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概论•生命力屏障】第一节:简要介绍与学科简史
一、简要介绍
恩多德屏障(又称生命力屏障)是灵魂在世间的居地,是精神与物质的合一之物,是“神的奇迹、人的圈所”,亦是如今魔法世界中最为神秘的存在。人类早早触摸到了它的边缘,却从未看清它面纱下的本质,只能带着三分想象七分好奇继续探索的道路。
依据一般观点,恩多德屏障由精神力与物质基础在生命力驱动下糅合而成,消耗生命力而保持其存在。它可以隔绝“外界”(规则量所充盈的空间)与“内部”(精神力所栖居的空间),使精神力不与规则量相互作用,从而保护精神力以及(存在于精神力整体之上的)意识不被规则量所吞噬。
恩多德屏障既由精神力粘合而成,又对意识和思维产生重大的影响;它既构筑在物质之上,灵魂又通过它与物质共舞;它既是精神作用于外界的通道,也是保护并拘束着灵魂的囚笼。守恒的精神与物质是构成它的砖石,无中生有的生命力确是它的燃料。

二、简史
早在魔法的原生时代,人们就认识到了体外(会消散的)精神力与体内(不会消散的)精神力的不同,一方面,人们将这种不同简单地归结为灵魂的存在,另一方面,由于只有生命体有这样的体征,世界各地的人们几乎不约而同地把他们想象中维系人类与生物灵魂的神秘力量称为“生命力”(生命的力量)。
但这种朴实无华的观念逐渐被时代的发展所挑战。灵魂何以存有?为什么灵魂不能存在于生命体之外?人体内精神力无法作用于其上的那些“黑线”是什么?一些人死后,它的意识消散了,为什么它的“灵魂”(实际上是灵体)还在飘荡?魔纹的存在是否暗示着精神力与物质变化存在着某种关联?为什么那些制造刻有魔纹的物品的工匠的生命总是那么短暂?魔纹由虚无之物构成,转瞬消散,刻有魔纹的物品却实实在在,它们为什么能够保存魔纹?
古老的神秘寓言无法回答这些新产生的问题,一切都在呼唤着一个新理论的诞生。
在公元7世纪中叶,新理论萌芽了。出生于叙利亚大马士革的维利托瑞斯•恩多德(后被封圣)自公元640左右起,开始潜心研究生命的奥秘。他的研究残忍得仿佛来自原始世界,他抓来数不胜数的老鼠、山羊其它动物乃至人类,竭尽全力地保持它们的生命,再一点一点地细致解剖它们的活体,刺激它们的精神,一旦这些实验品在他的刀下死去,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将它们杀死,再去寻找新的受害者。但另一方面,他的研究方法又先进得仿佛从近代穿越而来,他制定了系统而详尽的实验方案,用定量且循序渐进的办法处理手中的材料,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最终在公元664年(一说公元666年),圣恩多德提笔写下《关于生命屏障的猜想》,提出了恩多德屏障假说,第一次向人类揭示了自身得以存在并创造他物的原因,创建了后世符刻术等拟屏障应用的理论雏形。虽然不久之后恩多德最终因宗教与政治原因被杀,但他的作品却被他的朋友萨蒂阿斯保存下来,传诸后世。
时至9世纪,宫廷法师伊本•阿里重新发掘了恩多德的研究,并于862年发表了《生命力屏障与刻线魔纹》一文,正式宣告了刻线术的发明与生命力研究(知识体系)的诞生。
在此后近900年的时光中,由于灵魂魔法的不成熟、解剖学的落后以及对“纯知识的科学”的忽视,关于生命力屏障的研究被逐渐冷落。而刻线术却催生出了附魔物品这一重要的魔法应用,大受欢迎,研究者、应用者不计其数。
直到近代,随着科学革命逐步进行、世界各地交流日益频繁、相关学科的蓬勃发展,魔法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拉维斯《圣徒屏障假说》(16世纪)为萌芽,索瑞斯尔《圣恩多德屏障的元素基础的猜想》(1822)为标志,生命力研究与解剖学、契约、精神力研究紧密结合,重新散发出夺目的光彩,人类再一次开始了探索自身奥秘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