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爱凌自信勇敢大心脏,自家孩子自卑胆怯玻璃心,问题出在哪?
谷爱凌,一位“00后”的天才少女,是北京冬奥会的顶流滑雪名将,是全民瞩目的夺冠大热门。凭借精彩的人生履历:2012年获得全美自由式滑雪的少年组冠军,2019年首获世界杯冠军,2020年被美国斯坦福大学录取,2021年获得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同年获得世锦赛首冠,创造历史......冬奥会还没开始,谷爱凌就收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与支持。

2022年北京冬奥会,谷爱凌代表中国出战。2月8日,在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决定名次的第三跳当中,谷爱凌选择了难度最高的转体1620动作,顺利夺金。众多媒体、网友在为谷爱凌夺冠欢呼雀跃的同时,也纷纷感慨谷爱凌的心理素质强大。
2月15日,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全世界再一次看到了谷爱凌的“大心脏”。谷爱凌第一跳平稳、第二跳出现失误,第三跳完美逆袭,最终斩获一枚银牌。

然而,在接受众人盛赞的同时,谷爱凌也遭受到了外网的恶意诋毁:“美国出生的谷爱凌,却为中国拿到了金牌,叛徒!”甚至是国内一些质疑的声音:“我们集体为一个美式精英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欢呼,太傻了!”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18岁的谷爱凌并没有因为外界诋毁、质疑、否定的声音,而陷入自我怀疑,甚至消沉、抑郁、堕落。她无比温和而坚定地反击了这些不怀好意的恶评:“回到中国,为中国夺冠,是我自己的选择,轮不到他们说三道四!就算他们说三道四,我也不在乎。因为,我再优秀,总有人讨厌我。我做自己就好了。”
自信、洒脱、努力、拼搏,谷爱凌的身上,有着许多父母都希望在自己孩子身上看到的闪光点。然而像谷爱凌这样的孩子却很少见,多的是不自信、悲观、自卑、胆怯的孩子,遇到一点难题或者挫折就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身体与心理都遭受创伤。这不禁让家长反思: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其实,孩子不自信的表现,经不起一点挫折的打击,大多时候与家庭教育以及孩子青春期心理有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父母的期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他们既希望孩子门门科目考第一,也希望孩子有优秀的体育天赋和技能,能够全能发展,有个锦绣前程。但是每个孩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喜好和特长,尤其是对于特殊孩子来说,他们也许没有一项技能是优秀的,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如果父母总是以过高的标准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一旦孩子无法满足期望,就做出负面的评价,这会让孩子产生满满的挫败感,畏惧比赛,害怕失败,不愿再付出努力。

2、父母攀比心理
很多父母喜欢拿孩子与别人作比较,譬如会说“别人家的孩子”。当孩子在某方面比别人优秀,就会对孩子做出正面评价;当孩子比不上别人,就会用语言打击他。如果父母经常这样做,孩子就会发现,只有自己做得比别人好,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从此以后,孩子就会特别执着于输赢,任何事情都要争第一,慢慢就会形成争强好胜的心理。然而,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变得不自信,害怕尝试,不敢面对失败,从而一蹶不振,甚至郁郁寡欢。

3、自尊心强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自尊心变强,他们想要摆脱父母的管束,独立自主。他们不再对父母言听计从,父母想要他怎么做,他就偏不这样做,一定要走与父母相反的那条路。因为自我意识增强,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与态度,听到好的评价就会感到骄傲自满,听到不好的评价就情绪低落、自卑。
那么,为了让孩子不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内心变得更强大,个人变得更自信,家长应该怎么做?
1、帮孩子认识自己
孩子在意别人的评价,与自我认知不清有关,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客观认识自己,正确做出自我评价。而孩子自我价值和成就感的建立与形成,更有利于孩子认识自己,认同自己,欣赏自己。

2、降低对孩子的期待
父母对孩子的过高期待,源于自身的内心焦虑,只有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才能放下对孩子的过高期待。你希望孩子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他,但不要用过高的标准要求他。例如你希望孩子喜欢运动,喜欢阅读,那么你就要每天养成看书、做运动的良好习惯,以身作则,给孩子好的示范,做孩子的榜样。

对孩子多赞美少批评
不满2岁的孩子,就会看眼色,并懂得用虚假行为去干扰大人,这就表明孩子会根据大人的态度做出相应的行为。因此,父母平时对孩子要多赞美和鼓励,让孩子觉得自己有能力,可以做得很好,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自信心。如果孩子做得不够好,父母也不要一味打击,父母一定要和孩子站在一起,引导他成为更好的自己。即使日后收到负面的评价,孩子也不会感到害怕、自卑,甚至逃避,而是积极自信地面对一切挫折和难题。

4、让孩子正确认识失败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失败乃成功之母,每个人在生活当中都会遇到失败,家长可以让孩子正确认识失败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不要因为失败了就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并引导孩子面对失败应该怎么做。让孩子在失败当中寻找自己的错误,并尝试自己改正过来。
有关研究表明,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失生命,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达45%左右,以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等为主的不良心理状况,严重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而太看重别人的评价,心理素质弱,是导致青少年儿童自卑、抑郁、焦虑、玻璃心的主要原因。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与情绪变化,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理解与引导。一旦发现孩子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时给孩子疏导,或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