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当我们在读故事时我们在读什么?

2023-06-07 16:34 作者:Aestic  | 我要投稿

柏林墙的倒塌,一个理想、一个国度在消失后仿佛从未存在过。苏联解体带来的是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消解,习惯于曾经生活的人们不得不面对全新的生活方式。人无法与时代抗衡,但是可以缅怀。贯穿其中的,超越时代的,似乎只有故事。  故事是具有历史性的。故事,过去的事。无论是写实的还是虚构的,都需要建立在社会现实之上。它们存在于口口相传,记录于书卷字画,定格于照片影像。柏林墙的碎片证明它曾经的存在,东西德分而治之的故事寓于其中。安东尼奥尼的《中国》用镜头记录下改革开放前夕那个贫困的国度。社会存在决定了“故事”这个社会意识。  故事具有警醒价值。它可以作为我们应对生活工作的方法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长恨歌》、《阿房宫赋》是古人的借古讽今,他们试图用故事写出“警世恒言” ,然而在那个封建国家时代收效甚微。但现在我们了解历史,总结出跳出治乱兴衰周期律的办法是人民监督与自我革命。“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深入基层都是办法。”在领导班子中不断传颂焦裕禄、孔繁森的故事,提醒干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须不断落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故事是具有传承性的。人在受到教育前,无法获得出生前的时代印象。而教育的本质是将人类存续以来的知识浓缩成“广义的故事”传递下去。就像我们无从获得唐朝的印象,但从诗词歌赋中则足以管中窥豹。文化的血液流淌于故事之河。故事的传承,是文化的传承。  中华民族是量产英雄的民族,人民在故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们由红军的故事得知先辈们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而我们抗击新冠疫情的这段故事亦会被写进教科书,被后辈们知晓。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的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故事的传承,是精神的传承。  品位分高低,故事有好坏。好的故事是超越时空的,足以在经历大浪淘沙后,仍被我们看见。正如它的历史性一样,时间会给出答案。所以,当我们在读故事时我们在读什么?芥子须弥。

当我们在读故事时我们在读什么? 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