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赵世华教授团队5月份连续发表三篇高水平期刊论文

2023-06-25 10:14 作者:磁共振成像杂志社  | 我要投稿

来源:磁共振成像传媒



在过去一个月左右时间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磁共振影像科赵世华教授团队在Circulation(IF:39)、Science Bulletin(IF:20)以及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IF:16)三大国际权威期刊发表三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这三篇重磅文章分别从三个方面展示了该团队最新的学术成果:基础研究方面,王毅晖博士等揭示了钙整合素结合蛋白2(CIB2)基因与房颤的密切联系;临床研究方面,杨淑娟博士等发现了心内膜下受累是肥厚型心肌病(HCM)不良预后的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GE)亚型;专家评价方面,赵世华教授等全面阐明了心脏磁共振(CMR)无创评估心肌纤维化的价值。



一、房颤新靶点——CIB2基因


5月2日,赵世华教授团队在房颤机制研究上取得新突破,首次证实了CIB2是心房特异性表达基因,该基因与心房病理重构高度相关,且可以影响房颤疾病的进程。这是继赵世华教授团队发现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的特异性因子——整合素β1D后,第二次在心血管领域顶级期刊Circulation上发表重大研究成果,这两项工作均由第一作者王毅晖博士在三年博士期间于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完成。


CIB2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房重构


心房扩大或纤维化往往是房颤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探索心房特异性表达且与心房重构相关的基因,是治疗房颤的关键所在。该研究团队首先利用高通量转录测序发现CIB2是心房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并利用敲除以及过表达转基因小鼠模型明确该基因可以有效抑制心房重构,降低房颤的发生率。进一步通过生物分子技术手段,明确CIB2基因可以显著抑制传统致病钙调神经磷酸酶通路活化,继而降低心房纤维化,最终抑制房颤的发生与发展。


CIB2抑制心房重构和房颤的机制


该研究是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发现了房颤治疗的特异性新靶点CIB2,为后续开发高特异性的房颤治疗手段提供有力的证据,对涉及该通路的其他疾病的治疗亦有重大的意义。


二、 “病理影像化”新武器——心脏磁共振


5月15日,赵世华教授、陆敏杰教授、朱乐怡博士与英国国家心肺研究所(NHLI)Sanjay K. Prasad教授联合撰文,在Science Bulletin发表了题为“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imicking pathology detects myocardial fibrosis: a door to hope for improving the whole course management”的专家述评,针对CMR评估心肌纤维化的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CMR识别的心肌纤维化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心肌纤维化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学基础,也是众多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CMR成像具有无创、在体评估心肌组织学特征的优势,不仅能动态跟踪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组织学变化,还可以与“金标准”组织病理学检查相媲美。该文基于目前CMR评估心肌纤维化最为成熟的两种技术即LGE、T1 mapping及细胞外间质容积分数(ECV)的临床应用价值,从疾病诊断、临床决策以及危险分层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度解读。



此前赵世华教授不仅在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imaging期刊上强调影像映射病理的新概念,还在国内《磁共振成像》杂志撰文提出“病理影像化”新名词,为心肌无创性组织学识别开启了新视角。本次赵世华教授基于其对心血管疾病影像诊断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其团队丰硕的CMR研究成果,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该文强调了CMR无创识别及量化心肌纤维化的强大作用,以推进心血管病诊疗的新浪潮。


三、肥厚型心肌病LGE新亚型——心内膜下受累LGE



5月17日,赵世华教授团队(第一作者杨淑娟博士)在HCM临床研究上获得新进展,首次提出了心内膜下受累LGE是HCM不良预后的LGE亚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杂志。这也是继2022年赵世华团队(第一作者李静惠博士)在Radiology撰文“Subendocardial involvement as an underrecognized cardiac MRI phenotype in myocarditis”,又一篇重磅论文。


心肌纤维化是HCM最重要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可通过LGE无创评估心肌纤维化。LGE小于15%的HCM患者被欧美指南认为是猝死的低风险人群,但部分患者仍然会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是否存在特定的LGE亚型与HCM的不良临床预后相关?心内膜下LGE往往是缺血性心脏病常出现的强化模式,但少数HCM患者未合并冠心病却出现心内膜下受累LGE。该LGE亚型的预后意义尚不清楚。该研究以此为出发点,系统探讨了不同LGE特征与HCM临床预后的关系。

该研究团队回顾性纳入了497例HCM患者,并对其进行了5年的随访。研究结果表明,HCM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与LGE的范围趋向于非线性的关系:当LGE<15%时,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并不因LGE范围的增加而变化;当LGE≥15%时,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随着LGE范围的增加而增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在LED<15%患者中,与HCM不良预后相关的LGE特征是心内膜下受累LGE;与此相反,在LGE≥15%患者中,与不良预后相关的LGE特征则是LGE范围。


不同LGE特征在HCM中的预后价值


该研究总结与分析了大样本肥厚型心肌病中国人群的LGE特征,并深入探讨了LGE特征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预后意义,首次提出了心内膜下受累LGE具有潜在的预后预测价值,为精准构建肥厚型心肌病危险分层模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内容

1. Wang Y, Wang J, Shi L, Chen X, Li D, Cui C, Yang K, Lu M, Huang J, Zhang L, Li F, Wang J, Chen B, Wang B, Hall DD, Pan Z, Hong J, Song LS, Song L, Zhao S. CIB2 Is a Novel Endogenous Repressor of Atrial Remodeling. Circulation. 2023 Jun 6;147(23):1758-1776. https://doi.org/10.1161/CIRCULATIONAHA.122.062660

2. Wang Y, Li C, Shi L, Chen X, Cui C, Huang J, Chen B, Hall DD, Pan Z, Lu M, Hong J, Song LS, Zhao S. Integrin β1D Deficiency-Mediated RyR2 Dysfunction Contributes to Catecholamine-Sensitive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n 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 Circulation. 2020 May 5;141(18):1477-1493. https://doi.org/10.1161/CIRCULATIONAHA.119.0435042.

3.Lu M, Zhu L, Prasad SK, Zhao 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imicking pathology detects myocardial fibrosis: a door to hope for improving the whole course management. Sci Bull (Beijing). 2023 May 15;68(9):864-867. 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3.04.014

4. Yang
S, Zhao K, Yang K, Song J, Yu S, Wang J, Dong Z, Ma X, Yin G, Li J, Cheng H, Lu
M, Chen X, Zhao S. Subendocardial Involvement as an Underrecognized LGE Subtype
Related to Adverse Outcomes in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JACC Cardiovasc
Imaging. 2023 Apr 14: S1936-878X(23)00155-9. https://doi.org/10.1016/j.jcmg.2023.03.011

5. Li JH, Xu XQ, Zhu YJ,
Cheng CY, Lu MJ, Wang HY, Wang YN, Jing ZC, Zhao SH. Subendocardial Involvement
as an Underrecognized Cardiac MRI Phenotype in Myocarditis. Radiology. 2022
Jan;302(1):61-69. https://doi.org/10.1148/radiol.2021211276

6. Zhao S. Letter to the editor: is it time for imaging to level with
pathology? Int J Cardiovasc Imaging. 2020 Nov;36(11):2249-2250. https://doi.org/10.1007/s10554-020-01936-z

7. 赵世华.浅谈心肌疾病的病理影像化[J].磁共振成像, 2020, 11(10):2. https://rs.yiigle.com/resource_static.jspx?contentId=1250866

推荐阅读

1.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武佳磊 杨斌

【磁共振成像 2023年05期】

肥厚型心肌病常继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致临床结局显著变差,早期识别其房颤易感性、量化风险尤为重要。心脏磁共振成像集心脏解剖成像、功能成像于一体,可从左心房、左心室的结构、功能进行评价,可以对房颤...

出版日期: 2023年05月

2.心脏磁共振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诊断及预后价值

阚傲 李淑豪 方淇民 黄恺尧 龚良庚

【磁共振成像 2023年05期】

目的 通过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 tracking, CMR-FT)及钆延迟强化(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 LGE)定量、定性评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 VA)的非...

出版日期: 2023年05月

3.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在单纯性肥胖患者心室功能评价中的价值

唐露 伍希 彭鹏飞 岳汛 蒲倩 杨慧义 程中 陈亿 孙家瑜

【磁共振成像 2023年03期】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 tracking, CMR-FT)技术在单纯性肥胖患者左、右心室功能评价中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 对35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及性别、年龄匹配的35例健康对照者进...

出版日期: 2023年03月

4.基于MRI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后心脏功能改变的对比研究

班超 马雪英 王坚 何金龙 罗依桐 李波 牛瑞龙 葛丽红

【磁共振成像 2023年03期】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检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前后心脏功能的改变情况,分析CMR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治疗中的临...

出版日期: 2023年03月

5.胸部肿瘤放疗致心脏损伤的磁共振成像和核医学研究进展

王茸 谢萍 王海军

【磁共振成像 2022年12期】

放射性心脏损伤(radiation induced heart disease, RIHD)是一种异质性和复杂的疾病,通常情况下临床表现隐匿,并与多种疾病重叠,缺乏特异性。准确识别亚临床心脏受累和早期干预可使胸部肿瘤患者放疗效益最大化...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

6.磁共振内源性对比T1ρ技术在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王可颜 郑捷 张勇 黄荟玉 张文博 李舒曼 金红瑞 靳雅楠 程敬亮

【磁共振成像 2022年12期】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内源性对比纵向弛豫时间(T1ρ)成像技术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心肌纤维化检测中的可行性。 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60例成...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

7.磁共振非对比增强三维冠状动脉成像研究进展

伍希 唐露 岳汛 彭鹏飞 邓巧 吴韬 孙家瑜

【磁共振成像 2022年09期】

磁共振非对比增强三维冠状动脉成像具有无电离辐射、不依赖对比剂和无需屏气等独特优势,能无创检测冠脉管腔及管壁异常等病变。随着MRI序列、加速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磁共振冠脉成像技术也逐渐应用于临床,...

出版日期: 2022年09月

8.心肌梗死的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临床应用及其研究现状

刘茜 杨志刚 李媛

【磁共振成像 2021年08期】

心肌梗死是缺血性心肌病中最严重的类型,症状较典型,故诊断本病并不困难。准确评估患者梗死心肌的范围,以及区别可逆性和不可逆性心肌损伤,对临床进行危险分层及确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心脏磁共振技...

出版日期: 2021年08月

9.磁共振压缩感知心脏电影成像相较于常规心脏电影成像在急性心肌梗死术后心功能评价的对比研究

杨新颖 钟佳利 彭如臣 郭晓斌 余斌

【磁共振成像 2021年03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压缩感知心脏电影成像相较于常规心脏电影成像在急性心肌梗死术后心功能评价中的优势和价值。 材料与方法 对3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出版日期: 2021年03月

10.急性心肌梗死磁共振研究进展

林晨 陈梓娴 向晓睿 李瑞 张倩 南江 庄辛 薛敬梅 雷军强 郭顺林

【磁共振成像 2021年01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严重的心血管急症,患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虽然介入治疗可有效缓解部分患者的症状,但是患者的心肌危险区域、再灌注过程中的微循环损伤等与预后紧密相关。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急性心肌梗...

出版日期: 2021年01月

 

《磁共振成像》杂志简介

《磁共振成像》杂志创刊于2010年1月,为国内第一本医学磁共振专业期刊,为公开获取(OA)期刊,业务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现为月刊,每月20日出版。《磁共振成像》杂志实行同行评议制度(双盲)和三审三校制度,刊发周期约180天。遵循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世界医学协会(WMA)、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国际社会团体、国内政府机构制定的医学伦理和出版伦理。办刊宗旨:坚持党的出版方针,反映磁共振成像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成果,促进我国磁共振成像事业发展,为提高医疗诊断质量、保障人民健康服务。办刊理念:办精品期刊、促学科发展、惠百姓健康,打造世界一流的磁共振媒体。杂志特色:特别注重多学科交叉合作与科研成果转化。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实用性和原创性,重点报道磁共振成像相关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数据库收录:《磁共振成像》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3-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3-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2021-2024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扩展库来源期刊2013-2018年度。同时,被国内知名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网、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重庆维普收录;还被世界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美国《化学文摘》(CA以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CSA)、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数据库收录。

官方在线投稿/审稿网址:www.cjmri.cn,免费阅读:全文免费阅读网站:www.chinesemri.com和http://med-sci.cn/cgzcx/,免费电子刊订阅网址:http://article.chinesemri.com/Emailalert/。

官方微信公众号:磁共振成像传媒(cjmri-media)。

编辑部电话:010-57155853、010-57155377、010-67113815,编辑部邮箱:editor@cjmri.cn,编辑部微信号:cgzcxbjb。




关于谨防上当受骗的特别提醒 

近日接到多名作者举报:有人冒充本刊编辑名义以各种理由向作者发邮件、打电话、发快递、加微信好友,目的是让作者相信他/她是编辑部的工作人员,以便今后诈骗作者钱财。更有甚者,有不法之徒私刻我刊编辑部公章向作者发放优秀论文证书等证件。    

以上行为已严重影响本刊声誉及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我刊编辑部提醒您遇到骗子要不听、不信,及时揭发、举报骗子行为,积极向公安机关、我刊编辑部提供相关证据(如果受到经济损失,请保存并提交往来电话、邮件、微信等录音、录像、汇款单据、截屏等证据)。

我刊银行账号:    

开户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劲松支行;    

户名:《磁共振成像》杂志社有限公司;    

账号:344156659971。    

如有向其他账户转账的,与我刊无关,后果自负。


我刊联系方式:

编辑部电话:010-57155853,010-57155377,010-67113815

编辑部E-mail:editor@cjmri.cn

编辑部办公微信号:cgzcxbjb

编辑部人员一律使用@cjmri.cn或者@chinesemri.com企业邮箱进行必要的工作联系。

防诈骗技巧:

1. 凡不是使用以上杂志社联系方式与你联系自称是《磁共振成像》杂志人员的,都是骗子!    

2. 骗子一般情况下是在稿件发表后(每月20日前后在官网和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网等数据库发布当期稿件)通过数据库或杂志官网看到作者的发表信息的(包括稿件全文和通信作者邮箱,稿件投稿日期、录用日期、基金项目等),骗子一般情况下不知道作者稿件上未发表的信息,例如稿件编号。    

3. 骗子大多是团伙作案,他们积累了一定的作者数据信息,有可能知道作者的手机号;据作者反映,大多数骗子是通过打科室电话联系作者的。

遇到不明身份的人自称我刊编辑怎么辨别?

1. 通过其使用的联系方式辨别。如不是我刊公布的联系方式,则非常有可能是骗子。    

2. 通过加编辑部办公微信号:cgzcxbjb为好友,微信询问、证实(发给编辑部与你联系的人的手机号和微信号 )。

遇到骗子怎么?

在你没受到经济损失的情况下,相关部门不容易立案。认清骗子面目后,不听、不信,直接拉黑就行了。千万不要存侥幸心理梦想着骗子能帮你做些什么。如果方便,可向编辑部举报骗子的行为。


祝大家工作顺利、天天开心!


磁共振成像编辑部

2022年8月18日



《磁共振成像》杂志联系方式


   杂志新官网     

 

杂志公众号



编辑:徐   颖

初审:张   琴

复审:王志强

终审:贺光军



版权声明

磁共振成像传媒提倡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但需取得本平台书面授权许可。欢迎转发微信朋友圈或微信群,欢迎合理引用。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存疑,请发邮件至editor@cjmri.cn,我们将与您及时沟通处理。本平台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为盈利且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欢迎点赞  收藏  分享



赵世华教授团队5月份连续发表三篇高水平期刊论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