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历史文化 | 唐朝之重要历史事件(二)(内含翻硕MTI燕山大学真题)

2021-08-23 10:06 作者:初心联盟  | 我要投稿

中国历史文化 | 唐朝之重要历史事件(二)(内含翻硕MTI燕山大学真题)

原创 初歆百科 初心百科 



唐朝

公元618~公元907年


重要历史事件(二)  

唐隆之变

唐隆之变,又称唐隆政变,是公元710年7月21日唐殇帝唐隆元年),由当时相王李旦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太平公主于帝都长安城共同发起的一场宫廷政变
神龙革命后,唐中宗李显,对与其共患难的妻子韦后十分纵容,导致朝政大权逐渐被韦后一族掌握。他们热衷于打压反对势力,培植亲信,致使朝政混乱。公元710年6月,中宗暴死,韦后欲临朝摄政。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密谋策划,决定先发制人。7月21日夜,李隆基引兵入内廷,以韦氏毒杀中宗为由,将其斩杀。之后,又尽数将韦氏党羽、亲眷斩杀殆尽。7月24日,太平公主逼唐殇帝李重茂退位,李旦登上帝位,是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为太子。
唐隆之变结束了韦氏集团控制朝堂的状况,然而却代之以太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对抗

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又称“开元之治”,是唐朝的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出现的盛世。因此时年号为开元,故而得名。
武则天以后,唐朝政局动荡,直到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才最终稳定了局面。之后,为加强统治,提升国力,唐玄宗即着手开始革新
政治上,他启用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人为宰相,如姚崇、宋璟、张九龄等,并针对官多而滥的情况,采取了精简官吏、定期考核的措施,整顿吏治。
经济上,他提倡节俭,一改武则天以来宫廷的奢靡之风,又大力发展农业,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军事上,他改革兵制,开始实行募兵制,以取代日渐废弛的府兵制。又在边境地区大力发展屯田,扩张疆域,首次将东北三省全境纳入中国版图。
文化上,提倡文教,重道抑佛,人才辈出。
开元年间,经过唐玄宗的励精图治,唐朝国力达到鼎盛。不仅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对外贸易也十分活跃。有诗为证:“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公元755年~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一场战争
战争的主要原因在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日渐尖锐,同时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促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等。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范阳,一路顺利占领河北,攻陷长安,使得玄宗外逃经马嵬兵变,肃宗即位,但睢阳之战后战争开始出现转折,安禄山军中内部矛盾爆发,安被杀,史投降,战争最终以唐军一方胜利为结束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成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元和中兴

元和中兴是唐朝的唐宪宗李纯在位时期因治国有方而出现的治世。因此时年号为元和,故而得名。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衰落,部分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为加强集权,提升国力。公元805年,唐宪宗继位后,决心“以法度裁制藩镇”。他先是整顿江淮财赋,以增加财政收入,又采纳宰相杜黄裳之议,征伐不服之藩镇,并利用藩镇间矛盾,取消宦官监军。在公元805年至820年间,他陆续击败、收复了各节度使,使得全国所有藩镇至少名义上全部归服唐朝,唐朝出现短暂统一,史称“元和中兴”
元和中兴是唐中期政治上的一度振作。然而宪宗虽平定藩镇叛乱,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造成割据的根源宪宗死后,各藩镇重又变乱或不禀朝命,且形成宦官专权的局面。

更多百科知识相关内容请关注【初心百科】微博~

文章来源 | 初心百科

整理搬运|初心阿卓

百科咨询|初心C老师


中国历史文化 | 唐朝之重要历史事件(二)(内含翻硕MTI燕山大学真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