缺陷就是单发且中折装填,射击频率太低,搭配弹药和自♂卫武器太重,重了可以锯管锯托,但是火力持续性就得改内构,其实当时确实也有T148,还有XM148也就是再往后的T148E1,可以看作是三发口琴式弹匣的M79,这款在《勇闯死人谷2》就有出现过。这些也都有被少量装备试验过,不过结果就是全部木大了。

这是更是重量级,T148E1嗷🤗


M79于1975年退出美军现役,取而代之的是M203下挂式榴弹发射器。但是近年来,一些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员和驻伊拉克陆军特种部队也有在使用M79,因为它的精度和射程比M203更高一些。


口径:40mm

初速:76m/s

最大膛压:20.69MPa

最大射程:400m

有效射程:面目标350m,点目标150m

战斗射速:6~8发/min(看你手速)

发射器长:737mm

发射管长:356mm

全枪重:不含弹2.72kg,含弹2.95kg




上面也是有很大一部分有在在外网找资料,然后自行翻译简化整理来的乘粪,为了方便理解以及尽量简洁概括就比较笼统,肯定会有疏漏,有知道更多资料的带佬欢迎补充。


最还是金句放送嗷:我认为客观存在的问题就应该指出,而不是藏着掖着,掩饰问题不会对游戏质量进步有任何好处,指出问题以及与与其他游戏对比实际上是一种促进,是为了让游戏做的更好。但是现在的某些**它就是分不清二者的关系,看见指出问题的,那就是在黑,我并不认为一味偏袒和庇护能有什么好处,当然**就是**,它们不会改变的,它们永远只会相信自己相信的东西🤗



彳亍,那以上就是这次的CODM和MW2019的狙击步枪和弩,以及BO CW里M79对比和原型介绍的全部内容。如果觉得我整挺好,有道理,嗷,那就点个赞,嗷。想看更多的话,嗷,那就给个关注,嗷。对我帮助很大,感谢大家的支持嗷。👌🏿


最后,祝您身体健康,再见。✋😇


目前最全最细的CODM武器细节对比原作的勘误以及原型介绍(NMW-狙,弩,BO CW-M79)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