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公考今日话题:考上公务员需要多努力?

2020-06-20 12:18 作者:申论克星王长明  | 我要投稿

复习资料比自个都高,

每天18-19小时的复习时间,

三个月瘦12斤,

思维导图能抄一百遍,

足够努力吧。

但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她最终没有上岸,而且考了一个很低的分数。(2018年陕西省考B卷)


看大家的回答都是如何如何努力备考,最终上岸了。但每个人成功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成功与努力没有绝对的正比关系,如果一开始就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再努力也是白搭。


-----------------------------------------------------------------------------------------------

努力≠成功

授课8年以来,我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学生。

认真的学霸、不认真的学霸、认真的学渣、不认真的学渣,认真的学渣逆袭成学霸......一波接一波,大家常戏称道:“流水的学生,铁打的长明”。

对于这四类学生,大家饭后之余聊起他们的时候,也是感慨颇多

“XX实至名归,听说人家从小到大都是学霸......”

“XX还真的挺佩服他的,平时吊儿郎当地能气死人,应试能力还挺强的......”

“那孩子挺遗憾的,每天早晨第一个来,总能比别人多上一个小时的早自习,上课认真做笔记,没想到......”

“XX那小孩还小,还没玩够,当初来报名都是他爸托着来的,不过,一年的时间让他转变了想法,也是成长了不少......”

“XX转变还是挺大的,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到底还是上岸了......”

对于最后一个学生呢,记忆还是蛮深刻的,很有故事的一个女生。(暂且称她为小A吧。)

省内一本院校,新闻专业

刚毕业去了广州,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

“从小到大没有去过市里,直到上大学的时候才去了省会城市,最远的地方也就那三四个小大巴车程的距离。我想离家远一点,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据她的说法,到了广州之后,确实被灯红酒绿的生活吸引住了,她在心理暗暗发誓要在那里扎根。

刚毕业的孩子都是有傲气的,必须要找一个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要不然感觉大学白上了。因此,费心费力找了一家传媒公司,按理来说,挺好的,到了大城市,找了一份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梦想才刚刚开始就被扼杀在了摇篮里,看似每天按点下班,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工作而已。晚上十一二点,老板一个消息,“稿子不行,重新改”是常态,然后一审、二审...每天一两点睡觉让她心力交瘁。加上离家远,没有朋友,半年多就回来了。


不想回老家,又不想走太远,就留在了西安。

因为被上一份工作累趴了,到了西安就想换一个和之前不一样的工作,但找工作周期太长了,身上没有多少钱负担房租和交通费,最后无奈去了某保险公司,倒是不打电话卖保险,只招人。懂得人都懂,这种公司不就是熟人拉熟人吗,但她这边也没熟人,业绩提不上去,两三千的工资在西安还是很难的。

无奈又转到了自己的老本,去做新媒体,毕竟熟悉了好上手(所以说,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还是蛮重要的).

在那干了大半年,至于最终为什么选择了考公这条道路?

“天生胆子巨小,凌晨一点才从年会现场的酒店出来,黑压压地没有一个人,想着赶紧叫个滴滴回家,领导的电话就打来了,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通,说让把刚发的稿子删掉,你怎么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可明明稿子发给他审过了,经过他允许才发的,当时就委屈地哭了,恰巧一辆汽车开过来连人带电脑撞飞了一米远,那一瞬间,整个人直接崩溃了,终于可以放声大哭宣泄一下,哭完之后,蹲在旁边的树下,打开电脑删掉了稿子。既冷又饿又怕,就是在那个晚上,下定决心考公务员,我想,没有什么比这更艰难的了.......”

她虽然是打趣说的,但还是能从眼睛里看出来心底的沉重。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考公务员,想必大都已经遭受了社会的毒打或者父母遭受了社会的毒打不想让孩子走更多弯路才选择了公务员这条路吧,虽然说考上公务员也有种种不顺心的事。

小A呢,据说来我这之前自己复习三个月,废寝忘食,瘦了十二斤,能把自己感动到哭的那种,光复习资料摞起来比自己都高。开头都给大家展示过了,看到的时候我也很震惊。

每天的作息大概是:

五点半起床,六点就开始学习。背一个小时的时政,上午刷行测,中午吃饭+睡觉,只花一个小时,下午做四个小时的申论,休息半小时,再做一整套题,吃饭,再做一整套题,大概晚上十点开始刷两个小时的网课,然后洗漱睡觉,睡觉的时候满脑子都是题,每天如此。还通过各种渠道找了好多上岸大神的公享资料,把人家的思维导图前前后后抄了一百遍。

能疯狂到什么程度呢,如果哪天不是按照这个节奏来的,她就罚自己不吃饭。

这个努力程度把自己都蒙蔽了,直到查成绩的时候都想着“我都这么努力了,肯定能考的上”,然而最后的结果是行测69,申论68,陕西省考的行测和申论总分各150分,考这个分数,emmm......

这个分数对她打击着实不小,查完分数整整在家呆了一周,据小A说,一度感觉自己得了抑郁症。

努力错了方向,只会适得其反


后来是她朋友介绍来我这儿,来之前她朋友也简单说了一下她的情况,每天坚持18甚至19个小时复习的人是有多狠?

来了之后,我对这个学生观察了几天,不怎么说话。每天都来的很早,中午大家都去吃饭了,只有她还在座位上刷题。有时候我晚上备课结束十一点多回家的时候,还能看见她在自习室里埋头苦干。

后来找这个学生聊了聊,才发现她的复习方法出现了很大的偏差。看似每天很认真地做题,积累素材,但仅仅是过个场子。

(现在明白她那比她自个还高的复习资料是如何来的了吧)

她有一个“原则”:刷的多了,题型见的多了,凭手感就能写上去。

不知道是她自己还是旁人给灌输了这种思想,今天在这里,我很严厉地批评这种错误思想,我本身是教申论和面试的,所以对于行测我不加以指导,但学好申论绝不是这种方法。

还有网上那些毒鸡汤,“只要你足够努力,就一定能考上公务员”,就不要再信了,找不到科学的学习方法,你再努力也是白搭,只能自我感动了。

再者,把别人的思维导图抄了再抄,自己不消化也是白搭,那是人家根据自己的学习思维写出来的,每个人对知识点的掌握理解不一样,别人没写在那张纸上的东西万一是人家已经消化了觉得没必要写,你也一定消化了吗?

一定要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总结消化,而且申论的刷题不在多在精。

根据我多年的经验所得,最少做三遍,才可能把一套题整明白。

第一遍:把题目认真读完,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做多少做多少、
第二遍:再认真做一遍,把第二遍的答案跟第一遍的做个对比。看一下第二遍答案保留了第一遍当中的哪个,就说明这个可能真的是答案,并想想为什么?第二遍有没有把第一遍的答案当中的哪个改的比之前简洁了?第二遍有没有删掉第一遍当中的哪个答案,如果删掉了,想想为什么?第二遍有没有补充第一遍没有写出来的答案,想想为什么要补充上?
第三遍:认真把第二遍当中提到的四点都对比一下,对比完了再做第三遍,基本上你的答案就可以成形了。

而且,把题做完了之后,还要会给自己修改答案。

第一步:把答案写简洁,写完之后你站在阅卷人的角度看一下,只留下关键词,把其它啰嗦的语句全都删了,否则你是没办法进步的。第二遍写答案的时候,发现了一些新答案,就没格子写了,所以一定要认真的把自己的答案删繁就简。
第二步:认真的把你的答案读一下,看看你的答案是不是题目中所问的,有可能做的时候认为这个词很重要,但人家题目压根就没问这个词,那肯定不行的。

这是两个最基础的修改方式,上点心学会,平常自己练习的质量就会事半功倍。

科学的学习方法,会让你事半功倍


静下心来想想,申论的题其实是比行测要简单的。

很多人觉得申论是玄学,不愿意复习申论,一直沉浸在刷行测的快感当中,但行测不管你刷多少遍,分数提升不了多少。申论只要找到当中的“套路”,完全可以逆袭,和对手的差距一下子就拉开了。

大家要知道的是,公务员的申论考试它其实是客观题而非主观题。申论几乎所有的答案都源于材料。申论作答时一旦脱离了材料和题目,自由发挥,无论你的文采多棒,分数都不会高。

而到底如何在材料里找答案,答案该呈现什么样的形式,就看命题人是用什么词来命题了。


以陕西省考的一道真题来举例:

“请你根据材料1,概括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10分)

我们严格按照下面四个步骤来答题:

第一步:理解题目中命题关键词

第二步:审题四项任务。作答任务;资料范围;答案呈现形式;字数

第三步:梳理材料中关于作答任务的关键信息

第四步:按照命题人对答案的要求成型答案

第一步:理解题目中命题关键词

概括:把握事物的共同点。

用概括来提问的题,它的资料多半是由事例或者数据构成的。

事例或者数据有观点,直接用;没有观点,遇到事例去找它的上一级概念,遇到数据,前后数据进行对比,用程度副词替换就可以了。

要求全面,说明这个题的采分点是很多的;准确:尽量用原材料的词汇;简明:不要写多余的无用的词。

第二步:审题四项任务。作答任务;资料范围;答案呈现形式;字数

作答任务:这个题只有一个,比较简单,但要注意的是作答任务的主体----我国能源利用,而非其他。

图标

资料范围:材料1

答案呈现形式:题目没有要求,为了方便阅卷,我们采取分条的形式。

字数:不超过150字,一般答案在120字左右。

第三步:梳理材料中关于作答任务的关键信息

在这里加一个小知识点:

找全找准关键词的法宝:

1)没有理由排除任何一句话没答案,那就告诉自己这句话一定有答案,想方设法找出来。每过一句话,一则资料,如果没有找着答案,都要给出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否则只是过了趟子,做再多题也是没有效果的。
2)数据和事例出现一定有答案,它们本身不是答案,它们要表达的观点才是答案;
3)题目和资料叙述的是一个层面,所答是所问,直接抄;题目和资料没在一个层面,把资料替换到和题目一个层面再抄。

例如:请结合给定资料,概括孔子学院在当前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

给定资料是:由于一些历史的问题,汉语的推广在中国的周边国家仍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因为“汉语的推广”是“孔子学院发展”的一部分,所以汉语推广所面临的困难就是孔子学院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就是替换。

那我们来看这道题:问的是“我国能源利用现状”,那只要资料中提到“我国能源利用现状”的就都是我们的答案,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波地毯式搜索。


第四步:按照命题人对答案的要求成型答案

即使你把关键词全部写出来,但没有按照命题人要求的形式呈现出来,那分数直接对半。

答案呈现的五种形式:

1)分条:当题目中出现“分条罗列”等用分条命题的时候,一定要分条作答;如果题目中没有任何作答要求,为了方便阅卷,能分条最好分条。
2)分类:题干或要求中出现“分类”或“归纳”时,要用总分形式作答。同类合并,异类罗列。
3)分先后顺序:题目中出现跟“条理”相关的词汇时,要分先后。可按照时间或空间来分,建议先按时间先后,如若不行,再按照空间来分,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都可以。
4)按逻辑:出现“逻辑清晰”等词时,要按照一个可以说通的逻辑顺序写出来,上下句或上下段一定要有关联性。
5)分段:题目中出现跟“层次”相关的词汇,例如“层次清晰”,分段书写的时候,段与段之间也要有逻辑关系

这道题没有要求答案呈现形式,那我们为了方便阅卷,就分条罗列。

下面是我们的答案:


带着大家看了一道题,是不是觉得还挺简单的。当然,申论的题目不会都是这么简单,但只要找对了方法,不管题目如何变,都能答得上来。


在我的课堂上,我会强制要求学生们在听课之前自己先把题做一遍,否则是没有成效的。在听课的过程中,要带着题目去练习做题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们“会学习”,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而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功就是知道并把握这些命题词汇,无论考情如何变,命题词汇是永远都不会变的。


需要学习命题61词的小伙伴联系考拉老师【\/x:chuxinkaola,添加时请备注:B站】领取视频,都是高频的命题词汇奥。

最后,大家都关心的这个女生呢?2019年陕西省考的时候,行测77,申论96,比前一年足足高了36分。知道进面的那一刻,我们就收到了她的电话,要报面试班。

面试班上明显感觉比刚来申论班的时候好太多了,因为之前跟着上了申论课,她的思维还是比很多同学要好的,而且新闻班科出身,文学功底也不差,顺着她这个风格,8天的集中训练下来,已经可以侃侃而谈了,最后面试86,全场第一,成功上岸。

因为作息、心态都比第一次备考的时候规律太多,整个人的精神面貌改善了不少。所以说,光努力是不够的,你必须找到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公考今日话题:考上公务员需要多努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