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会员体系的黏性设计

2022-02-18 09:39 作者:陪学产品经理  | 我要投稿

积分商城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积分商城常用来维持客户关系,促进消费。一个有黏性的积分会员体系,核心是会员权益,即会员获得的价值。


只有会员获得了预期的价值,才会产生“归属感”,成为产品忠实用户。


那么该如何合理地设计会员权益呢,从3个方面思考:


1、会员体系搭建的目标是什么:增加收入,活跃用户,提高用户粘性?

2、我有什么资源:我能给客户的利益是什么?

3、客户想要什么:客户想要什么,他们愿意持续掏钱吗?


会员体系仅设计会员权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丰富的会员权益,仅仅是邀请顾客成为会员的手段,要留住顾客就要通过完整的会员体系设计,让顾客真正成为留存用户、持续消费。


留存阶段的会员体系设计包括权益内容的设计和后续价值的挖掘。


价值挖掘的重点在于会员价值最大化,体现两个层面:


1.持续消费

2.介绍新人


留存阶段的会员体系设计,可以重点针对这两方面,设计黏性机制以达到预期成果:


1.“吸引会员不断访问产品”的黏性机制

2.“吸引会员多付钱”增单机制

3.“老带新”的裂变机制









一、吸引会员不断访问产品





我们的目标是:顾客成为会员之后,短时间内(如一个月内)多次访问产品。


如果会员权益规则做到了这个目标,就为锁定顾客消费、减少顾客流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你希望在顾客成为新会员之际就将其锁定,那么你应该做的就是在会员体系的后端链条设计中,把黏性机制考虑在内。


吸引会员不断访问产品的黏性机制的设计核心原则是“提频”,黏性特征是:


1)多次访问产品


对于经营快消品类的产品来说,顾客每天访问无疑是最佳状态。而其他行业未必需要这样的频率。


由此可见,针对产品所属的行业特征、客户消费特征去定义多次访问是黏性机制设计的首要的任务。


然后才是设计顾客因何而来的问题。


顾客因为什么访问产品?同样受行业特征、客户消费特征影响。最常见的刺激因素是“进入产品可以免费领取的优惠活动”。


服装店每月推出活动:到店免费领一双袜子


快餐店推出 “会员日”:每月8日、18日、28日,会员享受“加1元买一送一”超级优惠。


这些都是激励会员光顾产品的黏性机制设计


除了免费领取、超级特惠,在服务方面,一些特殊的服务形式也可以让顾客多次访问产品。


从社交角度,会员俱乐部定期组织线下见面活动同样可以有效触动会员访问产品?


按此思路,就能找到适合产品的提高访问频率的会员黏性机制了。


2)多次使用产品


购买量大的人不一定是你的忠实用户,但如果一个人特别频繁地使用你的产品,那么他就离超级用户不远了。


我们同样可以通过会员权益机制,增加顾客的使用次数。


教育产品常用的“打卡”


空气净化器产品在APP中提醒会员“您已累计净化空气XXX小时, 相当于为您输送了XXXX节复兴号车厢的新鲜空气”。


这些方法都是在鼓励会员尽可能多地使用产品和服务,强调累积的力量。再配以“我正在某条道路上变得越来越好,还因此打败了99%的同类人”这样的鸡汤,达到圆满。


这杯鸡汤我干了,你随意噢!









二、吸引会员多付钱





会员深度低价格商品,再决定是否继续进行高价格消费。这是低价引流到高价消费的运营逻辑。


另一个思路,设计升单机制时,可以将主要目标锁定在提升金额,以此反推,哪些权益规则或福利是可以刺激会员提升客单价的。


1)设计吸引会员多次付钱的商品


吸引会员多付钱,要求会员与产品有极强的依赖性。


如卖汽车的产品,没法指望会员不断购买汽车。因此让顾客多次购买,产品要具备天然高频属性


当然,我们也可以设置一些规则,人为增加顾客的购买频次:


奶粉连锁产品设计的“多次购买”权益,每周六定期推送3天有效期的产品抵扣券,虽然奶粉还没喝完,但因为时效限制,也会刺激会员囤货行为。


瑞幸咖啡为了提频,给近期有过消费的会员赠送折扣券,有的限3天内有效,有些甚至是当天有效。


这些都是吸引会员多付钱的有效案例。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设计会员明确的消费场景,


卖洗发水的产品,明确定义“女士专用”、“男士专用”的购买场景可以增加购买。


奶粉连锁产品分年龄段设计购买场景,如中老年、婴幼儿奶粉也是同样的目的。


还有些牙刷厂家在包装和广告中强调:专家建议三个月进行更换,意思不用说你也懂的。


影响会员消费频次低的原因有两个:


1、价格


价格越高,会员购买决策成本越大,消费频次就会越低,如汽车、房产、保险消费,没有什么人成天没事买车玩的,囤奶粉行为不会演变为囤车行为。


2、产品


产品不属于易耗品,用户需求频次低,会员消费频次也会低,如羽绒服、电视、冰箱等。


天然低频产品,提频设计策略是:拆分。


就是把产品和服务细化,拆解高价产品,分出适合引流、高频消费的低价格产品。


购房购车一般允许“首付+分期付”的方式


电商平台购买大额商品,也有白条分期的操作


这些都是典型的分拆操作。


2)稀有特权的设计


会员获得稀有特权会加倍珍惜,特权的使用率也更高。


珠宝产品中,设计会员入会即获得终身只有1次机会的“超级”特权,并把超级福利与产品的“镇店”商品、即高价商品或服务连接,


在极短时间内让会员体验高品质、高价格产品的机会。


同样,设计会员每周、每月自动获得不同主题的消费特权, 用少量稀缺的特权吸引用户体验更优质的产品或服务,会员一旦发现更好的东西,欲望和需求层级都会提升。


稀有特权获得后,要确保时效性,定期可获得,但不尽快做决定,特权就过期失效。









三、老带新的裂变机制





裂变是为了让会员有带来新客户的动力,是用低成本获取流量的设计。


当会员想获得更多时、想分享福利时、想做兼职从中获利时,就是裂变机制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1)想获得更多


会员每笔消费均可获得随机金额现金红包或者优惠券


会员每次消费后,自动获得微信推送的红包通知,点击打开领取的时提示:“您有一次红包翻倍的机会,是否立即参与?


类似这样的利益机制,会促使一部分会员想扩大受益,参与红包翻倍或者奖金膨胀的活动。


红包膨胀活动如果让会员感觉很简单,为了让自己的受益变大,就会有更大的动机做其它主动转发行为。


2)分享福利


与人分享是另外一种裂变动机。


如果会员基于自己的身份,获得了一些别人无法拥有的特权,如:


  • 不用排队

  • 优先权

  • 折扣


他们就会愿意给别人分享自己的这些特权。


星巴克的伙伴券,请朋友喝一杯。


购买瑞幸咖啡后,转赠电子券给朋友,朋友可以免费喝一杯。


樊登读书的“礼品卡”,老用户可以转赠不同活动主题读书卡给朋友。


这些裂变机制,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会员自己不获益,单纯分享福利,还有就是结合第一类裂变,自己获益同时把好东西分享给朋友。


3)做兼职获利


做兼职获利的本质区别在于用户以经营者身份创造商业利润。


如微商:他们努力开拓自己的社交关系,销售由品牌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获得报酬。


当前社会这是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兼具会员和经营者两重身份,所有的裂变行为都是主动为之,目的是让自己获利。


在会员体系内增加商业规则,供愿意以经营身份推广获得商业回报的会员成为产品推广合伙人。


会员体系的黏性设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