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怒不怒,可以养心

2023-10-15 10:09 作者:路猎人  | 我要投稿

《易经》上讲:人是承受天地阴阳才生下来,都有这种气,而且喜悦和愤怒是人的性情,也都不能没有。有了喜怒又能适可而止,《中庸》把它称做“和”。如果发太大的怒气,就会败坏内心的和气。至于事物乖张不顺,都是由怒气过剩所致。

据《论语》中记载:孔子说君子有九思,其中第八思叫“忿思难”。是说人如果想发怒的时候,应当考虑日后的灾难性后果,以抑制他的愤怒。

陶潜有一首诗说: “怒气比火焰还厉害,它会焚烧了和气,使人白白伤悲,当颇多感慨时,不必勉强自己,事后心境自会清凉。”清代的林则徐曾手书“制怒”两个大字作为条幅,悬于室内,以提醒自己忍耐怒气的产生,抑制发怒。

正因为发怒会损伤自身,古人才说:“

。”这也就是在告诉我们,遇事要乐于忘记,不要让怒火控制自己。所以,人生不要太计较。

一位白领女士讲过这样一件事:她说:我曾经对一份工作萌生疑惑,隐隐觉得我的潜力绝不仅仅至此,但在一般人看来那又是一份相对光鲜的工作。何去何从?我将自己的想法跟一位平日里总是对我笑脸相迎,体贴入微的女友做了交流,并顺便探听一下她们单位的情况。过了一天,就有人打电话给我们老总,就我所知,你们这儿的画眉想要跳槽去某处(就是那位女士供职的地方),请小心云云。听到这个消息,惊怒交加之下,我还是仔细想了想,这个想法的确只告诉了那个女朋友。我不禁笑起来。

事情说开了,我反而有些释然,向老总坦承了我的感受。我终于选择了另一份无疑更适合我发展的工作——当然,不是去那位女友的单位影响她的发展。她实在是过虑了。

现在想起来,我真的要好好感谢那位女友。如果不是她从中作梗,对于当时还没有清楚自身发展脉络的我来说,还不知要在那份鸡肋工作中耽搁多少宝贵时间呢。还有就是她教会了我君子相忘于江湖的交友原则,这使我的友情天地愈加别具意趣:是你的朋友,不必卿卿我我;不是的话,说一千句一万句甜言蜜语,岂不是自取其辱?

这样想开了就会发觉,世间并没有什么事非让你耿耿于怀不可,只要乐于忘记,你就能拥有一个别样人生。

乐于忘记是智者的一个特征,既往不咎的人,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轻装前进。乐于忘记,也可理解为“不念旧恶”。人是要有点“不念旧恶”的精神。况且在人际交往中,许多情况下,人们误以为“恶”的,又未必就真的是什么“恶”。退一步说,即使是“恶”,对方心存歉意,诚惶诚恐,如果你不念恶,以礼相待,进而对他格外地表示亲近,也会使为“恶”者感念其诚,改“恶”从善。

宋代的王安石当宰相时,因为苏东坡与他政见不同,便借故将苏东坡贬官到了黄州,致使苏东坡狼狈不堪。然而,苏东坡胸怀大度,他根本不把这事放在心上,更不念旧恶。王安石被罢相后,两人的关系反倒好了起来。苏东坡不断写信给隐居金陵的王安石,或共叙友情,互相勉励,或讨论学问,十分投机。苏东坡由黄州调往汝州时,还特意到南京看望王安石,受到了热情接待,二人结伴同游,促膝长谈。离别时,王安石嘱咐苏东坡: “将来告退时,要来金陵买一处田宅,好与他永做睦邻。”苏东坡也满怀深情地感慨说: “劝我试求三亩田,从公已觉十年迟。”二人一扫嫌隙,成了知己。唐朝宰相陆贽,在位时曾偏听偏信,认为太常博士李吉甫结党营私,便把他贬到明州做长史。不久,陆贽被罢相,被贬到了明州附近的忠州当别驾。后任的宰相明知李、陆有这点私怨,便玩弄权术,特意提拔李吉甫为忠州刺中让他去当陆贽的顶头上司,意在借刀杀人,通过李吉甫之手把陆贽干掉。没相到李吉甫不记旧怨,上任伊始,便特意与陆贽饮酒结欢,使现任宰相借刀杀人之计化为泡影。对此,陆贽自然深受感动,他便积极出点子,协助李吉甫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李吉甫不计前嫌,宽待别人,也帮助了自己。

生活中,当我们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时,便会深切地渴望得到对方的谅解,深切地希望对方把这段不愉快的往事忘记!将心比心,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如此宽厚的想法去对待别人呢?


大怒不怒,可以养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